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探究
游四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從初中生的心理狀態來說,他們的學習活動最容易從興趣出發,最容易被興趣所左右,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能力、記憶力都與興趣緊密相連。在興趣中學習,思維最主動、最活躍,智力和能力發揮最充分。因此,每個教師都希望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盡量使他們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提高。那么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借助游戲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游戲活動是初中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探索與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松松、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
如中國古代數學書《孫子算經》中有一個著名的問題“物不知數”,在這個簡單的數學游戲的背后,實際上是包含著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推求上元積年算法的一個概括,或者說是推算上元積年的一個數學模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利用七橋游戲所創設的情景,把游戲者帶入一個富有挑戰的學習境界,讓他們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進行自主創新性學習。同時將游戲者感興趣的大量素材直接整合到游戲中,非常有助于增強游戲者的學習動機,有助于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二、利用操作材料激發興趣
提供給初中學生暗含教育價值的操作材料,能夠讓同學們在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取知識。
利用數學學具進行操作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看一看,擺一擺,想一想等,感知學習內容,動中促思,玩中長知,樂中成材,使學習內容在有趣的實驗中牢牢記住。例如有一個做風車的手工活動。活動開始時,先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和一張正方形紙,讓學生沿所標虛線折一折,或自己通過活動體會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從而了解到: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做出一個風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把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紙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紙剪成四個三角形時,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系。轉動風車時,又驚奇地發現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在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拼組中,學生在各種操作、探索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間方位的含義及其相對性,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用成功效應激發興趣
用成功效應激發興趣,簡單的說就是讓學生在不斷成功中感受快樂,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成就感是一個人保持對于某一活動的興趣的原動力。知識競賽之所以使人趨之若鶩,并不是它的獎勵讓人眼紅,而是人們愿意得到一種肯定自己知識和能力的喜悅,這種情況就是“成功激勵興趣”的典型例子。為此在教學中采用競賽的形式,也是激發興趣的手段之一。如在課堂上經常開展一些計算比賽、改錯比賽、編題比賽等,對于獲勝者給予表揚,對于失敗者給予鼓勵。當然在開展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能力水平的差異,比賽要分層次進行,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勝機會,使他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建立起更強的信心。另外要充分利用考試的教育功能與學生學業評價的激勵性功能。要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水平。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對待考試,通過考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考試作為教師教學的一部分,作為學生學習的一種形式,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考試,把自己置于教師的對立面中解脫出來,讓更多的學生分享考試后獲得優異成績的快樂。其次,應把學習過程評價作為學習成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了解學生的性格、態度,可以有針對性地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而又有微小進步的學生進行各種誘導性和鼓勵性的評價,用評價的手段,激勵暫差生的轉化。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實現現代教學理論所倡導的“快樂教學”;有利于發揮評價的激發功能和鼓勵性功能。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加強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教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教師通過數學或數學史學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了解數學家們是如何發現數學原理及他們的治學態度等,是進行情感交流的良好載體,比如:給學生講“數學之王——高斯”、“幾何學之父——歐幾里德”、“代數學之父——韋達”、“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等數學家的故事,不僅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極大的興趣,同時從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總之,濃厚的學習興趣能激勵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好知識,取得良好學習成績,而良好的學習成績又能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增強學習信心。形成良性循環。作為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抓好對學生非智力品質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中,不僅能掌握科學知識,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使他們具備了今后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