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

黃蓓 肖秋維 高阿娜

[摘要] 目的:對老年患者實施髖關節置換術使其盡早緩解疼痛,改善關節的功能,恢復關節的穩定和肢體的功能。方法:本組92例,男37例,女55例,年齡60~89歲。在對老年人實施髖關節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中,首先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工作,制定周密護理計劃,在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引流情況,做好專科護理、功能鍛煉、防止并發癥的發生。結果:通過對老年髖關節置換的患者圍術期護理,治愈效果明顯,傷口Ⅰ期愈合,未出現假體脫出及其他并發癥。結論:通過護理我們體會到細致的術前準備,密切的術后觀察,認真的功能鍛煉,詳盡的出院指導直接影響手術的成功與否。

[關鍵詞] 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護理

社會的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醫療水平的提高,致使老年患者越來越多,由于各種原因,髖關節疾病已越來越多地成為影響老年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之一,由此引發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作為髖關節重建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而得到廣泛的應用[1],此手術使患者能盡早緩解疼痛,改善關節的功能,恢復關節的穩定和肢體的功能。因此,做好老年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的護理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1臨床資料

我院自2000年至今行髖關節置換術人數共計92例患者,男37例,女55例,最小年齡60歲,最大89歲,平均年齡(73.74±6.55)歲。其中全髖關節置換術33例,人工股骨頭置換術59例。全髖關節置換術均選用美國施樂輝(Smith-Nephew)公司人工關節假體,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為北京普魯士假體,假體均為骨水泥型,采用后外側入路。85例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情況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7例在全麻下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所有92例患者,術后未出現明顯并發癥及假體脫落現象。

2術前護理

經調查顯示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重要的護理需求前三位依次是給予心理支持、功能鍛煉的時機和方式方法、疼痛護理,分別占96%、92%、92%[2]。為此,護理工作應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同時施以專科護理。

2.1心理護理

老年患者多不愿接受手術治療,既怕費用太高、又怕給子女增加負擔,同時對手術的恐懼心理,以及對手術知識的缺乏,本身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焦慮等情緒。故此,護理人員首先要做好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工作,取得患者的信任,講解手術基本過程及成功病例以此來增強患者信心;其次,做好患者親屬的工作,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是醫護人員無法替代的;手術室巡回護士在術前1日進行訪視,介紹手術室環境及手術時所用到的設備,減輕患者的恐懼感,使患者手術時,對手術室護士及環境都不感覺陌生。術前晚上可遵醫囑給予鎮靜劑。

2.2患者術前準備及訓練工作

做好護理評估,為患者制定周密的護理計劃,使每位護士都能按計劃完成護理工作。戒煙酒,注意保暖,術前訓練正確的排尿及排便方法、深呼吸訓練、咳嗽訓練、助行器及拐杖的訓練,更為關鍵是做好患者體位指導、肌肉及關節的鍛煉指導,協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按醫囑做好皮膚準備,術前12 h囑病人禁食禁水。術前1 d遵醫囑給予抗生素。

2.3并發癥的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內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統功能,積極治療原有疾病并遵醫囑給予降壓、降糖藥物等,以免原發疾病影響手術。同時對發現有活動性感染存在及髖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患者,不宜施行手術。

3術后護理

3.1一般護理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每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觀察患者意識情況、尿量、血氧飽和度等的變化。給予氧氣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傷口出血及引流情況。疼痛時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術后如能使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療、靜脈或硬膜外止痛治療控制疼痛,效果更好,到術后第3天,口服止痛藥就可以充分緩解疼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潔、會陰部清潔、皮膚清潔、床單位清潔。鼓勵患者深呼吸,協助患者拍背及咳痰,必要時霧化吸入。注意對原發疾病癥狀的觀察。注意患者飲食,應用富有營養、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飲食。了解老年患者心理活動,消除其心理障礙,做好健康教育,避免傳統思想的手術后不鍛煉而影響手術效果。

3.2專科護理

3.2.1保持正確體位,防止關節脫位術后避免術側關節伸直內收,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配以丁字鞋外固定或皮牽引,膝下及小腿處墊枕抬高,避免曲髖,以防關節脫位。在術前要詳細檢查患者髖部和下肢肌力、關節活動度、攣縮畸形等,綜合考慮決定手術方式,術中要注意假體位置及角度,避免廣泛軟組織剝離,術后不宜過早負重及做大幅度髖部活動和外旋動作。

3.2.2患肢感覺、運動、末端血運觀察術后建立骨科患者術后監測表,每30~60分鐘填寫1次,密切觀察患肢末梢皮膚溫度、色澤、毛細血管充盈、感覺有無異常,是否腫脹、麻木,足背動脈搏動、活動及疼痛情況。用軟枕墊高患肢15°~20°,以利靜脈回流,減輕疼痛,保持患肢外展30°于中立位,穿丁字鞋制動,必要時患肢行皮牽引。兩大腿之間放置軟枕,以防止患肢外旋內收,向患者說明保持正確體位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

3.2.3切口及引流管的護理觀察切口是否滲血,引流管接負壓引流瓶并保持通暢,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量及顏色,如引流量超過200 ml/h,立即通知醫生予以處理,24~48 h后,引流量小于50 ml/d,可拔出引流管,觀察尿管是否通暢,避免打折、受壓,術后6 h夾管,2~3 h定時開放,鍛煉膀胱逼尿肌收縮功能,術后3 d拔除尿管。

3.2.4功能鍛煉功能鍛煉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它能促進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病理產物的吸收和排出,從而減輕疼痛,加快患者消腫,有助于患肢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瘢痕粘連。鍛煉方法:踝關節主動伸屈練習,進行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指導病人術后第1天開始進行患肢股四頭肌、臀大肌靜止性等長收縮練習。髖關節練習,5 d后配合CPM活動關節,臥床2周左右可開始下地行走,扶拐負重,術肢由不負重-少負重-部分負重-完全負重,進行漸進負重練習,同時進行重心轉移訓練、立體平衡訓練。

3.2.5預防深靜脈血栓該類患者術后24 h最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由于老年人血液黏稠度高,臥床后血流更加緩慢,加上手術致機體凝血因子釋放增加,極易造成血管栓塞,其發生率為30%~50%,故應注意及時的指導患者進行早期運動就至關重要,同時須注意患者神志、肢體活動及肌力變化,觀察患肢腫脹疼痛情況。患者術后也可穿抗血栓長襪或充氣壓力長襪,這樣可以降低發生血栓形成的危險,術后盡量避免使用止血藥物,可口服阿司匹林作為預防用藥。

3.2.6健康教育3個月內做到雙腿不交叉,不內收,側臥時兩腿之間放置枕頭,不屈身向前,髖關節屈曲不宜超過45°以上。不要坐小矮凳,坐時雙足分開,保持雙膝在髖以下水平不要蹲,從坐位起立時,向凳子的邊緣滑動,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撐站起。不要爬陡坡,以免髖關節過度內收或前屈,站立位患髖外展、后伸鍛煉,加強臀部肌力,增加髖關節的穩定性。避免彎腰動作,患者可以考慮購買長柄鞋撥或軟鞋,這樣無需彎腰就可以穿脫鞋襪。

綜上所述,良好的圍術期的護理工作,直接決定著手術的成功與否,患者具備了較好的知識,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

[

[1]Charnley J.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of the hip performed as a primary intervention-1972[J]. Clin Orthop,1995, (319):4-15.

[2]張梅,武翠萍,史玉玲.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康復需求及其對策[J].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 2005,2(11):1055-1056.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