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中學歷史教學的實效性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聯系
徐艷云
【內容摘要】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師生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
四、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們經??吹竭@樣的現狀:一些老師不乏滿腹經綸,但講起課來語調平淡整節課變成老師自始至終的“一言堂”,而講臺下的學生卻顯得目光呆滯反應遲鈍,課堂氣氛壓抑沉悶。我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無視青少年學生心理發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現了學生“人在課堂里,心在課堂外”的現象。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主動講授,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要特征,教師往往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和灌輸來實現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尤為突出,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卻被習慣性的忽略。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我們要激發學生獨立的探索思想,而這種思想有時跟活生生的情緒有機地聯系著的。好的情緒使學生精神振奮,反之則會抑制他們的智力活動?!庇纱丝梢姡狈η楦锌菰锓ξ兜恼n堂教學便如死水一潭,了無生氣。新課標所提倡的三維目標包含著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重要目標因素,體現了新形勢下突破對課堂教學的傳統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縛,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依據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在發揮教師“主導性”作用下有的放矢的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如影音情景、語言文字情景、數據圖表情景等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中學歷史教學實效性的目的。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促使學生首腦并用思維集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能有力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結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以計算機和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存和學習方式,同時也為歷史教學改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撐,既可以使歷史教學活動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形象具體的表現教學內容,可以改變以單一的手段,單純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的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傳遞教學信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認知和辯證觀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將是我們每一位歷史教師要面對的問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推動歷史教學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必將呈現出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不僅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更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都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的?!痹谡n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可以大大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師原本枯燥無味的講解,干巴的歷史概念活起來,生動而迅速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發學習興趣,誘發強烈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多媒體教學軟件集聲像色于一體,其直觀性是任何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豐富多彩的視頻圖像、優美動聽的音樂、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活潑的文本文件都能吸引學生聽、看、動手和思考問題的興奮點,對這些因素加以綜合運用,使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對新知識進行多角度多渠道的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如北伐戰爭、長征、19世紀美國領土擴張等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的強烈刺激有效地增強了內容的生動性、真實性,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從而成功完成教學任務。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歷史學習是以掌握歷史概念探求歷史發展動因和規律為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很難從表象階段直接過渡到概念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觸的歷史概念僅憑教師的講解往往難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死記硬背一定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不理解歷史生成過程,沒有理解的記憶是不會長久的停留在腦海中的,這樣就會出現學生掌握知識不夠牢固,易忘記的現象。而采用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將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巧妙的動態演示代替抽象的說教學生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情景中很快的去學習。如在學習《戰略大決戰》一節時,學生對解放軍戰略反攻目標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戰役的進程往往因地理知識所限難以理解。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幾幅動態地圖通過流動箭頭把敵我雙方的攻防路線及戰略態勢進行演示,再配上有關三大戰役的影視錄像片的有關資料學生在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僅較清楚了解戰爭的進程理解我軍作戰方針和意圖了,更掀起了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沉浸在愉悅的學習中。歷史教材的一些知識點其間的關系縱橫交錯,錯綜復雜如何條理清晰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就需要有效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視頻播放圖形動態演示,老師生動講解點撥使學生在愉悅的心境中輕松獲取知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這比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用粉筆在黑板上費時費力的劃、寫、描、連要美觀便利得多,也更能順利實現突破教學的目的。
三、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實現師生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改變
多媒體技術和網絡綜合運用的引入改變了歷史教師傳授的教學方式,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方式發生了變化更隨意、更直接、更靈活、更有針對性,同時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
在歷史課堂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培養其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養。教師通過制作學習課件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對歷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進一步的研究討論得出正確的結論,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動腦思考反復研究,教師還要引導他們去發現新問題并解決之。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所進行的思維活動更激烈,既然能提出問題,那么解決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實現交互能夠使學生由過去單純的“接受式”學習知識變為學生自己主動參與知識生成過程,充分領悟歷史知識的內涵。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的遷移,猜想結論。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各種能力,學會了學習。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一節中課前安排學生從自己的身邊搜索有關文化大革命的資料,并針對資料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收集到了相片、會議記錄、民間故事等資料。我協助同學們把收集到的資料制成課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不僅形成了資源共享,更通過同學們搜集思考討論充分利用眼、手、腦、口多種感官的參與獲得了充分的展現自我的空間,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面的參與學習過程,做到了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從而學會了學習,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過去傳統的教學手段,踐行是有一定的約束和阻礙的,而多媒體電教手段的運用則能更好的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能有效創設歷史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發展,加強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再加之教師的循循善誘和適時點撥便為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構建了極佳的平臺。在這樣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提升。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教學的需要,我們要學會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充分認識到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要想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優點,不僅要有熟練的應用技術,還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化教育理論。先進的技術只能和科學的理論結合在一起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所以,多媒體信息技術對實現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