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掌控互聯網輿論主導權-中國新聞業的現實課題
曹鵬
中國新聞傳播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互聯網上,這是不爭的事實。以往由報紙、電視、廣播、雜志與圖書出版所掌控的議程設置、話語權、影響力,如今已經漸漸被互聯網所包攬。
在規模與實力上超過傳統媒體,成為所有媒體中的老大,并不是互聯網的最終目標。近一個時期以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明確地昭示著,互聯網已經強大到了主導輿論的地步。
在這種沖擊之下,缺少足夠危機意識與競爭手段的官方主流報紙、廣播、電視,不僅無法在輿論傳播影響力方面與之抗衡,相當一些甚至無所作為,坐以待斃。如果進行新聞宣傳的量化考核,很多新聞單位其實已經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沒有獨家新聞,沒有自己的聲音,沒有自己的觀點。這與西方國家的新聞傳播仍然由報紙、廣播、電視占主導地位的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掌控互聯網輿論主導權已經成為中國新聞宣傳事業當務之急的現實課題。不過,與傳統媒體的規律有很大的差異,互聯網的性質決定了要掌控其輿論主導權是極其艱巨的任務。
9月份,體壇名將鄧亞萍出任人民搜索的總裁,這并不是一條簡單的IT人事新聞,借此亮相的與其說是鄧亞萍,不如說是人民搜索。而前一時期谷歌撤出中國大陸鬧得世界輿論沸沸揚揚,顯然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邏輯上的聯系。鄧亞萍出任人民搜索總裁,表明官方不惜人力物力加大網絡建設。人民日報社作為中國第一大官辦媒體,旗下所屬人民網據悉也將上市。這兩大舉措,都是志在掌控互聯網的輿論主導權。
解決矛盾沖突:一上網就靈?
重慶江津區區委書記與開發商談話,要求在建項目停工,理由是破壞了區委辦公樓的風水。這一談話被暗中錄了音,后來網上傳出了這位書記對政府衙門風水的“高論”而受到輿論關注。這位官員不知道危機公關必須充分研究新聞傳播規律,所以在召開辟謠的新聞發布會時放言:“開發商正在修建的大樓擋住區委大樓風水這樣的話純粹是炒作。”他說,“身正不怕影子斜”,“我沒有說出這樣的言論,有本事就把錄音發到網上來”。
(新華網2010年10月14日)
結果,錄音真的上了網。談風水雖然不大符合其黨委書記身份,但還不是致命傷。網友們在錄音中找到了他還談到了打黑的話,而這番話就鑄成了大錯,重慶公安局迅即發布聲明指責其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真相的,是沒有法律意識的。
毫無疑問,這位區委書記成為又一位栽在了互聯網上的官員,而且是一位權力相當不小的地方高官。
開發商在這一局取得完勝,這全是因為有了互聯網。可以肯定地說,此事會啟發更多的人利用互聯網手段,對那些無法通過其他任何手段進行監督與懲治的官員,進行有效的打擊。
網絡審判:只有被告沒有法官
互聯網的曝光以及引發的評論與跟帖,傳播速度與范圍都是空前的。在這種強大輿論壓力下,公檢法以及黨政部門的反應也就不得不提速。事實上,中國現實社會已經形成了互聯網審判,但是在這個無形的法庭上,只有被告,沒有法官。
這有些像是法國大革命與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一樣,公眾或者叫群眾,現在是網民,成為主宰意志。
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衣》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只要有人敢喊出真話,戳穿皇帝光著屁股這個丑陋的真相,表面上的威儀與氣派就會像皮球漏了氣,只能落荒而逃。而現在互聯網就提供了讓無限多的人喊出真話的平臺,而被鎖定的被告,幾乎無一能逃脫失敗的下場。不可一世的郭德綱,不怕得罪他稱之為“齷齪的單位”北京電視臺,因為他當年甚至連中央電視臺都罵過也沒怎么樣。然而,當互聯網的火力瞄準了他之后,他就真正倒了臺。
