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
蔡紅蓮
課堂教學最優化,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化最小的教學力氣受到較大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使物理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于同一施教對象,采用相同教材,由于對教材的處理不同,采用方法不一樣,講授的語言技巧有區別,消耗的時間和所花費力氣不同,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也就不一樣。其中運用最佳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就達到了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實現物理課堂的最優化,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之一。那么究竟怎樣才能使物理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一是教材內容的處理和順序安排。眾所周知開展教學活動不可能照本宣科,必需對教材內容,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接受能力、基礎狀況)和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行剪裁提煉,找出知識重點,從而確定講授方法和順序。
二是教學語言的運用和技巧。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就在于好的教師能在教態上給學生以行為美和親切感,創造出一個融洽的教學氛圍,引起學生共鳴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而這一切的實現,都是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來完成的。因此,教學語言是影響教學最優化的最直接因素。
教學語言,從廣義上講可以由兩類構成,一是有聲語言,即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是使用的口頭教學用語,諸如導語、分析語、小結語等;二是無聲語言,指教師在教學中的教態、手勢、板書、作圖、教具操作等。二者在教學上是不能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關聯,配合運用的。好的教學語言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啟發性、鮮明性和趣味性,能夠融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語言藝術為一體,恰如其分地運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當學生課聽得比較疲勞時,用一句風趣詼諧的話語或舉出幾例生動版畫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了,使學生在笑語中掌握知識。
如,有的學生做實驗時不依程序,這時教師可說:“衣服可以隨意穿著但切不可將上衣穿在腿上”,學生會哄堂大笑。而簡單詼諧的一句話,卻可使學生明白了其中的科學道理。
三是強化鞏固措施的運用。強化鞏固措施是構成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環節。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強化鞏固意識,不要講完新課就完事大吉,要將強化鞏固措施貫徹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掌握新教材。強化鞏固措施的運用要注意以下幾點:(1) 運用的時間要得當。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接受新知識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發展是“新快后慢”。因此鞏固的時間必須在遺忘尚未大規模開始前進行,及時的阻止遺忘的快速發展。(2) 強化鞏固措施要靈活多樣。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因課制宜。例如在講解完重要概念、定律之后,可讓學生復述,背誦或默寫;在分析典型例題之后,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指出規律性的東西;對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師可以舉一些反例或故意說錯讓學生辨析等。(3) 學生練習題的選編要體現以下幾個原則:① 量要得當。要少而精,不要貪多,要有針對性和代表性,充分體現雙基內容。② 難度要適中,梯度要適當。讓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③ 形式要多樣。各種類型的題都要有,如選擇、填空、計算、實驗、改錯等,使學生不感到單調枯燥。
四是課堂結構的整體布局。每一堂課都是由許多環節構成的,每一環節在一節課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沒有一個整體布局,隨心所欲,就會造成比例失調,甚至顧此失彼,該多講的地方沒講清,該少講的地方花費了很多時間。例如,對于一節學習新知識的講授課來說,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對課堂可能出現的情況有個充分的估計,對整體課堂結構有個合理的布局計劃。課前提問哪些內容,占用多長時間;引入新知識、講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各用多長時間;重點怎樣突出,難點如何突破;以及對強化鞏固的習題編選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
上述四個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連的一個整體。教材內容的處理和安排順序是核心,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想達到最優化,就必須認真備課,吃透教材,處理好教材,把功夫下在課前,這樣課堂上的最優化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