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鄧小平對毛澤東建黨學說的豐富和發展
程過富 李俊清
論文關鍵詞:毛澤東;鄧小平;建黨學說;發展
論文摘要: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鄧小平總結國內外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歷史經驗,以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為指導,在黨的制度建設上提出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和建立黨內監督制度的新思路;在黨的思想建設上,恢復和發展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黨的組織建設上,提出了改善黨的領導和維護中央權威,以及選人用人的新觀點;在黨的作風建設上,提出端正黨風、懲治腐敗,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從而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建黨學說,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搞好黨的建設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行動指南的,是按照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進行自身建設的。毛澤東對在中國建立一個什么樣的黨,黨的指導思想和政治綱領以及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都有一套完整的學說。毛澤東建黨學說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是一致的,它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在中國共產黨建設實踐中的運用和發展。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從新的歷史時期的實際出發,在總結國內外無產階級政黨歷史經驗教訓和分析黨的建設現狀與問題的基礎上,時黨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極具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有效辦法,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豐富發展了毛澤東建黨學說,為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在中國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我們搞好新時期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在黨的制度建設上,鄧小平提出了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和建立黨內監督制度的新思路
依靠實行民主集中制去調動全黨的積極性,這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一個重要特點。毛澤東把民主集中制運用于整個國家,提出了要創造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使革命和建設較快發展,黨和國家較為鞏固。鄧小平在全面總結黨以往教訓的基礎上,強調制度建設的核心是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鄧小平認為,黨強調多年的民主集中制在一個長時期中貫徹不好甚至被嚴重戲踏,一個根本的問題在于民主集中制并沒有形成一系列嚴格的具體的制度,使其很難成為黨內生活的現實力量。為此,鄧小平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①他認為制度問題是決定因素,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它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鄧小平還認為要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要克服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存在的官僚主義、特權、個人專權等現象,必須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因此,他特別提出要注重民主集中制在黨內的制度化、法規化,使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在黨的制度建設上,鄧小平還強調要建設黨內監督制度。鄧小平指出:“要有群眾監督,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幼、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并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對各級干部的職權范圍和政治、生活待遇,要制定各種條例,最重要的是要有專門的機構進行鐵面無私的監督制度②。鄧小平強調建立黨內監督的目的,顯然是為了防止和克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內官僚主義,以權謀私等腐敗現象的滋生。無疑,鄧小平的黨內監督制度的思想是對毛澤東“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和各黨派要“互相監督”思想的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為使我們黨逐步形成適應新的歷史時期所要求的新機制、新規范,還提出一系列原則,確立了一系列符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點的重要制度,其中包括要嚴格黨內生活,制定和健全黨規黨法,要遵照黨章辦事,要實行黨員在黨的紀律面前人人平等,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等。鄧小平為達到依靠制度解決問題,還建立和健全了一系列干部制度,以及建立和健全了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紀委檢查制度等。
二、在黨的思想建設上,鄧小平恢復、發展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著重從思想上建黨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中心環節。思想建設的基本內容,就是用馬克思主義教育黨員,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毛澤東提出的這一建黨原理,成功地解決了在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居多數的國家里怎樣建設幾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毛澤東的實事求是的思想理論,突出了解放思想對實事求是的重大意義。鄧小平指出:“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③。鄧小平針對黨內存在的一種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時立起來的認識誤區,強調指出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兩個互相聯系的不同側面,愈是解放思想,愈能實事求是,只有在解放思想的進程中,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解放思想?鄧小平認為,解放思想需要具有創新的精神,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要有一點“冒”的精神,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同時,鄧小平認為,解放思想必須真正解決問題,解放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真正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集中制。鄧小平指出:“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民主集中制沒有真正實行,離開民主講集中,民主太少。現在敢出來說話的,還是少數先進分子”。“就全黨、全國來看,許多人還不是那么敢講話。好的意見不那么敢講,對壞人壞事不那么敢反對,這種狀況不改變,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四個現代化怎么化法?”④鄧小平認為,我們要創造民主的條件,要重申“三不主義”: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黨內和人民內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壓制、打擊的手段。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這是鄧小平對毛澤東建黨學說的一個突出貢獻。
