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中國近代期刊匯刊》出版緣起

湯志鈞

《中國近代期刊匯刊》自1991年出版至今,已經16年了,如今中華書局再版影行,并以新出《清議報》見贈,回顧往事,感慨良多。顧問三人,顧廷龍、方行相繼謝世,我也年過八旬,垂垂老矣,因草此文,以供參考。

顧廷龍先生自1932年燕京大學研 究院圖書館系畢業后留燕京圖書館工作六年。1938年,應葉景葵、張元濟之邀,由京來滬,主持上海合眾圖書館。解放后,歷任上海歷史文獻圖書館(即合眾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長。他除精通古籍版本外,對近代期刊也很關注。建國初,成立上海圖書館,除原來合眾圖書館所藏外,還有報刊圖書館(原鴻英圖書館),以至徐家匯藏書樓等并入,近代報刊收藏已為全國之最。為了便于讀者查閱,在顧老和當時文化局主管圖博的方行同志策劃下,于1959年起,組織人力,把近代期刊中哲學、社會科學方面有參考價值的匯錄其全部篇目,以上海為主,再走訪全國五十個圖書館,編成《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自1857年的《六合叢談》起,至1918年止,約一千二百萬字,“文革”前出版第一冊,其余五冊“文革”結束后據校樣印出。至于1919年至1948年,也寫有卡片約一百多萬張,裝成38個大木箱,“文革”時被整車運出,送紙箱回爐。顧、方二老每言及此,總是老淚縱橫,情不能已。

方行同志早在解放前編輯《譚嗣同全集》時,就從合眾圖書館所藏《時務報》、《農學報》和《湘學報》中錄取譚氏遺文。此后,又陸續從《湘報》、《亞東時報》錄取佚文補入,《譚嗣同全集》增訂本還專門編有“報章文輯”。

顧、方二老和我時相過從,近代期刊的搜集、輯印,也成為我們經常談到的課題。

中華書局是國內著名的古籍整理出版機構,早在上世紀60年代,該局張靜廬先生就寫信給我,詢問上海收藏《蘇報》的情況,是否可以影行。這是他看到我在1963年《文匯報》上發表《蘇報案的歷史意義》后特地問我的,經查詢,藏數不多,事隨中輟。

1985年,我從美國講學歸來,把在日本購得的臺版《蘇報》兩種,還有《國民日日報》的影行本帶給顧、方二老看。臺版《蘇報》有兩種:其一是臺灣學生書局1965年5月影行的光緒二十九年二、三、四等三個月的《蘇報》;另一種是臺版《中華民國史料匯編》之一,1968年9月根據陳鐵笙收藏影行,收錄光緒二十九年四月初一日(1903年5月6日)至同年閏五月十三日(7月7日),由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出版。《國民日日報》收錄光緒二十九年六、八等兩月份報紙,也是學生書局影行。顧老對我說:“我已年邁,方行又忙,近代期刊的影行,多虧您了?!蔽业墓ぷ鲉挝唬托旒覅R藏書樓只有一墻之隔,經顧老叮囑,給我查閱報刊帶來方便。次年,我到北京開會,和中華書局總編李侃同志同在一組,向他提出此事,他同意了。從而搜編工作正式啟動。但面臨的問題還是不少。

首先,是《近代期刊匯刊》的起迄問題。

從當時看到的資料來說,1857年國內就有期刊出版,但大都是外國人主持,如《六合叢談》(Shanghai Seriel),1857年1月在上海出版,由英國人偉烈亞力(Alexander Wylie)主編,次年遷至日本?!吨形髀勔婁洝罚?872年8月在北京創刊,主持人是美國人丁韙良(William Martin)、英國人艾約瑟(Joseph Edkins)等人。《萬國公報》,1879年9月在上海發行,周刊,創刊和主編是美國人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歷時甚久。中國人自己辦的期刊,是在甲午戰后才“風行海內外”的。戊戌時期的報刊,開中國“民報勃興”的先河,林林總總,蔚為大觀。這些報刊,不僅種類眾多,而且內容新穎;不僅有綜合性,也有專業性的。它促使了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并且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出版起了深遠影響。從而決定選編1895年以后的主要報刊,從康有為、梁啟超主持的《強學報》、《時務報》開始,旁及其他。

