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職學生價值觀現狀及其優化策略
黃強
論文摘要:高職學生的價值觀主流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當前,部分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受到社會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朋輩群體影響而出現了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偏差,可以通過加強政府干預、保持家校聯動、改革教育模式、發揮榜樣力量等策略,優化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社會環境、家庭條件、課程體系和激勵方式。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價值觀;現狀;優化策略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擔。近年來,高職畢業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為推進“兩個率先”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伴隨著社會大發展與大繁榮,高職學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不斷受到沖擊,并發生了變化。毫無疑問,如何進一步加強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引導高職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基本現狀
總體上,絕大部分高職學生保持著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但是,也有一些高職學生存在價值觀的偏差。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集體利益與個人主義的碰撞
集體主義意識強調團結、大公無私精神,個體呈現出響應國家號召、服從集體需要的特征。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碰撞時,大部分高職學生的精神意志受到主旋律的規范和影響,堅持以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為重,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履行集體決議;但是,也有少數高職學生過分注重以自我為中心,片面追求個人需求及利益的實現,其集體觀念存在較大的缺失,如部分學生假公濟私為個人“領取榮譽”。
2.誠實守信與功利主義的碰撞
誠實守信意識強調真誠、實事求是精神,個體呈現出為人踏實坦率、處世信守諾言的特征。在誠信行為與現實利益發生碰撞時,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行為舉止受到誠信觀的引導和約束,堅持遵章守紀、求真務實的作風,能夠客觀公正處理問題;但是,也有少數高職學生過分注重現實利益,一味追求個人實惠及既得利益,其道德品質自然大打折扣,如部分學生對個人求職簡歷進行“技術包裝”。
3.艱苦奮斗與享樂主義的碰撞
艱苦奮斗意識強調拼搏、自力更生精神,個體呈現出學習刻苦鉆研、做事孜孜不倦的特征。在不懈奮斗與坐享其成發生碰撞時,大部分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實踐觀的教誨和警示,堅持個人努力、兢兢業業的方式,做到一步一個腳印、逐步實現奮斗目標;但是,也有少數高職學生過分貪圖即時行樂,不能抵擋享樂行為和虛幻的誘惑,缺乏專心致志求學的態度和信念,如部分學生迷戀“網絡游戲”。
二、高職學生價值觀的現狀分析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觀念的革新都會對高職學生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從影響者的類型看,應該包括社會、家庭、學校、朋輩等多個層面。
1.社會環境導向
在社會大環境的主導下,高職學生的價值觀自然會發生變化、甚至更替,這是個體所不能控制的。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本身也在不斷發展和進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脈相承的理論體系極大地增強了高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隨著國際化、現代化的不斷深入,高職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知識,但社會環境中“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觀念也對高職學生價值觀帶來了沖擊。高職學生在儒家思想觀念和西方價值體系的碰撞中,出現了相互矛盾與抵觸的狀況,部分高職學生出現了價值觀的異化。
2.家庭教育影響
家庭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開始,有很多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是在家庭中形成的。通常,家長的思想觀念、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有的家長過分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只要學習成績優異,其他方面就有求必應;有的家長過分在意子女的專業能力,只要專業水平高,生活素養方面則不聞不問;有的家長過分關注子女的生活質量,只要舒適安逸,基本不關心其學校表現;還有部分家長只關心子女就業問題,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等環節都不管,也不配合甚至反對學校進行價值觀教育。
3.學校教育缺失
學校教育主要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教育兩個方面。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專業教育,強化學生的技能培養,提高就業“適崗度”。一方面,課堂教學注重知識要點的傳授,確保對操作環節的熟記;另一方面,課外實習、實訓注重相關知識的實踐和操作能力的訓練,培養畢業即具備上崗證的“熟練工”。然而,在這一過程中,課堂內外都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課堂教學內容呆板、教學形式枯燥、針對性不足,課外社會實踐活動也仍以專業為重,對道德品質的熏陶教育明顯不足,實效性較差,從而導致不少高職學生對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的認同不足,甚至出現知行不一的現象。
4.朋輩群體干擾
絕大部分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都住校學習,往往遠離家長的經常性督促,接觸最多的便是教師、同學和朋友。與教師的接觸主要關于學習,而且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與朋輩的交往則包含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課外活動、日常消費及愛情婚戀等多個方面,其行為舉止、思想情感通常是比較開放的。毋庸置疑,高職學生容易受到朋輩群體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干擾,朋輩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甚至會影響高職學生產生不可思議的想法或舉止。高職學生屬于正在成長的群體,自我意識不穩定、感情豐富易沖動,礙于朋友的情面和人情往來,往往會不經意地跟風挑釁、從眾滋事。
