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佚名
作者:蘇瑞琴 馮春霞 王麗萍
【關鍵詞】腹腔鏡結直腸癌護理
回顧性地總結了2007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開展18例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1一般資料
結直腸癌的患者共計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齡最大的69歲,最小的54歲。均經腸鏡檢查、病理明確診斷。盲腸、升結腸癌2例,降結腸癌2例,已狀結腸癌6例,直腸癌8例。其中低位直腸癌2例。術式為腹腔鏡下根治性右半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已狀結腸切除及直腸癌根治術,其中6例行Dixon術式,2例行Miles術式。18例手術均順利結束,平均手術時間為2.5小時。1例術后6天發現取標本切口處紅、腫、鼓包,拆線后見較多的膿液及糞便流出,提示吻合口瘺,無發熱及腹膜炎體征。1例術后2日大量便血,考慮吻合口出血,急診腸鏡下止血成功。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術后住院12天。
2護理措施
2.1術前護理
2.1.1 向患者介紹醫院的概況及科室情況,科室成就,人員技術力量的組成。介紹生活設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并介紹同病室的病友。使患者對醫院級技術力量有所了解,減少陌生感,熟悉環境,增進親切感。
2.1.2 積極完善各項檢查,并努力向患者說明檢查的必要性。有的患者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甚至不愿面對,對于過多的、繁雜的檢查會產生反感,甚至抵觸情緒。這就需要我們耐心的解釋、引導和安慰。
2.1.3 術前3天開始口服腸道抗生素,并無渣飲食,如牛奶、蛋羹、藕粉、蛋白粉、白色巧克力等高蛋白、高營養飲食,并在手術的前一天下午開始口服硫酸鎂粉劑50克,糖鹽水1500ml清潔腸道,并在術前晚及術晨各清潔灌腸一次。如是直腸癌則避免灌腸,因為有產生出血及癌細胞脫落種植轉移的嫌疑。術晨留置胃管并準備術中導尿包。
2.1.4 告知術后的體位以及可能帶來的不適,術前鍛煉在床上排便、排尿,教會家屬怎樣協助患者起床臥床的方法,以及拍背和按摩下肢的手法、力度。
2.1.5 心理護理。任何的手術都會對病人產生緊張刺激。通過交感神經起作用,使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甚至有人在上手術臺時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等。這些緊張的因素往往是患者對手術的害怕、擔心,怕的是:疼痛與死亡,擔心的是:是否會出現意外,是否會殘廢和毀容等,尤其是一種新的設備,新的技術的應用,更是如此。這時心里護理就凸顯優勢。向患者介紹主刀醫生和麻醉醫生團隊的成績和成功的病例。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勢,如:痛苦小、恢復快、美容、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以達到患者在手術時能保持相對的最佳狀態。
2.1.6 術5前一日手術器械護士與主刀醫生溝通,需要準備的特殊器械及材料,以及需要的患者體位。詳細檢查設備的完好情況以及器械的滅菌、儲備。與病區護士溝通關于術前檢查的完成情況和腸道準備情況。與患者交流,簡要介紹手術室的情況,可能見到的人員、設備,消除緊張情緒,并囑其保證夜間睡眠,必要時申請醫生鎮靜、安眠。
2.2 術中護理
術日患者未接入手術室前再次檢查器械及設備的的數量和完好程度,以及手術室的溫度。患者接入手術室后簡要的介紹麻醉師及護理人員情況,以及麻醉前需要的靜脈穿刺、監護設備的粘貼、捆綁的部位所帶來的不適。協助麻醉師麻醉成功后快速為患者插入導尿管,擺放體位。直腸手術需要頭低腳高的改良截石位[1]。結腸手術一般采用仰臥位或“大”字體位,依術者的習慣而定[2]。患者術野消毒、鋪巾后,迅速的擺放、調整腹腔鏡監視器的位置、角度,連接電刀、超聲刀以及吸引器、沖洗器、腔鏡頭、光源,并準備氣腹針、10mm、5mm Trocar、無損傷的抓鉗、腔內切割閉合器、吻合器、釘夾、標本袋、縫線等。術中全神貫注緊隨術者的節奏及時提供需要的器械和用品。在手術結束撤出腹腔鏡或縫合切口前,認真核對器械、紗布、使用材料無誤后方能撤鏡、放氣腹、關閉切口。于麻醉蘇醒期防止患者墜床以及誤拔引流管和輸液管等。協助麻醉師完成蘇醒過程。 2.3 術后護理
2.3.1 術后患者進入重癥監護室,監護至24小時平穩。首先常規監測生命體征,準確記錄,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護呼吸道通暢,注意呼吸頻率與深度,因為二氧化碳氣腹易產生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導致缺氧,而且人工氣腹后造成腹壓增高,可造成血流動力學改變,從而影響患者的心功能。因此術后應予以吸氧,指導患者呼吸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3]。6小時后協助患者翻身,被動活動肢體或囑其主動活動肢體,預防褥瘡及下肢靜脈血栓,以及拍背,協助咳嗽、排痰,預防肺感染。
2.3.2 注意輸液的速度,引流的量、性質及顏色。保持胃管、尿管通暢,注意胃液、尿液的量及性質、顏色,一日2次膀胱沖洗。
2.3.3 固定各種管道,包括胃管、尿管、引流管、鎮痛泵及輸液管。防止患者在翻身或睡夢中扭曲、打折、誤拔等。
2.3.4 密切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出、哆開、鼓包以及敷料是否清潔完整。
2.3.5 患者排氣、排便后拔除胃管,根據醫生的指示一般可從飲水、全流食過度到軟食。少食多餐,細嚼慢咽。
2.3.6 結腸術后的病人24—48小時可拔除尿管自行小便。直腸術后一般72—120小時后拔除尿管下床活動。
3討論
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使得外科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微創時代。微創技術以它獨有的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外形美觀而廣受患者的喜愛。20世紀90年代初Jacobs等首先進行了腹腔鏡結腸切除術,使結腸的手術發生了里程碑意義的變化[4]。目前我國從三級醫院到二級醫院開展腹腔鏡結直腸手術逐年增多。許多患者的思維仍停留在傳統開腹手術上。對于對于新興的腹腔鏡下結直腸手術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廣泛的宣傳及科普教育。
手術前良好的心里狀態有利于疾病的恢復及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應向患者詳細介紹腹腔鏡下結直腸癌的手術優點,耐心解釋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消除他們的焦慮、恐懼、緊張等心里反應和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治療[5]。
術前器械的準備、設備的檢查,術中密切配合術者的手術操作,可以明顯縮短手術進程。術后及時轉送病人與重癥室或 病區護士認真交接并提醒注意事項,以及術后排痰、按摩、指導飲食、早期活動等給患者的早期康復帶來極大的益處。
參 考 文 獻
[1][2]秦明放,等.腹部外科腹腔鏡與內鏡治療學[M].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104-110.
[3]王愛萍,黃紅.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5):1802.
[4]李旭嬋.60例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
[5]楊會琴.腹腔鏡膽總管探查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雜志,2009,6(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