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的手術配合
湯繼英 趙麗珠
【關鍵詞】 胃穿孔修補術; 腹腔鏡; 術中配合
胃潰瘍是常見病、多發病,H2受體阻滯劑問世以來,胃潰瘍的內科治愈率越來越高。然而,仍有少數突發胃穿孔的患者急需外科手術治療。由于腹腔鏡具有安全、損傷輕、住院時間短、恢復快、并發癥少等諸多優點[1],故將腹腔鏡用于胃穿孔的外科治療,深受患者和醫生的歡迎。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2月,成功地為12例患者實施了腹腔鏡胃穿孔修補術,并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使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現將手術配合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齡32~68歲。病情較重,不能耐受胃大部切除術者2例;穿孔時間>12 h,且腹腔內感染嚴重者6例;患者年輕,穿孔及周圍瘢痕較小者4例。手術過程平穩,護士的術中配合未發生任何差錯。
1.2 手術方法 在臍下緣做1 cm弧形切口達皮下,常規建立氣腹。氣腹滿意后拔出氣腹針,穿刺10 mm套管針并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直視下分別于劍突下、鎖骨中線、腋前線與肋緣交點下各3 cm處分別穿刺10 mm、5 mm、5 mm套管針。插入相應器械。先用吸引器吸凈胃內容物及滲液,找到穿孔后,用30可吸收縫合線進行縫合。如穿孔較大,周邊組織硬,且有水腫時,組織縫合后不易愈合,或疑有癌變時,應切除一小塊組織做病理檢查。上述情況,在做全層縫合后,暫不結扎,游離部分大網膜填塞于穿孔內,然后打結。沖洗腹腔、盆腔。于穿孔附近放置引流管,從腋前線套管處引出體外并固定。放出CO2氣體,拔出套管,粘合皮膚切口。
2 術前準備
2.1 患者準備 置胃管持續負壓吸引,以減少胃內容物流入腹腔。遵醫囑短時間內適當輸液,以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失調。如有休克,立即抗休克,術前給抗生素抗感染。清潔臍孔,以防術后臍孔處切口感染。
2.2 器械準備 除常規腹腔鏡手術器械外,還需準備中轉開腹器械包。腔鏡專用持針器、30可吸收縫線、醫用生物蛋白膠、術后防粘連隔離膜。
2.3 環境準備 手術安排在萬級潔凈手術間,房間溫度22~25℃,濕度40%~60%,手術間內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
3 手術配合
3.1 巡回護士配合 患者呈仰臥位,左上肢輸液自然伸直<90°置于托手架上;右上肢用中單固定自然放于體側;下肢自然舒展,床尾上床檔,避免患者皮膚與金屬接觸,以免術中使用電灼裝置時造成意外。除了遵循常規手術配合職責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①認真檢查所有儀器及性能,確保完好。連接好CO2氣體鋼瓶(仔細核對),以免與手術室內常用氣體混淆。②備好電刀、吸引器,連接好各種導線。③擺好并固定患者體位,注意保暖,防止患者躁動引起污染。④根據手術需要,認真調節冷光源亮度、CO2流量、沖洗器、電刀強度等。⑤備好沖洗溫鹽水。
手術操作完畢,巡回護士將各種儀器旋鈕旋降到最低點,關閉電源,關閉CO2鋼瓶。仔細卸下所有導線,協助器械護士擦凈血跡,妥善放好,防止折斷。嚴密觀察,備好中轉開腹器械。
3.2 器械護士配合 ①嚴格無菌操作:提前15~20 min洗手上臺,仔細檢查器械性能,與巡回護士清點物品,將各種導線遞給巡回護士與儀器連接,并妥善固定,注意無菌操作。穿孔部位縫合完畢后,更換手套,注意分開污染器械與無菌器械,以免造成污染。②特殊環節配合:將鏡頭用備好的絡合碘紗塊涂擦,防止鏡頭模糊;將電凝鉤用頭皮針套上,只露尖部,防止周圍結腸熱損傷;向穿孔縫合處噴生物膠時,可用8號腦室引流管接在噴頭處,直達患處,防止生物膠對腔鏡器械的損壞。術中器械護士通過顯示系統了解手術的進展,及時提供所需物品,對術中用物做到心中有數,防止止血紗條等物品遺留于體腔內。
1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術中未發生意外和差錯,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與普通胃穿孔修補術相比,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在器械護士、巡回護士配合方面均有其不同特點,需要手術室護士術前充分準備,熟悉手術步驟,在器械物品的準備方面考慮周全,術中注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熟練配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避免感染并發癥的發生。我們體會到,認真做好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的手術配合,是保證手術順利實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