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加強初中物理研究式教學
岳紹鴻
論文關鍵詞:科學探究、探究式教學、合作交流、課題研究、小制作、小發明
論文摘要: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科學探究貫穿于新課程始終。教師能否有效組織學生實施科學探究,關系到物理課程標準精神的落實,關系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如何加強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和課外如何滲透探究式教學?在這作一些初步探討。
科學探究是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課程的一大突出特征。物理課程標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它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方式,更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通過經歷與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時的相似過程,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在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貫穿于新課程始終。教師能否有效組織學生實施科學探究,關系到物理課程標準精神的落實,關系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關系到學生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筆者根據新課程教學要求,就與科學探究相伴而生的探究式教學作一探討。
一、認識和加強探究式教學理念
探究式教學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范圍較廣的教學方式。它可以有許多種類型。例如我們用理論探究的方式學習知識是探究;學生自選課題,設計實驗,解決問題也是探究。探究教學還包含了許多種教學方法,如,談話法、討論法、實驗法等等。因此,探究式教學可以選擇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簡單的概念獲得,也可以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可以從一個現象、一組數據、一些資料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去探究;可以從具體的情境入手,讓學生概括出相關知識,也可以提出抽象的問題,讓學生推理分析。
在物理學的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使學生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教師不應僅是傳統的授業、解惑,而更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其學習方法,培養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這種方法與能力的獲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探究式教學。
二、課堂教學中滲透探究式教學
首先要注重啟發學生對某一知識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問題和猜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可以用來培養這一能力,如采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的一些問題:音調高低的影響因素、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固體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電阻大小的影響因素,歐姆定律的研究過程、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磁場對電流的作用規律、焦耳定律的研究過程等等。
其次,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自主選擇解決問題和驗證猜想的方法、途徑和工具。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了許多猜想,隨后再根據各自的猜想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引導各個小組的學生自主的選擇驗證各自猜想的方法,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小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對于學生設計的某些典型的實驗教師還可將它介紹給其他小組,其他小組的學生還可以提出改進意見,這就充分發揮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對于某些同學提出的設想倘若短時間內無法在課堂內用實驗驗證,我們還可以鼓勵他們課后去驗證,當然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方法來幫助分析;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鼓勵學生從事實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學生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想方設法去驗證自已的猜想,最后不管他們的猜想是否正確,都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地把他們的親身體驗小結成結論或經驗。還以上面的內容為例,開始討論“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時有部分同學認為其大小與物體的重力有關,后來他們通過自主設計實驗發現滑動摩擦力大小有時與物體重力有關,有時與物體重力無關。 三、創造良好的 “合作與交流”氛圍
在現代社會生活和工作中,個人之間和團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發明創造,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教師在安排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良好素質。
此外,在教學中讓探究小組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討論,交流意見,不但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物理表述能力。探究教學課堂應成為學生鍛煉物理表述能力的最佳場所在。師生、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用準確的科學語言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所得證據和觀點,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作書面、口頭表述。簡明準確的物理表述是物理思維過程的反映,也是“探究式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培養和提高物理表述能力更是學生具備良好物理素質的需要。
四.課后輔以一定的課題研究
物理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生產科技結合十分密切,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適當開展一些與本學科知識有關的課題研究,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的應用能力都非常有益。
要搞好這項活動就是選題的問題,滬科版初中物理課本的附錄當中已經為學生列出許多有趣的課題,如: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自行車上的力學問題、探究熱水瓶內所盛開水的多少與保溫性能的關系、調查不同服裝材料的保溫性能及其發展狀況、學會抄讀家用表(水表、煤氣表、電能表)、裝配直流電動機模型的體會、調查城市中的熱島效應等,這些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講都是非常有趣而且貼近生活的好課題。
五、開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
面對未來社會的變革,僅學會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他們需要了解更多關于生活和科技的知識,他們更需要一塊實踐的土地,一個人人都有機會展現自我潛力的“世界”。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物理現象、物理原理,我們也經常提到“物理思想多么豐富,物理世界多么奇妙,物理方法多么重要”。可是初中的物理被中考過早地抹上了一層灰色,許多學生即使考試過關,但許多常識性的知識、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動手創造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還是比較薄弱。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現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造和創新能力,應該積極開展小制作、小發明活動。
1.呂世虎、肖鴻民 編《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2.靳玉樂 主編《探究教學的學習與輔導》,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3.麻曉春《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2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