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治療盆腔膿腫臨床觀察
顏望碧 王淼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治療盆腔膿腫的療效、安全和可行性。方法總結27例盆腔膿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觀察患者病情,采取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治療的結果,評價其治療盆腔膿腫的療效、安全和可行性。結果27例患者經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炎癥狀、體征緩解治愈,無一例發生并發癥。結論腹腔鏡手術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盆腔膿腫,患者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 中藥; 盆腔膿腫
Abstract:ObjectiveAnalyze the effect,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on pelvic abscess. Methods27 cases of pelvic ab-scess who received different laparoscopic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conditions and the outcomes of the opera-tion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and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laparoscopy. ResultsAll patients showed re-mission of pelvic inflammation and physical sign. 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Conclusion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Chinese drugs enema on pelvic abscess is feasible for its safety,minimal invision.
Key words:Laparoscopic surgery; Chinese drugs; Pelvic abscess
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自2004-06~2007-06應用腹腔鏡技術聯合中藥治療盆腔膿腫27例。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18~45歲,平均34.2歲。已婚19例,未婚8例,但均有性生活史,7例近期有宮腔操作史,孕產次為:G1P0~G5P2。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下腹痛,畏寒,發熱,腹部墜脹感,陰道分泌物增多;體征:體溫升高,下腹部壓痛,反跳痛,腹肌緊張等急腹征;婦科檢查示陰道分泌物增多,多為膿性,宮頸舉痛明顯,子宮壓痛,盆腔內或附件處可觸及痛性包塊,邊界欠清。婦科B超提示盆腔內可見形態不規則、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包塊,直徑為4 ~12 cm不等。實驗室檢查結果見表1。表1 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
1.2 手術方法氣管內插管全麻后置入腹腔鏡進行觀察,鏡下所見:27例患者盆腔內臟器均充血明顯,大網膜、腸管、子宮附件黏連,直腸及乙狀結腸壁明顯增厚,其中單側輸卵管膿腫14例,雙側輸卵管膿腫5例,單側輸卵管卵巢膿腫4例,直腸凹膿腫4例。術中用取石鉗或高壓水洗鈍性分離盆腔黏連,清除膿腫,抽吸膿液,取出膿苔或碎片,清晰地暴露出輸卵管、卵巢、子宮的解剖位置。根據膿腫的部位及患者有無生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一側附件切除3例,單側輸卵管切除11例,雙側輸卵管造口引流6例,雙側輸卵管切除3例,盆腔膿腫清除4例。術中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盆腹腔后,再用滅滴靈沖洗,術畢均放入防黏連劑術爾泰100 ~200 ml,盆腔引流管夾閉6 h后開放2~3 d,然后拔除。術后繼續應用廣譜抗菌素抗炎治療,同時肛門排氣后均輔助中藥紅藤湯保留灌腸20~30 d,術中切除的組織送病檢,結果均符合輸卵管、盆腔膿腫的診斷。
2 結果
27例盆腔膿腫患者術后體溫均在38.5℃以下,持續3~5d下降至正常,腹痛癥狀明顯減輕,病情嚴重者精神狀態改善,下腹部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明顯減輕。引流管術后2~3d拔除。腹部穿刺孔皮內縫合,切口均甲級愈合,無一例切口愈合不良。實驗室檢查示:術后3~5 d復查白細胞總數及分類恢復正常,血紅蛋白及紅細胞上升, CA125下降,術后無腸道、膀胱、輸尿管損傷,無腸梗阻、炎癥擴散等并發癥發生。2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22例患者隨訪6個月未復發,5例失訪。
3討論
