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
佚名
作者:吳冬冬 偉忠民 逄秀娟 余克富
【摘要】 目的 制備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并優化其處方。方法 采用乳化分散-超聲法制備布洛芬SLN,以包封率為評價指標,進行正交實驗篩選最優處方。結果 通過正交篩選,得到的最優處方為布洛芬0.05 g、F-68 0.35 g、正丁醇2 mL、卵磷脂0.15 g、單硬脂酸甘油脂0.05 g。結論 用該工藝和處方制備的布洛芬SLN符合制劑學性質要求。
【關鍵詞】 布洛芬 固體脂質納米粒 制備 處方篩選
固體脂質納米粒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新型納米粒給藥系統,具有顆粒粒徑小、生理可接受、延長藥物的釋放及可實現靶向給藥等優點[1]。布洛芬是具有解熱鎮痛及抗炎作用的非甾體抗炎藥,主要用于治療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但口服后消除速度快,為保持藥效需多次給藥,且長期用藥會引起胃腸道的不良反應[2]。將布洛芬制成固體脂質納米粒用于靜脈注射或直接注射于靶部位可以發揮其緩釋的作用,減少用藥次數,提高患者的順應性。
1 儀器與材料
LS—05型高效液相色譜儀(LC—10UV檢測器、LC—05P液相泵,大連江申分離科學技術公司),DZKW型電子恒溫水浴鍋(北京永光明醫療儀器廠),DJ1C增力電動攪拌器(江蘇省金壇市大地自動化儀器廠), JY92—2D超聲波細胞粉碎機(寧波新芝科器研究所),LS—230激光粒度測定儀(美國貝克曼公司), DELSA 440 Zeta電位測定儀(美國貝克曼公司),80—1離心沉淀機(江蘇姜堰市新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H—600型透射電鏡(日本Hitachi公司),THZ—82A型水浴恒溫振蕩器(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單硬脂酸甘油酯(長沙市有機試劑廠),布洛芬(批號2007009001)(湖北百科亨迪藥業有限公司),注射用大豆磷脂(批號 061104)(上海太偉藥業有限公司),Pluronic F—68(美國BASF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正丁醇(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色譜級甲醇(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葡聚糖凝膠G—50(美國Pharmacia公司)。
2 實驗方法與結果
2.1 布洛芬含量測定方法的建立
參照相關文獻[3],采用HPLC法測定體外布洛芬的含量。
色譜條件:色譜柱為Century SIL C18BDS(20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0.01 mol·mL-1 KH2PO4-H3PO4(體積比為400:100:0.05),檢測波長為263 nm,流速為1.0 mL·min-1,柱溫為室溫,進樣量為20 μL。
方法專屬性:取空白SLN破乳溶液、布洛芬SLN破乳溶液及布洛芬對照品溶液,在上述色譜條件下進樣,色譜圖見圖1。結果表明,布洛芬SLN中的輔料不干擾布洛芬的測定,專屬性良好。圖1 HPLC的專屬性標準曲線繪制:用甲醇配制系列質量濃度標準溶液,各取20 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峰面積,以峰面積(A)對質量濃度(ρ)進行線性回歸,線性方程為A = 5.899×105 ρ+3.511×103,相關系數 r =0.9 991 (n=6)。布洛芬峰面積與質量濃度在0.05~0.80 mg·mL-1 內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精密度與回收率均符合分析要求,日內、日間RSD<2.0%,平均回收率為99.40% (n=3)。取三批布洛芬SLN,測定樣品含量,結果分別為98.43%、98.55%、98.79%,平均值為98.59%。
2.2 固體脂質納米粒的制備