在中國現行法律體系中,司法腐敗以及司法黑暗相當嚴重。司法有時甚至形同虛設,連公安局都可以與黑社會穿一條褲子,重慶打黑運動的主犯竟然是公安副局長、司法局長,其他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現行體制下,很多真正的罪犯不會成為被告。現階段社會病的最大問題不是缺少法律條文或機制、部門、人員,而是存在有法不依、權大于法、法律形同虛設的現象。嚴重的社會病導致難于抓出真正的被告,但是只要被告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不得不受到懲罰。要知道,在現實社會中,公檢法司以及紀委、監察部等司法、執法機構與制度是相當完備健全的,只要犯罪嫌疑人及罪行暴露,繩之以法是非常簡單容易的事。
人肉搜索是互聯網的發明,借助于它,人們可以把某些觸犯眾怒的人的真面目公之于眾。一位鄭州的專拍特權車的攝像師呂建福,就讓很多仗勢欺人、不可一世、橫行霸道的特權車的司機或車主,成為網上的被告,從而受到相應的懲治。
在事件發生的同時進行信息的隨時披露,使之公開化、即時化,這是互聯網的一大優勢。
方舟子被肖傳國買兇襲擊案,轟動了國內外。這件有點離奇的刑事案,有一個相當引人注目的特點,那就是原告與被告都是在微博上的名人,此次事件的發生與進展,到肖被捕為止,都伴隨著二人通過微博發布信息。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的微博,方舟子才及時地把受到襲擊報復的事情傳播開來,使之成為社會熱點,以至于當天官方主流傳媒包括中央電視臺與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內,都予以播報。如果不是互聯網的神通,廣播電視按照原有的工作節奏很難達到這樣的高效率。
云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是全國頭一個在網上開微博的廳局級領導,每天都隨時利用微博與網友公開交流,這不僅需要勇氣與坦誠磊落,還需要精力、文字能力與反應判斷能力。因為微博雖然發布便捷,但是一旦發出去,覆水難收,立即就擴散到全世界。沒有足夠的智慧與經驗,很難就新聞宣傳這樣敏感、復雜、瞬息萬變的話題進行隨意的評論與分析。
《大遷移》是一部反映移民題材的紀實作品,在一家地方雜志的增刊上發表,作家捅了地方上的大禁忌,于是地方警察便進京抓走了作家,理由是涉嫌非法經營書刊獲利。顯然,這是一個很牽強的理由,因為當地肯定少不了盜版書乃至淫穢色情出版物與音像制品的銷售,這些鐵定的非法經營,未必會受到警察異地執法的“厚待”。不過,由于網絡的追蹤與熱議,本來以為可以黑箱操作搞定此事的當權者,發現自己成了互聯網的聚焦目標,而這對官員來說當然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此事很快以作家被釋放告結。與此相似,江西省宜黃的強拆自焚案,使得天高皇帝遠的宜黃一夜成名,而網友對縣委書記的豪宅一曝光,給這位官員帶來滅頂之災,此人轉眼就上了審判臺。
廣東東莞一位高三語文教師袁磊寫了一部網絡小說《睡在東莞》,以東莞桑拿業即色情業為題材,在網上流傳甚廣。中秋節后東莞公安局抓捕了這位80后作家,理由是涉嫌傳播淫穢物品。而其小說雖然介紹色情業內幕極詳盡,甚至寫到了北京天上人間夜總會,列舉了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光怪陸離各種色情服務項目與名目以及特點,卻很策略地沒有淫穢描寫。這部小說是揭露批判色情業在公安司法等靠山保護下胡作非為的,真正的反面角色是某些公安與法院等執法者。
袁磊被捕后,網上馬上有了反響,甚至上了各大門戶網站的要聞標題,于是,一個小地方的公安局的特別行動,被置于全國輿論的聚光燈下,律師指出公安局并未事先認定該小說淫穢,因此,是明顯的先抓后審再問罪,不合法律程序。輿論壓力之下,袁磊很快獲釋。