盆腔炎在婦科急腹癥中居首位[1],近年來,發病率有逐漸增多的趨勢[2]。盆腔膿腫發生于盆腔炎癥的急性期,亞急性期或慢性盆腔炎癥急性發作期,病原菌通過宮頸黏膜上行感染侵及輸卵管黏膜,炎癥滲出,輸卵管黏膜上皮腫脹、壞死脫落,管腔黏連,傘端閉鎖形成輸卵管膿腫。炎癥可通過宮頸旁的淋巴播散到宮旁的結締組織,炎癥滲出的纖維素造成周圍組織黏連,還可通過排卵孔侵入卵巢實質引起卵巢膿腫。當急性盆腔炎未得到積極、正規的有效的治療時,就形成了盆腔膿腫。本組27例患者入院前均已在門診或院外經過不正規抗炎治療,因而炎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而近年來,感染宮頸上皮的支原體、衣原體、淋球菌使盆腔炎的發生更加隱匿,使盆腔炎癥遷延不愈。本組27例中宮頸的分泌物培養5例衣原體陽性,11例支原體陽性,3例為淋球菌陽性。
盆腔膿腫一旦形成,由于膿腫壁的存在,抗生素治療往往難以奏效[3],過去多主張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其缺點是病情容易遷延、反復,繼發的盆腔黏連容易引起慢性腹痛、異位妊娠、生育能力下降等后遺癥,而對保守治療無效、膿腫破裂、膿腫持續存在的患者,采取傳統開腹手術,創傷大,愈合時間長,并發癥多,尤其是過去對炎癥未得以控制者,開腹手術可能引起炎癥擴散、繼發切口感染,使切口難以愈合,使醫師在行開腹手術時常有所顧忌。然而一旦盆腔膿腫破裂,引起彌漫性腹膜炎、敗血癥、中毒性休克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腹腔鏡曾經被認為是盆腔膿腫的禁忌,認為手術操作尤其是頭低腳高位,以及術中水沖洗會引起炎癥擴散[4]。隨著腹腔鏡手術器械的不斷改進和手術技巧的提高,絕大部分婦科手術都能在腹腔鏡完成。腹腔鏡有放大作用,能徹底切除病灶或行膿腫切開引流,剩余炎癥多易控制。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的特點。實踐證明,腹腔鏡手術聯合抗生素治療盆腔膿腫是合理且有效的[5],是治療盆腔膿腫的一種好的方法。我院采用腹腔鏡下膿腫切除、切開、抽吸膿液、清理炎癥碎片、大量生理鹽水或抗生素液沖洗膿腔及盆腔,術畢放入防黏連劑術爾泰及引流管,有利于炎癥細胞及病菌的消除。本組27例患者經腹腔鏡治療后,恢復很快,無一例出現炎癥擴散,且27例患者術后體溫很快下降至正常,術前的癥狀、體征,于術后很快消失,實驗室的各項檢測指標好轉,無一例并發癥發生。黃沛清等[6]的臨床研究表明,腹腔鏡下治療盆腔膿腫是安全、可行的。我院的臨床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腹腔鏡及早治療盆腔膿腫,可以減少由于盆腔膿腫所致的生育下降,減少了患者的痛若。對未婚或已婚但尚未生育的婦女,采用保守的腹腔鏡手術治療,從而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中醫對盆腔膿腫進行辨證辨病分析,則為正氣不足,濕濁之邪阻滯下焦,郁而化熱,氣機不暢,血行不利,大腸傳導失司,膀胱氣化受阻之證[7],故治療當扶持正氣,行氣血,清濕熱,祛穢濁,使積膿消散。中藥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作用,特別是中藥保留灌腸,利用腸壁半透膜的滲透性被迅速吸收,使藥物能直達病灶發揮散結逐瘀排膿的作用[8]。對盆腔、腹腔鄰近器官殘余炎癥作用尤為顯著,同時溫熱的良性刺激可促進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利于炎癥的吸收和消褪,臨床上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9]。近些年,隨著近年未婚先孕人流次數及性傳播疾病的增加,盆腔膿腫患者中未育患者的比例顯著增加,應用腹腔鏡早期手術,術后輔以中藥及理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生育功能,但有報道病變嚴重者,雖然輸卵管通暢,術后仍不孕[10],本組未育患者的受孕率有待進一步隨訪。
總而言之,腹腔鏡治療盆腔膿腫安全有效,術后輔助中藥保留灌腸,療效滿意,不易復發。腹腔鏡手術的優點主要是損傷小、術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本組資料充分體現了這一手術方式的優越性。
【參考文獻】 [1] 李曉筑.婦科急腹癥的臨床鑒別診斷[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0,16(1):46. [2] 糜若然,瞿全新.盆腔炎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8,14(6):32. [3] 黃雅琴,阮雅文,陶萍萍.綜合治療盆腔膿腫13例[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4,1:45. [4] 吳 兵,張 林.應用2mm針式腹腔鏡置管抗生素液灌注治療急性盆腔腹膜炎[J]. 中國內鏡雜志,1999,5(1):32. [5] 郎景和,冷金花. 婦科腹腔鏡的現狀及展望[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18(2):67. [6] 黃沛清,李光儀. 腹腔鏡手術治療盆腔膿腫81例分析[J].中華醫學叢刊雜志,2002,2(8):28. [7] 崔樹興,韓宏奎,馮建軍,等.中西醫兩法治療盆腔膿腫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 1999,6(6): 271. [8] 吳玉蘭,郭志強.中醫藥治療盆腔膿腫一例[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 ,18(6):3. [9] 陳百成,張 靜. 慢性盆腔疼痛[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33,135. [10] 吳國華,張 慰. 腹腔鏡診治盆腔膿腫的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5,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