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耿讓峰
摘 要: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社會各階層人員的利益意識覺醒。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村人口逐漸富裕起來,隨著他們的經濟實力的增長,他們對政治權利的要求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關鍵詞:參與效用 政治參與 農民
一、農民政治參與的主要形式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使占社會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群眾成為國家的主人,勞動人民真正享有了當家作主的權利,參與政治生活和治理國家。當前中國農民政治參與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參加選舉。憲法和《選舉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照憲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參加選舉也是農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最基本的形式。
二,村民自治。在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有大量的公民投票參與活動是在基層展開的。對于一個幅員廣大,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就更是如此。我國現階段在農村實行的村民自治制度就是農民參與政治的一個基本形式。村民自治,簡而言之就是廣大農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社會政治制度。它已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和農村治理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農民也可以通過人民信訪來直接表達自己的愿望,這也是當前農民政治參與的一個重要途徑。信訪是指人民群眾以信件傳遞或上訪的形式與政府部門的接觸活動。我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在1951年6月就作出了《關于處理人民來信和接待人民來訪工作的決定》。農民可以直接向上級領導反映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來維護自己的利益。它對于克服官僚主義作風和腐敗問題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四,以上三種形式作為在體制范圍內的制度化的政治參與形式,是當前農民參與政治的最為主要的也是最為經常的形式,但非制度化的參與方式出現了上升的勢頭,包括一些暴力參與和非法參與。
二、當代中國農民政治參與存在的問題
當代中國農民具有了一定的參與政治的條件,包括選舉法規定的享有的選舉權利,進行村民自治的權利等。但這些都是法律規定的概括的權利,在農民具體的參與政治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參與熱情不高,利益意識模糊。我們知道,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完全覆蓋于社會之上,社會利益高度整合,人們不可能有自己的私利意識,也不允許有自己的利益意識。但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民的利益意識不如城市和發達地區的人的意識強烈,他們更由于知識的欠缺而甚至看不到自己的利益所在。農民對參與政治不夠關心,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收成的多少。他們經常說的“把政治留給那些喜歡政治的搞去,別擋著我曬太陽”。
第二,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歷史,封建專制制度影響深遠,尤其是幾千年來的官本位思想一直難以得到改變。農民當中很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別把村長不當官”正是這種思想的反映。中國人始終有著一種“等級制下的臣民心態”,所以農民很少有敢于問政于官的,他們大都仍然習慣于服從,領導分派任務,他們照實去做就是。他們不會去問個“為什么要這樣做”。
第三,現階段農村中農民參與政治的新鮮血液不足,尤其缺少參與意識強烈和參與知識的技能的年輕人。我們知道,由于農村大量人員外出務工,農村中留下來的要么是年邁的父母,要么是年幼的孩子,而他們對自己的利益和權利的意識相對薄弱得多,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忍,即使在自己的利益被明顯侵犯的時候也很難會主動去爭取和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更助長了村官們的氣焰,有些村官橫行鄉里,甚至造成人命大案。
第四,參與效用的低下導致參與熱情的低下。按照政治參與的理論,人們之所以要參與政治,一方面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管理自已的事務及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愿望,他們正是從這種參與當中獲得了一種滿足感。而當前農民的政治參與由于某種程度上不能起到真正的效用而使他們的參與熱情也很低下。這一方面有以上幾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當前農民政治參與的層次過低。當前我國農民的政治參與局限于基層,像基層群眾自治,村民自治一類的活動。
三、完善農民的政治參與
中國農民從古代的臣民狀態發展到今天獲得了法律規定下的平等的公民狀態,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但由于我國社會所處的階段及農民自身素質的原因,他們對自己的權利還不完全能夠自主地進行保護,尤其不能通過對政治的參與而要求自己的合法和正當的權利,這是與我國進行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不相符合的。為了提高廣大農民的參與政治的知識和智慧、提高他們參與政治的熱情,我們也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我們知道,現代國家大都是代議民主制國家,我國由于地域的廣大而更是沒有例外。而代議制下公民一個最基本的權利便是參加選舉。所以我們道德要做的事便是完善我國的選舉制度,擴大直接民主的范圍。選舉是現代民主社會當中一個公民最基本的權利。選舉,是指某一社會群體的全體或是部分成員,按照既定的方式和程序,根據自己的意志,選擇若干人員擔任某項公職的行為。
其次,擴大農民制度化參與的渠道。目前,農民能夠進行政治參與的形式主要就是村民自治,這也是農民能夠切身感受到自己參與到政治當中來的一種形式,但它有著自身的缺陷。作為村民自治組織形式的村民委員會,有些時候成了鄉鎮政權機關在基層的辦事機構,而不是農民的自治組織。由于農民大量外出,他們在城市沒有獲得應有的參與政治的權利,而又遠離家鄉,所以農村可以成立一些務工人員的組織,特別是在同一城市、距離較近的一些農民可以成立自己的組織,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再次,參與政治需要的是高度的政治智慧,我們要想讓農民具備參與政治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高農民的政治文化知識,可以以當前一些地方出現的文化下鄉,科技下鄉等活動為契機,適時地向農民灌輸一些政治文化知識和參與政治的技能。可以通過鄉村與大學相互建立專門聯系的方式,大學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定期去鄉村給農民進行政治文化教育,這樣大學里的老師不至于囿于學校的環境而沒有實踐知識,農民也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參與政治的知識和技能。
四、結語
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當中,一些制度還不夠健全,尤其對農民的機益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甚至可以說是有很嚴重的缺失。雖然中央多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針對農業或者是農村的,但是光靠中央的文件是不能完全解決農民的權益問題的。農民要想切實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益,必須組織起來,學習保護自己利益的知識和提高保護自己利益的技能,要能夠進行有效地政治參與,這樣才能在在現代化進程當中不被邊緣化。而更由于農民的政治參與呈現出由工具性向目的性的轉變的趨勢,政府要加強制度建設,為農民的合法的政治參與提供制度化的渠道,加快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