最近這兩宗因言獲罪的文字獄案件,都是因為有了網絡的陽光照射,而得到糾正與解決的。
網絡曝光:告別人治,走向法治
一本科普雜志的編輯隊伍通過互聯網發了一封公開信,導致了不稱職的主編被免,當地科協領導事后表態“不贊成以發公開信方式解決問題”——而造成問題的原因恰恰就是科協采取正常組織渠道才產生的,說白了,當領導本身就是問題的制造者時,就肯定不會是問題的解決者。
不必諱言,現今報刊界不少單位還處在人治狀態,領導的個人品質與作風決定著單位的風氣,之所以有“流氓單位”,是因為有流氓領導。例如,有一家報社辦的雜志,不發雜志編輯工資稿費,最后搞得編輯們跑到報社領導辦公室示威抗議,該領導只好答應先借支每人一千元給大家過年。后來編輯們通過法院打贏了官司,每人都獲得了應得的賠償。可是沒參與起訴的雜志主編,不僅報社不按道理同樣給付拖欠工資,反而還要討還當初過年的借款一千元。當然,作者稿費就更拒不支付。這種無賴作法,至今也就未能得到公正解決。
過去曾經有過報刊機構鬧出風波后,由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們出面發表公開信或投書高層,達到了人事任免的目的,但這仍然是一種擊鼓鳴冤告御狀的形式,存在著偶然性,完全取決于個人因素,也即是否有關系可以把材料遞呈給有決策權的人。互聯網的出現則大不相同,完全是公開傳播,沒有具體的目標指向,網絡上發帖的人往往甚至不知道或不認識最終能拍板采取行動的是什么人,如廣西煙草的韓局長,處理他究竟是哪個官員下的指令——舉報人并不知道,他只是把韓局長為非作歹的信息交給了一個輿論平臺,然后由受眾根據事情發展規律自行傳播,直到紀委與檢察院、法官上場予以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旨在控制負面輿論與投訴的“維穩”被各地當成頭等大事,開支浩繁,人員隊伍龐大,以至于催生了保安公司,形同黑社會,由當權者采用非法手段攔截阻止或扣押遣返上訪者,同時動用行政權力不許在報刊廣播電視發表來自群眾的投訴舉報,這樣,就只剩下網絡一個渠道。
告狀仍然是人治的做法,不知道誰管此事,不知道真正做主的是誰,就投訴無門;即使知道是誰,沒有門路,也根本別想達到目的。而網絡則接近于法治,所依靠的是機制而不是個人,甚至不依靠某一部門。
正視網絡自由:喝敬酒不喝罰酒
互聯網的本質特征是交互性、全民性、匿名性與即時性、跨時空性,是不服從任何機構或個人的約束管理的,除了極敏感的關鍵詞所代表的有限禁區(這也只是局限在某一文字某一國家,而不是全網),幾乎完全處在開放與自由狀態。
卡、堵、封、壓不是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雖然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一世,往往只是掩耳盜鈴。在英語日益全球化、其他外語在中國也有日益增多的使用者的今天,最敏感、過濾最嚴格的題目,換種文字也就失控了。當今世界政治多元化、民族與宗教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不以誰的主觀意愿為轉移。在全球互聯網范圍封堵某一信息,實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韓局出事后花二十萬封口費在網上封帖,客觀上也確實封了很多帖,不過,網絡世界是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防不勝防,封不勝封,最后還是敗露了。
現在卡、堵、封、壓的往往并不是真正出于政治大局考慮,而只是部門、地方或官員個人的利益,是一種假公濟私,最后把沒有言論自由的罪責推給了政府,其實政府本身根本就不允許這種事情的發生。明乎此,新聞宣傳工作的重點,就要與時俱進,不做徒勞無益的事情,不容許掩耳盜鈴,也不容許鴕鳥政策,而應該實事求是,面對現實,順應潮流,真正發動群眾,群策群力,把互聯網作為一個建設性的輿論陣地來看待,有效地、及時地、全面地把握民情、民意,從而稱職地完成新聞宣傳戰線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