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與溝通技巧的護理體會
何霞 陳曄 許鳳山
【關鍵詞】 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醫(y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民健康知識的普及,就醫(yī)觀念的變化,使得醫(yī)療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醫(yī)院像許多服務性企業(yè)一樣,面臨著怎么確定測量質量的挑戰(zhàn),一個廣泛接受的質量測定方法是病人的滿意度,也就是說病人憑著自己對健康的理解,醫(yī)療健康的要求,綜合評價整體護理的質量及其深度、廣度予以綜合評價[1]。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當中的重要部分,但健康教育本身帶有強制性色彩,有的病人容易理解,但也有一部分病人由于種種原因而把健康教育當作說教,兩種認識,兩種結果[1]。因此在健康教育的方法上與溝通技巧相結合加深了整體護理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完善整體護理標準。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速與交流,即人與人間交流意見、觀點、情況或感情的過程。有效的溝通應是接受者已收到的信息與發(fā)出者所表達的意思正好相同。溝通結果是雙方不僅能相互影響,而且雙方還能建立起一定關系,醫(yī)患關系又是醫(yī)療中人際關系的核心問題,它聯(lián)系到服務態(tài)度、醫(yī)療道德、醫(yī)療作風、醫(yī)療知識,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不可缺少。光講態(tài)度不行,光講知識也不行,因此教育是前提,溝通是目的,滿意是結局。根據(jù)上述情況,我們在健康教育的前提下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來提高病人的康復率及滿意率,使護理素質上一個新的臺階。
1 評價健康問題,確定病人的教育要求,同時建立
良好的第一印象
健康教育就是當病人初住院時,對病人進行評估,其主要內容有一般生理、營養(yǎng)及發(fā)育情況,患者的文化程度、社會狀況、經(jīng)濟情況對醫(yī)療知識了解情況及自身疾病認識及能否按健康教育進行詳細評估,確定教育目標和教育項目的據(jù)。在評估初期,要想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要發(fā)揮好溝通技巧,如用溫柔的語言將自己的姓名、工作職能及如何稱呼等簡明的向患者做介紹,患者第一印象感到自己有人關心,有了依靠、有了寄托,給病人留下良好的、完美的印象,為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礎,而不是讓病人初次見面,留下一個恐懼的心理。
2 以真實的護士形象與患者共識健康教育的目標
醫(yī)護人員的一舉一動姿態(tài)表情都會對病人的情緒心理狀態(tài)起到巨大的作用,要做一名合格的護士,應該是言語有度、舉止端莊、作風嚴謹。在交流中態(tài)度要親切和藹,最重要的是禮貌的稱呼病人。要按職務、年齡、長輩來稱呼他們,讓他們初住院就受到尊重,在健康教育時要有共識,讓病人相互學習,這樣病人就會自覺地接受提出健康教育的要求和目標,使醫(yī)療工作有予的進行下去。
3 注意非語言溝通,把健康教育貫穿于日常護理工
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溝通技巧就是一個真誠、認真對待承諾,說到一定做到,用真誠的眼神拉近與患者距離[2]。筆者認為真正難以做到是面部微笑的表情,特別是新來的同志總覺得難以做到,這說明她們還沒有認識到英國的斯提德所說:“微笑無需成本卻能創(chuàng)造許多價值”,可見一個小小的表面工作具有的重要性。微笑可以給患者親切感,拉近醫(yī)患距離,順利地與患者進行溝通,與患者溝通好了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1)群體教育:適合于同種疾病,如腫瘤病人讓他們了解腫瘤發(fā)病知識、腫瘤治療程序及治療配合的重要性。特別心理障礙,是腫瘤病人的共同問題,要求我們調動社會與家庭支持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力量。(2)個別教育:這種教育適合單病種或心理障礙產(chǎn)生應激反應的患者,要做到如何針對自己的疾病,如何配合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治療期間所必須注意的問題,要讓他們能聽懂、能理解、能合作,直到病人掌握為止。
4 用“三心”(愛心、耐心、同情心)實施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實施過程是健康教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實施過程中,要重視信息溝通,更重要的是要用“三心”視病人如親人[2]。患者由于各種突如其來的意外打擊、疼痛及擔心疾病的預后等因素,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煩躁、緊張等負性情緒。這時我們要有愛心和同情心,經(jīng)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病人,該是怎樣的心情”。要把“三心”牢牢記在心中,并落實在行動上,如用溫聲教育病人的病情知識、并發(fā)癥及不治療和治療的后果,正確對待自己所患的疾病。特別是腫瘤病人是健康教育的重點,因為患有惡性腫瘤的病人,健康教育一次二次是難以接受的,因此需要我們要有耐心、愛心使他們去接受教育,配合治療,從心理上達成共識,提高生活質量,提高治療后生存率,使護患之間的滿意度力爭達到100%。
5 評價
健康教育的評價是護理程序的重要一節(jié),全面評價可以對病人健康教育活動及實施情況進行審核,并在一定程序上審核了自己護理素質,慎獨、自尊、自強和良好的溝通技巧[3]。健康教育一般從“教”與“學”著手。怎樣使病人由不易接受到主動學習,就是靠溝通技術來由淺入深,由理性到行動,并把病人資料收集好,不斷評估、不斷修正,直到病人有較高的滿意度,使病人微笑而出院。
6 展望與體會
運用護理程序,自2002年初以來,筆者對1628例重癥患者實施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特別在健康教育中筆者體會:單純的說教及簡單護患溝通,常常可以發(fā)現(xiàn),有時患者的疾病雖然痊愈,卻對醫(yī)護人員醫(yī)療護理過程中抱有成見和不滿;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及健康教育,即使疾病未能治愈,但病人始終表現(xiàn)出較高滿意度,兩種方式、兩種結果,這充分說明,在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及有重視信息溝通的雙向性。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實施健康教育的保證,良好的護患關系又是體現(xiàn)一個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特別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尤為重要,初次與患者接觸就是語言的溝通,在語言溝通時著重從五個方面:禮貌性語言、安慰性語言、鼓勵性語言、解釋性語言、暗示性語言、藝術性語言[4],這五種語言是溝通護療關系橋梁,也是患者滿意度標準。住院時讓病人感到溫暖,操作時讓病人消除顧慮,操作后讓病人感到放心,輔助檢查時讓病人少走彎路,五種語言就是溝通技巧的語言,其次就聽患進傾訴,做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說、聽、做三者缺一不可,它會體現(xiàn)出巨大作用,這個作用就是服務意識水平、語言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患者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要求,使患者達到最高滿意度和最佳的康復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 王惠賢.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護患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用護理雜志,2001,17(3):51. 2 王潔.護患溝通技巧對病人康復的重要性.中國醫(yī)療前沿,2006,11(6):118. 3 魏慶焰.青光眼臨床治療與實施健康教育體會.中華現(xiàn)代眼耳鼻喉科雜志,2007,1(4):87-88. 4 趙佳佳,周丹,路凱華.護士語言地醫(yī)療人員的心理影響.海軍醫(yī)學雜志,2002,1(2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