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韋華
課堂“高效”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所謂“高效”是指變課堂教學的“少、慢、差、費”為“多、快、好、省”,變課堂效果的“事倍功半”為“事半功倍”,實現課堂效益的最大化,使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的教學目標之間相吻合,讓學生“又好又快的持續發展”。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一下如何打造物理高效課堂。
一、 創造高效課堂,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
1. 做好、做足集體備課。備課是講課的起始環節,備課意義非比尋常,它是教師圍繞教學所進行的一系列準備性活動,是教師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設計的再創造。備課深入透徹,才能在授課過程中揮灑自如,使教學充滿活力和生機。也只有如此,才能出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局面。然而,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無論自己如何絞盡腦汁備課,到上課時總有不足的感覺。這時,就需要用到集體的智慧了。中國有句俗話,“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強調的正是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集體備課由備課組長負責,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員。每個教師先自己備課,主要是通過閱讀《課標》和教材,熟悉教學內容,思考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主備人員準備好課件、導學案,在集體備課時大家集體討論,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見,重點討論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處理的方法,比較不同教法和學法的優點和缺點,優化出最佳方案;然后各位教師再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個案。集體備課正是通過發揮教研組的群體力量,互取所長,使組內教師資源共享;同時備好課也是高效課堂教學前提條件。
2. 編好用好導學案。① 導學案編制要符合課標、中考要求,重點突出,詳略得當。② 導學案編制要走程序,編制人提前一周編制好,編好后發給備課組全體老師,全體老師都做一遍,集體備課時老師拿著做好的導學案,集體研究修改,再集思廣益,進一步修改、完善,然后定稿。③ 導學案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自學引導、合作探究、當堂檢測;訓練學案應有使用說明,訓練量不超過30分鐘。④ 每一個導學案都要有編制人、審核人、領導簽字、日期、編號。⑤ 導學案用完要上交,教師分析總結學生存在的問題,制定補救的方法措施。導學案用得好就能使課堂教學活動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標,實現高效課堂。
二、 要想課堂高效,教學實踐要充分聯系生活
教師要聯系生活,濃縮各種物理現象、題型等,這既是我們物理學科的特點,也是實現“學以致用”、體現學習與生活關系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學習蘇科版物理第十五章電功和電熱,第四節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時,引導學生實際觀察教室內各盞燈、電風扇、飲水機、電視機是如何連接的?兩孔插座、三孔插座是如何連接的?開關和燈是如何連接的?空氣開關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辨別火線和零線?如何安全用電,防止觸電?觸電以后如何搶救?家庭電路出現故障,如何檢查處理?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去觀察、思考、討論探究;學會安全用電,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培養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社會、生活是一個動態的信息庫。要引導學生隨時關注身邊的物理學知識,關注物理學研究的新進展,了解物理學在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的學習,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三、 提高高效課堂,科學使用多媒體教學
課堂上合理地將大量的圖片、動畫、錄像等材料整合到多媒體教學課件中,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物理過程,化理性的教學為感性的教學,能夠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講磁感線時,學生感到太抽象無法理解,而通過多媒體的三維動畫進行動態演示,將磁感線畫出來,學生對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這樣的教學能有效的激發學生興趣,使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變得直觀、形象,突破學生思維障礙,降低難點,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同時在課堂上,讓學生能夠接觸盡量多的物理資料,也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趣味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切忌過于依賴課件,不能盲目追求數量,而要講求“精”和“恰到好處”,言不在多,貴在精當;語不在長,貴在適時;要語不煩,達意則靈。否則,學生一節課下來,好象看了場電影一樣,沒有什么實質性及持久性的收獲。所以有些重要問題不要一帶而過,而是讓學生記下來或做成學案使用,同時還不能忽略板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