在預實驗的基礎上,采用乳化分散—超聲法制備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具體方法如下:大豆磷脂預先分散在蒸餾水中,制成質量濃度為50 g·L-1的磷脂水分散液。將單硬脂酸甘油酯、布洛芬溶于少量無水乙醇中,加熱到70 ℃使其溶解,加入正丁醇、大豆磷脂水分散液,攪拌使混合均勻,構成脂相。將F—68溶于少量蒸餾水中,加熱到70 ℃,使之完全分散,構成水相。在高速攪拌下(900 r·min-1),將脂相逐滴加入到水相中,保持溫度70 ℃,繼續攪拌20 min,得到透明狀微乳。攪拌下將微乳快速倒入2~5 ℃冷水中(初乳與冷水比例為1∶2~1∶5),繼續攪拌20 min。經探頭超聲分散4 min (功率300 w,超聲3 s,間隔3 s),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即得布洛芬SLN混懸液。最終混懸液中布洛芬質量濃度為1 mg·mL-1。
2.3 正交實驗篩選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最優處方
本文在單因素考察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設計,對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進行處方篩選。以對布洛芬固體脂質納米粒混懸液的穩定性影響較大的4個因素作為正交設計的考察因素,分別是F—68、正丁醇、大豆磷脂、單硬脂酸甘油酯的用量,每個因素設3個水平,各因素和水平見表1。 表1 因素和水平水平因 表2 正交實驗的結果
分析結果:Rj 的值越大,該因素影響越明顯,由此值可知,各因素影響的主次順序是,A>D>C>B,由此得出最優處方為A2B1C1D1,即F—68 0.35 g、正丁醇2 mL、卵磷脂0.15 g、單硬脂酸甘油酯0.05 g。
2.4 最優處方的確定
根據以上實驗結果,確定最優處方:
布洛芬0.05 g注射用豆磷脂0.15 gF—680.35 g正丁醇2 mL單硬脂酸甘油酯0.05 g注射用水加至50 mL
2.5 包封率的測定
本文采用微柱離心法測定布洛芬SLN的包封率[4]。將布洛芬SLN混懸液0.5 mL移入微型柱中,2 500 rpm離心3 min,收集離心液于5 mL量瓶中。加0.5 mL PBS(pH7.4),離心,重復洗脫2次,合并3次離心液于5 mL量瓶中,甲醇破乳并定容,搖勻并過濾。另取0.5 mL布洛芬SLN混懸液于5 mL量瓶中,同樣定容并過濾,兩份均進樣測定,包封率計算方法如下:EE%=(C包/C總)×100%,C包為被包封的藥物,C總為藥物總含量。結果為86.90%。
2.6 形態、粒徑及zeta電位測定
采用透射電鏡觀察布洛芬SLN的表面形態,結果見圖2。采用激光粒徑測定儀測定布洛芬SLN的粒徑及分布,采用Delsa 440SX電位測定儀測定zeta電位。圖2 布洛芬SLN的電鏡圖
由圖2可見,布洛芬SLN呈較為均勻的球形,粒子分布比較均勻;布洛芬SLN的平均粒徑為(122±16) nm,粒度分布窄;其表面帶負電,zeta電位為 (-46.4±10.3) mV。
2.7 體外藥物釋放
本文采用動態透析法測定納米粒的體外釋放,選用PBS(pH7.4)作為釋放介質。采用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釋放度測定法[5]。精密移取3 mL質量濃度為1 mg·mL-1的布洛芬SLN混懸液置于截留分子量為14 000的透析袋中,兩端夾緊,置于裝有30 mL釋放介質的錐形瓶中,在(37±0.5) ℃恒溫水浴振蕩器中,75 r·min-1振蕩,分別于1、2、4、8、12、24、36 h將介質全部取出,同時補加30 mL釋放介質,過0.45 μm微孔濾膜,進樣測定含量。結果見圖3。圖3 布洛芬SLN在 PBS (pH 7.4)的釋放
對釋放曲線進行線性擬合,以Higuchi釋放模型擬和結果最好,=0.1 282x+0.2 314,r=0.9 878。
3 討論
在制備方法選擇上,本研究將微乳法和熔融超聲法二者相結合,采用乳化分散-超聲法,先制得初乳,再低溫固化,然后經探頭超聲制得最終布洛芬SLN。該法的優點在于不需大規模儀器設備,先分散后超聲,所得粒徑小,粒度分布窄,且不易聚集。采用正丁醇作為助乳化劑可以提高制劑的穩定性。
本文采用微柱離心法測定藥物的包封率。該法準確方便、操作簡單、重現性好。因為布洛芬幾乎不溶于水,因此選擇用PBS(pH7.4)來洗脫游離藥物。從布洛芬SLN的釋放曲線可以看出,布洛芬SLN的體外釋放成雙相釋放,即初期的突釋和后期的緩釋。初期的突釋效應是由于SLN巨大的表面積導致巨大的釋藥面積,此外藥物在SLN外殼的富集也可能是初期突釋的原因。后期的緩釋,是因為藥物在納米粒中主要形成了固體溶液而均勻分散在脂質材料中,形成了藥物與脂質的骨架結構,表現出緩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