三、在黨的組織建設上,鄧小平提出了改善黨的領導和維護中央權威以及選人用人的新觀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認為,黨的領導在不少方面已經出現不適應新的形勢的要求,現在應該說我們黨在人民當中的威信不如過去了,黨講話不怎么行了,黨的領導削弱了。同時,鄧小平認為,我們的根本制度是好的,堅持黨的領導是不能動搖的,但是如果具體的制度不好,黨的領導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弊端得不到解決,就難以真正堅持黨的領導。因此,為了堅一持黨的領導,必須努力改善黨的領導。鄧小平指出:“怎樣改善黨的領導,這個重大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不好好研究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堅持不了黨的領導,提高不了黨的威信’,。 為了改善黨的領導,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鄧小平認為,必須進一步堅持和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進一步發揮黨內民主,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維護中央權威,保證全黨在重大問題上的統一行動。片于維護中央權威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作過精辟的論述,認為維護中央權威在保持全黨團結和行動一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毛澤東也特別強調加強.黨的意志和行動的統一,維護中央領導集體的權威。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每一個重要關頭,鄧小平總是在強調大力發揚黨內民主的同時,十分強調全黨的集中統一,強調維護中央的權威。鄧小平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權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須有領導有秋序地進行”。
鄧小平認為,維護中央的權威,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實現黨的正確領導的關鍵。中央的權威來自于民主基礎上的正確集中,代表著黨和人民的最大利益,因此又必須依靠民主集中制,依靠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和廣大人民群眾來維護。黨章規定,黨員個人服從黨的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四個服從”是對我們黨內生活秩序的總概括,是實現黨的統一領導的重要的條件。鄧小平認為,只有維護中央的權威,才能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維護中央權威與發揮地方的積極性是相輔相成的,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中。新時期的實踐表明,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是加快改革,促進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途徑。強調維護中央權威,也絕不是把應當賦予地方的權力收回來,而是要在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職責和權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
為了改善黨的領導,切實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鄧小平還認為必須進一步培養和鍛煉數以萬計的黨的中高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培養和選拔大批德才兼備的年輕干部,形成堅定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善于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干練而充滿活力的領導層。實行“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和全面團結干部的方針,這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和特征。在新的形勢下,鄧小平以新的思維強調選人用人的重要性。他提出,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實現要靠組織路線來保證。他認為,人才問題主要是個組織路線問題。中國的事情能不能搞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快一點發展起來,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說關鍵在人。為此,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選人用人的新觀點。例如他創造性地提出干部隊伍要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提出了領導班子建設的指導原則:“就是要選人民公認是堅持改革開放路線并有政績的人,大膽地將他們放進新的領導機構里”⑦。這既是對毛澤東的德才兼備的干部標準在新時期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又為新時期千部隊伍的建設和人才的成長,制定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又如,鄧小平一再強調要依靠制度解決選人用人的問題。他認為解決好選人用人問題,需要解放思想,打破老框框,破除諸如論資排竿一類的落后的習、慣勢力,但更需要著重從制度上解決問題。
四、在黨的作風建設上,鄧小平提出了端正黨風、懲治腐敗,必須堅持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
把作風問題提到世界觀和黨性的高度加以解決,這是毛澤東建黨學說的顯著特色。黨的優良作風是無產階級世界觀在黨組織和黨員行動上的表現,它體現著黨的形象和風格面貌。毛澤東一貫重視黨的作風建設,把黨的優良作風概括為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作風,并且指出這是共產黨區別于其它政黨的顯著標志。建國前夕和建國以后,鑒于我們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他多次提醒全黨要警惕可能發生黨內腐敗而由此引起黨的性質蛻變的危險,告誡全黨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懊、戒驕戒賺、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腐蝕,防止糖衣炮彈襲擊,反時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新時期以來,鄧小平針時黨風上存在的嚴重問題,從提出反時特殊化到反對不正之風,直到尖銳地提出黨內反腐敗,他始終時黨風建設在不同階段的突出問題采取鮮明的態度。他認為開放政策是有風險的,有相當多的干部被腐性了,如果黨不嚴加注意,黨和國家確實要發生會不會改變顏色的問題。因此,他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時腐敗,認為這是端正黨風和端正社會風氣的關鍵。
那么,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如何懲治腐敗現象?鄧小平認為,懲治腐敗,必須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經濟犯罪活動包括政治思想工作,這兩只手都要硬。他認為消除腐敗現象最根本的途徑在于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消除產生腐致現象的土壤。他強調搞好反腐致的關健在于黨內領導層,不懲治腐致,特別是懲治黨內的高層的腐效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他還提出端正黨風,懲治腐敗,需要靠法制的新思路,認為要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時,把廉政建設的重點放在加強和完善法制上。顯然,這是鄧小平深刻總結黨風及反腐敗中的經驗教訓,對毛澤東的黨風建設思路的重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