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問題淺析及解決
莫南
摘要:針對高等專科學校園藝技術專業《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基礎差、專業興趣不高、對課程理解不全面、教材局限、實驗設備不足、缺少定點實習實訓基地等問題,本文探討了可以采取的措施,并對部分已實施的措施進行了經驗總結。 關鍵詞: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問題;解決措施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是園藝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需的病蟲害防治基礎理論,學會識別園藝植物上的主要病蟲害和防治方法,養成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有關園藝植物病蟲害發生、防治方面問題的實際能力。《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教學重點在于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加深學生對病蟲害防治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具體培養能力包括:掌握防治園藝植物病蟲害所必須的基本理論、原理、方法和實際操作技能;識別主要病蟲害種類,了解其發生發展規律,具備從事病蟲害調查、試驗和防治等技術工作能力。教學中要注意與“植物與植物生理”、“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草坪建植與養護”、“產品采后處理”等相關內容的銜接,適當介紹學科的新進展,結合當地園藝植物生產的病蟲害發生及防治情況,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 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學生基礎差,教學存在較大難度我校園藝技術專業生源較廣,基礎參差不齊,對于《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涉及的植物、微生物、動物、昆蟲、化工等方面的知識過去很少接觸,系統學習更是無從談起。教師講課時,內容講深了,學生一臉茫然,講淺了則達不到教學要求。教師事先設計的教學活動,如課堂提問、師生互動、集體討論等,都因為學生不積極、不踴躍參與而難以開展。 學習不主動,專業興趣不高社會上很多人歷來對涉農專業有偏見,部分學生本人和家長對專業及課程不了解,認為選擇這一專業純粹是來混學歷、拿文憑。邊疆地區與園藝技術專業有關的單位不多,園林企業少而且規模小,顯示不出效益,一些單位又把專科學歷排除在招聘范圍之外,導致部分學生感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就業前途迷茫,導致學生得過且過,學習不積極,不努力。 對課程理解不全面部分學生提到園藝植物病蟲害,馬上就問要打什么農藥,認為病蟲害問題只有用農藥才能解決,忽視品種選擇栽培管理等基礎措施。受一些不當宣傳的影響,對農藥有極深的偏見,“談‘藥’色變”。如,在教師帶領下外出采集昆蟲標本,盡管事先教師已經做了講解,對敵敵畏農藥配制的毒瓶,學生們誰也不敢碰,雖然在教師指導下使用,還不斷詢問是否會中毒或自我感覺已經中毒或出現中毒癥狀。平時的言行明顯表現出學生對課程不能正確全面理解。 教材面廣,無法突出地域特色我校園藝技術專業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作為教材,該書收集了常見的園藝植物病蟲害,知識全面,內容豐富,但我國疆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差異大,園藝植物及病蟲害種類繁多,很難照顧周全。一部分北方特有的園藝植物病蟲害,在南方連園藝植物都難找到;而南方的一些園藝植物病蟲害沒有收集進去,缺少近年來南方各地重點引進、開發的一些熱帶、亞熱帶特色園藝植物病蟲害內容。 實驗性教學設備不足由于學校進行實驗室合并搬遷重建等原因,實驗性教學設備明顯不足,常用的植物病蟲害永久性玻片殘缺不全,而現用現做的臨時水裝片,則受季節、時間及條件限制,無法收集全面,制作效果較差。實驗室使用的光學顯微鏡、體視解剖鏡陳舊破損。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的實驗開出率低,教學局限于教師大量進行課堂講授,學生“填鴨式”接受,師生均疲憊不堪,但是教學效果并不好。 缺少定點實習實訓基地當地沒有專門的病蟲害防治研究機構,各類病蟲害防治單位主要工作任務是技術推廣。學校確定的實驗實訓基地均以品種培育、引種實驗、栽培管理為主。學生到實習實訓基地直接學習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機會少,病蟲害發生和防治問題只是作為附帶問題提出,學生很難有機會把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進行驗證。 