關于手部皮瓣移植圍手術期護理
王穎穎 馬麗平
【摘 要】 手是人類特有的勞動器官,人類的每一項發明創造,無不是通過手的實踐來實現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由于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人們對手功能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城鄉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安全教育的相對滯后,手外傷的發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在眾多的手外傷患者中,皮膚及皮下軟組織的缺損非常常見,如皮膚軟組織缺損得不到高質量的修復,必將影響手部功能。手部功能的恢復程度,直接關系到手外傷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最大程度地修復手部功能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皮瓣移植在這方面應用較為廣泛,它對恢復受皮區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由于手術技術要求高,風險大,一旦失敗將造成新的皮膚及軟組織的畸形和缺損,因此加強圍手術期護理至關重要。術前應做好心理護理,根據皮瓣移植手術特點,完善各項術前準備,包括術前照相、供受皮區準備、病室準備等。而術后護理重點在于嚴密觀察皮瓣血運;保持正確體位及有效的姿勢固定;加強疼痛護理,盡量減輕疼痛;注意維持有效的血液循環;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感染;及時發現潛在不安全因素,提高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健康。
【關鍵詞】 手部功能;皮瓣移植;圍手術期護理
皮瓣移植術是指將某一部位的一塊帶有血供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皮瓣轉移到另一部位,達到消滅創面、整復畸形和缺損的目的。由于皮瓣有自身血液供應,又含皮下脂肪組織等,故在整形外科中應用較為廣泛,它對恢復受皮區外形和生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積極的作用。
1 臨床資料
本組159 例,男98 例,女61 例,年齡5~75 歲。外傷后組織缺損37 例,瘢痕畸形66 例,燒傷創面31 例,電擊傷9 例,其他損傷16 例。
所有病例均獲滿意療效。術后2 例發生皮瓣下感染延期愈合;4 例皮瓣邊緣小面積壞死,經換藥痊愈;另有1 例術后當天皮瓣下血腫,立即送手術室清除血腫、止血、加強引流后順利恢復。術后隨訪1 個月~2 年,外形及功能均得到矯正。通過對圍手術期的觀察護理和隨訪,總有效率100%,滿意率95%以上。
2 術前護理
2.1 心理護理
術前了解患者心理狀態,進行心理護理,是整個臨床護理中的重要一環。通過與患者談心的方式,發現有如下心理問題:①術前患者焦慮恐懼;②擔心手術失敗;③擔心皮瓣及再造指外形欠佳和功能恢復不良;④擔心供區功能障礙影響行走;⑤擔心術后疼痛;⑥希望術者經驗。針對這些心理問題,要求護理人員做到態度誠懇,體貼周到并做好解釋工作,使其消除顧慮,樹立信心,保持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2 術前準備
做好供受區皮膚和血管準備。清潔皮膚,剪短指甲,查看供區的皮膚血管情況,對供區皮膚有濕疹的需控制后再行手術。受區傷口保持清潔,傷口周圍15 cm處保持清潔,禁止在供區肢體上做輸液、抽血等血管破壞性操作。準備消毒床單位、烤燈、楔形抬高墊。
3 術后護理
3.1 心理護理
人的心理復雜多變,其情緒影響著神經系統的變化,喜悅、平靜使副交感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擴張,利于術后的血運恢復。焦慮、恐懼、緊張、抑郁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末梢血管收縮痙攣,使再造指發生血運障礙[2]。所以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了解非常重要。對于年輕未婚男女除了手指的功能恢復以外,更注重外形美觀。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發現患者情緒上的波動,給予同情理解,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盡快擺脫恐懼、抑郁心理。護理人員主動關心幫助患者,與患者交朋友,耐心細致地做一些說服解釋工作,使他們對自己的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鼓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3.2 病室要求
選擇相對安靜和潔凈的病房。室溫保持在20 ℃~25 ℃,濕度在50%~60%,因患者術后須絕對臥床7~10 天,床鋪保持整潔舒適,注意皮膚護理。局部以40~60 W白熾燈照射,距離為30~40 cm。保持局部恒定溫度25攝氏度左右,防止因溫度變化引發血管痙攣。嚴禁吸煙和被動吸煙,防止煙中尼古丁對血管造成損害。病室地面每日用1∶1 000的含氯消毒液早晚拖擦一次。每日定時空氣消毒2 次,并適時開窗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3.3 術后血運觀察
臨床血液循環觀察的客觀指標為:皮膚色澤、張力、毛細血管反應,皮膚溫度,以及指端側切口放血等。術后3 天應每30 min觀察指端血運,拇指再造后指體色澤的變化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客觀指標,再造指發生動脈危象時,患指蒼白,指腹張力及皮溫低,較健側低3 ℃,指端側放小切口可有少量出血或不出血。予換藥,溫鹽水熱敷,罌粟堿針+利多卡因局部注射,指跟按摩后指體色澤轉紅潤。發生靜脈危象時患指顏色暗紫,指腹張力高,可以采取側方小切口放血或用稀釋肝素鹽水(100 ml鹽水+肝素12500 u)棉球濕敷小切口,保持少量血液滲出即可。需再次放血時用5號無菌針頭輕劃切口,開始15~30 min放血一次,72 h后側支循環建立,放血時間逐漸延長至2~3 h一次。指端色澤轉正常后即可停止上述處理。如滲血速度太快,可能有少量失血,采用干棉球輕輕堵壓即可。注意操作過程中嚴格無菌技術,如果危象仍不解除,盡快通知醫生進行手術探查。此外還密切觀察患指腫脹情況,因組織損傷后易發生炎性反應,水腫容易使比較脆弱的淺靜脈受壓,導致回流障礙,可將患指抬高10~20 cm利于靜脈回流腫脹消退。臥床體位以平臥和健側臥位為主,避免壓迫患肢影響末梢血運。疼痛明顯時及時給予止痛藥,防止發生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痙攣。
3.4 藥物反應及觀察
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阿司匹林、罌粟堿等藥物。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應用后不良反應主要是引起皮膚黏膜出血。罌粟堿針劑肌肉注射后可引起惡心、嘔吐或嗜睡癥狀。如有發現上述不良反應予停藥及時對癥處理后其癥狀消失。
3.5 便秘的護理
患者絕對臥床7~10 天,需防止便秘出現。囑患者多食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飲食,教會患者床上大便,如有便秘發生,可給予順時針方向按摩小腹部,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納肛或口服果導片,防止便秘后患者下床活動,影響再造指的血運。
4 功能鍛煉
術后3 周開始進行再造指屈伸鍛煉,骨固定4 周后拆去石膏開始被動對掌、對指、指端屈伸訓練,術后8 周開始系統的功能鍛煉。通過以上各個環節護理,患者在術后獲得了滿意的療效,功能恢復比較理想,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