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關于微博已成公眾輿論助推器和制造者——由“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說起

靖鳴 王瑞

2011年1月2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于建嶸教授在新浪上開設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微博,旨在以微博為平臺借助網友的力量,幫助很多丟失孩子的父母找回被拐的兒童。據于教授介紹,事情源于1月17日,一位福建泉州的母親寫信向他求助,希望他能夠幫助其尋找被拐走的兒子楊偉鑫。孩子今年6歲,2009年被人拐騙后弄殘成了街頭乞丐,2010年曾有人發現后拍照,但由于信息溝通不順暢,家人至今沒有孩子的下落。于建嶸通過新浪微博發出這條消息后引起很大反響,許多網友給他打電話、寫信,還有網友上傳了一些神似楊偉鑫的照片。同時,有不少人與于建嶸聯系,希望他幫忙尋找自己走失的孩子。據此,于建嶸想到了通過微博來解救被拐兒童的方法。

微博是2010年度在中國最為流行的網絡交流工具,利用它,網友可以隨時發布自己的動態、感想以及剛剛拍攝到的照片等,并與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于建嶸之所以選擇微博作為解救乞討兒童的工具,正是看準了微博隨寫隨拍隨發的功能優勢及其強大的影響力。微博參與公眾事件的討論、解決已經不是第一次,其早已成為社會輿論的重要制造者和引導輿論的助推器。

微博反饋及時有效,將交流形式推向大眾傳播領域

“微型博客”比“正規博客”更具魅力。雖然微博的名字與博客緊密相聯,但兩者之間還是有著較大的差別。從字數上來說,傳統的博客并沒有字數上的限制,但是微博之所以多了“微”字,恰恰就是有了字數上的限制。以新浪微博為例,每條微博最多140字。在微博的使用過程中你可以發現,很多時候博主僅僅只寫一句話,而非長篇大論。①這樣看來,傳統博客似乎可以承載更多的內容,但是微博正是由于字數有限而獨具優勢:首先,這在無形之中降低了微博用戶入門的門檻,用不著也不允許用戶對于所發內容精雕細琢,只要能夠把問題說清楚就行。在傳統博客里,那些文采較好,文學功底較為深厚的人所寫的東西顯然更加吸引人,但是這同時也將大量用戶拒之門外。而微博正是避免了人們想寫但又怕寫不好的尷尬。其次,字數的限制可以使得信息識別度較為清晰,不會因為文字內容太多而將用戶真正想說的話掩蓋起來。再次,短小的微博可以保證信息傳播的及時。傳統的博客由于篇幅普遍較長,從寫作到發送所需要的時間顯然遠遠超過140字之內的微博。在字數的限制下,微博在更多時候是標題新聞的概念,少了雜亂、冗余的信息,使得人們更容易得到豐富的資訊。②

另外,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受傳者對于所接收到的信息的解碼過程。如果傳播者傳播的信息編碼較為復雜,受傳者無法解碼、無法識別,也就無法獲取信息的內容,那么這一傳播過程就是無效的、失敗的。觀察微博可以發現,其內容多數是簡短易懂的文字或是生動有趣的圖片(包括視頻)。這樣的內容,在信息的識別度上較高,不會造成很大的閱讀障礙,解碼過程比較容易完成,那么信息傳播的效率也就相應比較高。可以這樣說,微博上的信息傳播,基本上不存在表達與理解上的障礙。