當然,維新派創辦的報刊,早于《強學報》的,還有《中外紀聞》和北京《萬國公報》,分藏北京、上海。北京《萬國公報》,梁啟超、麥孟華等編,有《地球萬國論》、《通商情況考》、《鐵路便行旅說》等,宣傳“富國”、“養民”、“教民”之法,對開礦、鐵路、制機器、造輪船、筑鐵路之法也曾涉及,所論基本上發揮康有為《上清帝書》中變法主張,但數量不多,又未搜集齊全,只能俟后再補。

至于結束,暫定編至1918年。因1918年至1948年的索引卡片“文革”中被毀,已難再補。因此,《中國近代期刊匯刊》,起自1895年,至1918年止。

其次,是資料的搜集。

要影行,就要逐頁檢查有無缺頁。有的報刊,如《時務報》、《清議報》,將廣告、宣言、告白有時另頁插入報中,有的散失,有的幸存,好在這兩種報刊,存有多種,于是逐頁對照,將它補入。遇有正文漏損,也予補足。就這次重印的《清議報》言,上海圖書館所藏,缺第6、第49、第78期,有的整頁全缺,有的只存殘卷,我們設法到上海主要高校研究單位查補,還是缺了一期。當時知道上海某單位有該期,經聯系,又以“索價過高,不能承受”。怎么辦?這時,我正好到北京開會,向中國人民大學的李文海求助,他找到了,分文不要,終成全帙。在編輯過程中,中華書局陳錚、吳杰同志費了不少心血,吳杰同志還親自來滬查詢,篇目索引也是中華書局編的。

最后,任何“匯刊”,總要有它自己的特色,《期刊匯刊》除所收報刊求精求全外,還需有鮮為人知的“壓卷”之作,我們以《強學報》開始,不但因為它是強學會的機關報,有章程、名錄,為研究戊戌變法不可或缺的資料外,還因為它來之不易,可能是孤本。

說到這里,又要提到顧廷龍先生的不朽之功了。還在他主持上海合眾圖書館時,就注意近代報刊的收藏。有一次,陳叔通先生捐贈古籍,用一張報紙包裝,一看,這張報紙竟是1895年的《強學報》第一號,署“孔子率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旁注“上海強學書局現在跑馬場西南首王家沙第一號”。顧老把它插成八頁,裝訂成冊,成為我國絕無僅有的維新運動時期康有為在上海辦的第一張報紙。顧老把這一發現告訴了顧頡剛先生,頡剛先生說,他藏有《強學報》第二號,以之相贈。后來顧老將這兩期《強學報》印出幾份,贈我一份,至今我還保存著顧老送我的信封和兩冊《強學報》影印件。

《匯刊》第一輯除《強學報》、《時務報》、《清議報》外,還有《昌言報》、《實學報》和《集成報》。

第一輯影行上述報刊,除各刊起迄完整外,還有其他因素。

《昌言報》是《時務報》改為“官報”,汪康年另辦之報。1898年7月6日(光緒二十四年六月初八日),光緒皇帝下諭:“將《時務報》改為官報?!碑敗稌r務報》銷行日廣后,原經理汪康年和總編梁啟超之間矛盾日深,改為“官報”的上諭一發布,就有人向汪建議,“讓《時務報》空名于康”,設想改辦《昌言報》,由張之洞的幕僚梁升芬為總理,“出面抵康”,說是“館中經費系由紳商樂捐,毫無官款,不能入公家”。

