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AF內固定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
邢九珍
【摘要】 目的 探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內固定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 對每例患者術前進行心理護理及必要的準備,術后密切觀察病情、體位支持、預防并發癥及功能鍛煉等護理措施。結果 患者均愈合出院,未遺留并發癥。結論 胸腰椎骨折AF內固定配合有效護理,可提高手術成功率,預防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胸腰椎骨折;AF內固定;圍手術期
胸腰椎骨折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會給患者產生嚴重的后果,現探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AF內固定治療的圍手術期護理如下。
1 手術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行后正中入路。按常規推方根定位法,植入AF椎弓根螺釘,放置AF棒,擰緊螺帽,根據傷椎壓縮的程度進行撐開,撐開時兩側同時均勻進行,可見脊柱復位。依據CT所示侵入椎管的骨塊多少及位置,確定是否減壓椎管。C型臂X線檢測滿意后,安裝橫連桿,充分止血,行固定節段橫突間及小關節突間植骨。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胸腰椎骨折病人多因意外事故,如車禍、空中墜落等原因,病人無思想準備,加上病人對本手術了解甚少,骨折后出現的神經癥狀和可能截癱產生的壓力使病人心情都極度緊張、焦慮。因此,護士應針對這些心理變化進行安慰、鼓勵;同時介紹主治醫生的情況和同類病人的治療效果,消除病人及家屬的顧慮,增強對手術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1.2 術前準備
(1)安排病人進行相關的化驗及影像學檢查,了解有關手術禁忌證。(2)了解病人術前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的具體情況,為術后觀察病情提供對比依據。(3)內固定術后患者一般需1.5~3個月臥床休息,戴腰圍下地。術前即指導患者適應臥床進食、大小便等。(4)術前皮膚準備應徹底,備皮范圍要足夠,上至肩胛骨,下至臂下,兩側過腋中線。術前連續3d,2次/d清洗手術區。(5)指導患者在床上做護胸運動,增強肺部機能鍛煉,保持皮膚干燥清潔,骨突部加用海綿墊及氣圈保護,加強皮膚按摩。(6)囑患者多飲水,多食富含粗纖維和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及蜂蜜等,或給予麻仁丸等潤腸通便的藥物,保持大便通暢。飲食宜清淡,富營養,避免油膩、辛辣食物。
2.2 術中護理
術中除常規手術配合外,特別注意患者的搬動及體位安置。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可直接在運送車上施行全麻,全麻后將患者移至手術床上,搬運時,尤其要注意脊柱的保護,用手分別托住頸肩部、胸腰部、臀部和雙下肢,使頭、軀干保持在同一平面托至手術床上,取俯臥位。術中應嚴密觀察病情,防止軀體部位受壓。
2.3 術后護理
2.3.1 生命體征觀察
術后嚴密監測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做好記錄,每1~2h測1次;注意觀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低流量給氧4~6h。密切觀察切口滲血、滲液情況,滲出較多時應及時通知醫生,予以更換下敷料并加壓包扎。
2.3.2 體位護理
術畢需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臥4~6h,切口下可墊棉墊以壓迫切口減少出血。協助患者以軸線翻身1次/2h,翻身時保持頭、頸、軀干成軸線,避免脊柱扭曲加重或引起脊髓損傷,造成截癱或加重截癱,置患者關節于功能位,翻身時防止引流管脫出。
2.3.3 脊髓神經功能的觀察
術后24~72h內嚴密觀察下肢感覺及運動情況,特別是遠端足趾的屈伸功能,如有神經根壓迫及異常情況并逐漸加重,要立即通知醫生。
2.3.4 預防并發癥
壓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是臥床患者易發的三大并發癥。故應加強基礎護理,鼓勵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囑患者多飲水,留置尿管者定時行尿管護理、膀胱沖洗,必要時行尿培養。
2.3.5 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是機體恢復的關鍵,早期在專業護士的指導協助下進行。囑患者行雙下肢主動和被動鍛煉,按摩肌肉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無截癱者術后3h開始做直腿抬高鍛煉,預防神經根粘連。鍛煉時要緩慢進行,幅度不可過大。術后2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腰背肌鍛煉,以提高腰背肌肌力,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未癱瘓者術后4~6周可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6個月內避免腰部負重和過度彎腰,防止再損傷。
2.3.6 出院指導
(1)囑患者出院后臥硬板床。(2)持續佩戴腰圍支具6周,按常次回院復查,避免坐軟椅,防止腰部屈曲或扭曲,一般6個月以上可以從事騎車、洗衣等輕體力活動,避免彎腰、挑擔、扛物等重體力活動。(3)如出現持續性腰痛、下肢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來醫院復診。
3 體會
胸腰椎骨折給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如果治療不當還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的后果,AF內固定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手術效果的理想與否不僅取決于手術本身,正確合理的護理措施也是患者達到最佳康復效果的必需條件。通過使用AF技術對胸腰椎骨折患者手術的治療,配合正確有效的護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