微博使受眾可以對傳播效果做出最及時并且有效的反饋。這次“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之所以以微博作為平臺,正是由于微博相較于傳統媒體的一些獨特優勢:首先,職業的媒體工作人員人數畢竟有限,而且他們的工作范圍不僅僅是“打拐”這一項。而微博的用戶數量眾多,而且極廣,這些網友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微博發布相關線索。其次,傳統媒體,例如電視臺,發現線索之后,要經過拍攝、剪輯、審片、播出等一系列較為復雜的環節才能與受眾見面,對于分秒必爭的解救行動來說,可謂“為時已晚”。微博媒體操作起來就要方便得多,用戶可以使用手機對于發現的線索進行第一時間的拍攝,隨后立刻發到微博上,所需時間一分鐘足矣。更為重要的是,相關人員,如警方,可以對網友發布的信息做出最為及時的反饋行動,而這種反饋行動在尋找被拐兒童的行動中是尤為關鍵的。如果說反饋行動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在普通的新聞傳播活動中曾被忽視的話,那么對于類似的特殊事件,其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微博將公眾聊天行為推向大眾傳播領域。公眾的聊天行為原本只屬于私人交流的范疇,但是隨著傳媒業的發展和科技手段的進步,這種原本私密的行為一步步走向了大眾傳播的領域。

在微博出現之前,中國網絡用戶使用較多的交流工具是QQ。QQ與微博相比較,雖然兩者都有反饋及時的特點,但從傳播模式上看,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QQ完成的傳播一般來說是人際傳播,具體地說,QQ上的人際傳播主要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信息傳播。QQ群里參與對話的人比較多,但是一個QQ群里的成員基本都是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或是共同的身份,因此,QQ群里的傳播是一種群體傳播或組織傳播,換言之,這個群體或組織之外的成員是無法參與其中的。但是,微博則完全不同。在微博里,只要對自己感興趣的用戶點擊“關注”按鈕,就可以觀看、評論以及轉發這個用戶的微博內容,而不像QQ或QQ群那樣,需要得到對方個人或群體、組織的認可(通過驗證)。這樣一來,微博用戶可以輕松參與到其想參與的任何微博信息的傳播之中,并且其自身的微博也被別人無條件地享用。可以看到,微博上的傳播屬于真正的大眾傳播范圍。

在微博上,用戶可以完成日記式的自己表達,與好友互致問候并發起或參與公眾話題的討論,這無疑是將人內傳播、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五種基本的傳播形式融為了一體。

微博的力量仍然處于不斷提升之中,新的微博功能陸續被開發出來。現在不少公眾人物選擇在微博上接受采訪。

微博傳播信息及時,制造輿論能力巨大

微博真正滿足了新聞及時性的要求。我們知道,所謂“新聞”,必須包含新鮮的內容,也就是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傳統媒介由于采訪、編輯、審核等一系列過程的約束,很難真正做到及時、迅速,但是微博的出現彌補了這一遺憾。

微博用戶有較大一部分使用手機作為登錄微博的工具。也就是說,微博這種媒體是可以隨身攜帶的,不論何時何地,用戶都可以參與其中。再加上手機已經可將拍照、打字合為一體,那么,用戶就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用圖片或文字的形式通過手機發送到微博上——從發現信息到發送信息,所有中間環節都由用戶一個人完成,也就做到了真正的快速、及時。新聞的本質要求迅速,而微博恰恰是目前唯一可以達到迅速這一要求的媒介工具,新聞與微博之間有著一種遙相呼應的默契。

微博在輿論制造方面威力巨大。任何一種信息傳播工具與手段都有著制造輿論、引導輿論、影響輿論的作用。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的反饋及時、傳播人數眾多,與QQ這樣的聊天工具相比,微博的受眾面廣、參與度高,因此微博在輿論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從微博上獲取信息,其中甚至包括嚴肅的時政類信息。以2010年兩會為例,微博迅速成為不少代表、委員、媒體人士與民眾展開互動交流的新平臺。③

另外,新浪微博上有一些特殊的功能:第一,用戶只要在希望提到的人名字前面加上@符號,對方就會被提示去關注這條內容;第二,如果用戶在話題性事件名稱的前后打上#符號,就可以特別引起同樣關注這一事件的其他用戶的注意。可以看到,微博的這些功能使得用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愿意參與的話題,而這些話題凝聚起的微博內容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定的輿論浪潮。