《昌言報》于1898年8月17日(光緒二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創刊,封面、版式和《時務報》后期一樣,表示“仍與從前《時務報》蟬聯一線”(《昌言報跋》,《昌言報》第一冊)。同年11月19日(十月初八日)???,共出十期。

《叢刊》把《昌言報》全部收入,可以考見它與《時務報》的關系和汪、梁之爭,也可以考查它與《時務報》是否“蟬聯一線”,這對讀者是能提供方便的。

《實學報》的收入,是為了便于讀者了解當維新運動掀起、報刊盛行之時,魚龍混雜,甚至有以“維新”為名,實際“守舊”的?!秾崒W報》就是如此。

《實學報》于1897年8月28日(光緒二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在上海創刊,旬刊。王仁俊任總編,章太炎任總撰述。王仁俊在《實學報啟》中說:“本報之設,以講求學問,考核名實為主義,博采通議,廣譯各報,內以承三圣之緒,外以周知四海之為,故名《實學報》。”(見《時務報》第三十六冊,續載《實學報》第一冊)

《實學報》雖標榜“實學”,但有很多反對新政的文篇,如王仁俊所寫《實學評議》,內有《民主駁議》、《改制辟謬》,根據封建三綱,反對民主,反對康、梁變法主張。

或者以為,《實學報》初創,章太炎任總撰述,章在甲午戰爭失敗的刺激下,開始參加政治活動,并“寄會費銀十六園”加入強學會。盡管他對康有為的“倡言孔教”不滿,但對康有為的維新變法卻是贊同。曾在《時務報》和梁啟超共事,發表過《論亞洲宜自為唇齒》、《論學會有益于黃人急宜保護》。在《經世報》也發表《變法箴言》。章氏文字古奧,又是俞樾的高第,實學深厚,從而請他主持筆政。但《實學報》的主持人對他的變法言論卻不贊同。只要看,他在《實學報》發表的文章,除后來輯入《訄書》的《儒道》、《儒兵》(二期)、《儒法》、《儒墨》(三期)、《儒俠》(四期)外,政論只有《后圣》、《異術》和《重設海軍論》(第三、四期)?!逗笫ァ氛勡髯?,《異術》偶言“上”能“酌民言而酌其意”,與時政有直接關系的是《重設海軍論》,言“臺灣攘于倭”,文字也不“近俗”。即便如此,《實學報》主持人仍不滿意,章太炎也很不得志,不久辭去,《實學報》第五期后,就再也不見章文。

但是,《實學報》以“實學”為名,卻反對“民主”、“改制”。雖說介紹新知識,卻又文字古雅。當時就有人認為它“有顯與《時務報》為敵之意”,“使為守舊之徒,猶可說也,而偽在此知新之輩”。(張元濟:光緒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致梁啟超書》)《匯刊》第一輯將《實學報》輯入,也可使讀者看到維新變法時期的社會動態和報刊的林林總總。

《集成報》刊于1897年5月6日(光緒二十三年四月初五日),在上海出版,旬刊。有諭旨、章奏、論說、時事、新聞、各國雜電等欄,分類輯錄。采用報刊極多,包括日報、期刊等。還有“譯論節要”。今將上海圖書館所藏第一至三十四冊輯入。至于1901年4月在上海出版的《集成報》則未輯入。中華書局還根據《集成報》原有欄目,編成《〈集成報〉篇目分類索引》,附于書后,以便檢索。

《匯刊》第一輯排印出版時,《中外紀聞》、《經世報》、《亞東時報》、《求是報》、《知新報》、《譯書公會報》、《萃報》、《蒙學報》除個別卷葉尚有缺漏,或顯微膠卷不清楚外,已大體編成。

這些報刊,連同戊戌時期的其他報刊,我另寫有《戊戌時期的學會和報刊》一書,1993年12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精裝出版。

今顧、方二老已先后謝世,我也年邁,因草此篇,以供參考。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