解決問題的措施 因材施教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針對學生基礎差,水平不一致的具體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和要求,教師講課時應盡量穿插補充基礎知識,按照教學大綱規定,不降低水平和減少內容;采取靈活教學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聽得懂。教師應認真組織課堂提問、師生互動、集體討論等教學活動,提出問題后多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思考,不論學生說的是否正確,都認真聽取答案,隨后進行細致解釋。例如,針對現在的學生熟悉微機使用、時常上網的具體情況,在講授昆蟲分類知識時,可要求學生上網下載各目的昆蟲照片,帶到教室,作為作業由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學生參與隨堂批改。 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到當地有一定規模的園藝花卉養植園,在進行園藝植物病蟲害實驗實訓的同時,請園主講解創業經過與目前效益等,讓學生了解園藝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和經濟收益情況,提高對自己所學專業的重視。例如,某地有一條主要街道,用龍眼樹進行綠化,樹蔭濃密效果非常好,但是每年四五月份都發生荔枝蝽象危害,除影響景觀外,蝽象噴射體液使行人受到驚嚇或傷害,市民反映強烈,要求將龍眼樹砍除。市政府出面協調,由城管部門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有效防治,控制了荔枝蝽象危害,保住了龍眼樹。結合這一具體事例,教師帶領學生看龍眼樹受害狀況,調查防治效果,走訪城管部門,使學生對園藝技術專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 加深學生對課程的全面理解課程設計中,突出栽培管理是病蟲害防治基礎理念,在講授中應強調保護生態、減少污染、合理用藥等觀念。我們結合課程進度,在實驗地種植生長速度快的鮮食甜玉米,設置同種作物精細管理和粗放種植兩種模式對比,精細管理田塊玉米生長茂盛,病蟲害較輕;粗放種植田塊玉米長勢差,病蟲危害嚴重。再選擇病蟲發生嚴重田塊,在防治適期使用農藥防治,迅速減少病蟲危害。通過具體實例,使學生認識到了病蟲害防治不等于噴藥防治,應全面掌握“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正確理解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內容。 結合本地實際,增加教學內容我校所在地云南省德宏州屬亞熱帶氣候,物產豐富,作物種類多:檸檬形成規模,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二;近年來開發種植了咖啡、澳洲堅果、毛竹,形成當地特色產業,起到增加收入、農民致富的積極作用。上述各種亞熱帶特色作物病蟲害突出,在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中,我們結合當地實際,在講授柑橘病蟲害防治后,增加檸檬病蟲害防治內容,以便進行比較和側重講解。在第六章果樹病蟲害的內容中,增加咖啡、澳洲堅果、毛竹病蟲害內容,并帶領學生到生產基地進行實踐操作,觀看防治效果,安排畢業班學生到檸檬、咖啡、澳洲堅果研究和生產單位頂崗實習。 改善實驗實訓條件結合學校的發展,全面進行植保實驗室建設規劃,設置專門的病蟲實驗教室、標本室、養蟲室、接種室、鑒定室,與農學實驗室共用多媒體實驗教室。分教師科研和學生實驗,重新購置顯微鏡、體視鏡等必需的設備。增加病蟲害標本,主要途徑一是購買實驗需要的專業永久性標本;二是結合實驗實訓采集當地病蟲害制成標本,特別是當地檸檬、咖啡、澳洲堅果、毛竹及其他特色產業作物病蟲害標本;三是在科研工作中制作標本。實驗實訓條件的改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學習積極性,也為教師的教學科研開展和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了條件。 選擇確定實驗實訓單位在園藝植物病蟲害防治課程教學中,我們聯系了設在德宏州瑞麗市的云南省農科院檸檬研究所、德宏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研究單位作為病蟲害實習實訓點,開展當地特色園藝植物病蟲害實驗實訓;結合課程講授內容,聯系州、市植保植檢站、林業植物檢疫防治局、國家檢驗檢疫局在德宏的機構等單位,分別建立綜合防治、植物檢疫等內容的實習點;聯系生產植物源印楝素農藥的潞西市光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當地正規的農藥批發銷售點作為化學防治內容實習實訓點;聯系當地規模較大的園林、花圃等作為校外補充實訓基地,構建了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