在傳統媒介時代,對于傳播的效果,拉扎斯菲爾德曾經得出結論,認為媒體效果相對來說是有限的,所以他開創了有限效果論的時代,這個理論在以后的幾十年內主宰了美國傳播學學者的思維。④筆者認為,現在,這種有限效果論仍然存在,只是原因有所變化。現在有限效果論存在的理由是受眾面對的信息來源太多,各種說法不一的信息在受眾心里所起的作用相互中和,于是媒介的傳播效果大大減弱。尤其如今微博盛行,更多的人加入到信息發布、傳播的隊伍當中,于是受眾在信息的海洋里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

微博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在享受微博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必須意識到,這一功能強大的新型媒介平臺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微博的用戶門檻非常低,甚至是零門檻,因此很難保證微博用戶,也就是微博上信息的傳播者素質。而且,微博中并不存在傳統媒介中較為嚴格的“把關人”制度,傳播內容得不到審核和控制。這樣一來很有可能在微博上傳播一些不當的內容,甚至是虛假新聞、垃圾信息。這些信息在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的微博上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對此,一方面值得引起微博媒體相關領導與工作人員的思考,考慮在微博傳播信息的過程中進行不妨礙合理言論自由的適度“把關”;另一方面,傳統媒體應該積極配合微博等新媒體對于受眾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得受眾參與到信息傳播過程中時能夠做到自覺維護,促進網絡環境的和諧與美好。

第二,盡管微博給普通受眾打開了一扇話語之門,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在微博中,公眾人物與普通受眾在話語權利上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別。新浪微博在首頁會列出微博中人氣最旺、受關注度最高的十位用戶。截至2010年12月10日,這十位用戶分別是姚晨、小S、趙薇、蔡康永、謝娜、何炅、李冰冰、黃健翔、潘石屹以及陳坤。可以看到,其中除了潘石屹是企業界精英以外,其余九位都是演藝圈的明星。這些平時就掌握話語權的公眾人物,在微博上依然將話語權緊緊握在手中。當然,目前很多演藝明星、公眾人物越來越積極地加入到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活動中去,以他們較為強大的影響力引導公眾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例如此次在“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行動中,王菲、韓紅、鄭淵潔等公眾人物就紛紛參與其中,號召大家為解救被拐兒童盡一份力。

第三,以此次“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行動為例,微博媒體的一些不足之處也逐漸暴露出來,并引起了一些爭議。不少網友認為,為讓父母辨識自己孩子所拍攝的照片一經發布到微博上,不但會被好人看見,也會被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發現,他們為了不落入法網,或許會采取一些狗急跳墻的方式,給那些孩子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傷害。針對這一情況,此次活動的發起人于建嶸已經作出回應,他介紹說,解救乞討兒童研討會決定建立數據庫,網友拍到乞討兒童照片后,可以發在自己的微博上,也可以通過專用信箱轉給“隨手拍”。通過新浪的數據支持,在轉發這條消息時,不會再轉發照片。照片將直接進入數據庫,通過相關軟件進行識別,然后,根據線索發給警方和尋找孩子的家長。⑤筆者認為,微博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進一步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另外,熱心于救助被拐兒童而在街頭進行線索收集的網友是否可能遭受到犯罪分子的打擊報復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筆者認為,隨著微博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其使用帶來的類似問題仍將不斷出現,微博工作人員、微博用戶以及相關學者必須對于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共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這樣才能使微博更好地成為服務于受眾、服務于社會的有力媒體工具。

注釋:

①②劉霄:《微博的傳播學特征與經濟學思考》,《新聞傳播》,2010(6)。

③楊曉茹:《傳播學視域中的微博研究》,《當代傳播》,2010(2)。

④E·M·羅杰斯[美]著,殷曉蓉譯:《傳播學史——一種傳記式的方法》,譯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53頁。

⑤網易新聞,http://news.163.com/11/0213/02/6SO7AA6B00014AED.html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