三、高職學生價值觀的優化策略
高職學生的不良價值取向,是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優化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最為重要的不是“圍堵”而是“疏導”,這需要多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采取有效措施。 1.加強政府干預,優化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社會環境
一直以來,高職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的一線操作人員,“十二五”期間高職教育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作為政府,必須大力支持高職教育的發展。第一,要給予高職院校必要的政策支持。國家“十二五”規劃為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也要為高職教育提供配套的支持,增強其為區域服務的能力,包括協調教育資源、確保財政投入、保障招生就業等,促進高職教育為地方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應用型人才。第二,要加強高職院校周邊的環境管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必須重點規范高職院校周邊的文化場所,維護學生利益。如禁止不良文化用品在高職學生中的傳播,強化對網吧、娛樂、休閑和餐飲場所的監管,減少不健康因素對高職教育的影響。第三,要弘揚“創先爭優”的社會正氣。地方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設,要引領健康的教育風尚,特別要針對專門培養高技能一線員工的高職院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督促地方報刊、廣電和網絡媒體加強對優良品德的宣傳力度,倡導高職學生向基層的勞動模范、文明標兵學習,抵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
2.保持家校聯動,優化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家庭條件
在校期間,高職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個人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技能。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根據專業方向對高職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其工作能力已經在社會建設中得到驗證。但是,高職學生的思想素質卻差強人意,不被認可。學校教育固然有失,家庭教育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必須保持家校聯動,形成合力,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建立機制,構建家校互通的聯系平臺。運用手機短信、騰訊QQ、電子郵件等載體,確保家長與學校相關部門或教師保持聯動。校方將學生的現實表現有計劃地向家長通報,家長及時向校方咨詢或告知學生的學業生活動態。其次,要相互督促,充分行使家校的教育責任。校方通過聯系平臺或面面交流建議家長與其子女進行溝通,做好子女學習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當好子女的監護人;家長也可以直接要求學校強化教育管理,引領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此外,還要相互支持,高度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除學習之外,高職學生的健康、安全等問題,學校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家庭教育也不會時時跟進,這需要雙方的密切配合與彼此支持。
3.改革教育模式,優化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課程體系
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模式普遍照搬普通高校的教育模式,實效性不明顯。高職院校“兩課”設置有明確的規定,這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理論學習、專題研討、實踐探索等方式,不斷提高現有教師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水平,引領高職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能力。此外,高職院校也可以通過“請進來”的形式,組織高水平專家、學者到校任教或舉辦專題報告等。其次,豐富課堂教育形式。按照高職教育的特點,堅持理論學習與實踐感悟相結合、教師講授與師生研討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就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潛移默化地傳授給高職學生。同時,引進網絡精品課程及相關資源,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開拓高職學生國際化的視野。最后,要抓好實踐育人環節。高職學生專業實踐和實訓的力度大、周期長,卻普遍缺乏教育跟進,即使配備指導教師或專業人員輔導,也僅僅是從技能訓練、日常管理方面入手。高職院校必須構建相應的教育機制,賦予指導教師進行思想教育的職責,使高職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價值觀教育。
4.發揮榜樣力量,優化高職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激勵方式
除了政府、家庭及學校對高職學生價值觀優化具有促進作用,高職院校還可以借助優秀表率的榜樣力量開展價值觀教育。在實踐中,高職學生身邊的榜樣,往往具有激發其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力量。首先,可以通過樹立學習、實踐、誠信、就業等方面的先進典型,發揮學生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激發學生黨員、學生骨干、三好學生的表率作用,影響和帶動普通高職學生主動向先進靠攏,不斷完善自我。其次,可以開展校內外優秀事跡宣講活動,通過組織成功校友報告會、優秀事跡座談會及其他喜聞樂見的常規宣講活動,倡導高職學生向社會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和模范事跡學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最后,還可以開展結對共建,互相取長補短。身邊的榜樣不是固定的,也不是唯一的,高職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人人網、校園網及其他交流工具進行友好共建,成為彼此的“榜樣”。朋輩之間,學習對方的長處、克服對方的短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
高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是整個社會的問題,需要我們在新形勢下結合高職教育的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繼續探索優化路徑,有效拓展引導方法,促進高職學生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