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借助電影音樂的廣闊舞臺弘揚民族音樂
殷瑩
論文關鍵詞:電影音樂民族音樂弘揚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影視藝術的發(fā)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逐漸凸顯。民族音樂因為與電影音樂的特點相一致,且可以充分恰當?shù)卣故倦娪暗臅r代地域特色,成為了電影音樂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借助電影音樂這一廣闊平臺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和弘揚。所以我們要利用好這一重要載體,在發(fā)展影視藝術的同時,重視民族音樂的運用,實現(xiàn)影視藝術和民族音樂的共同發(fā)展。
電影音樂是一種與電影視覺影響相聯(lián)系的特殊的音樂形式。電影音樂與一般音樂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個性的一面。正如我國電影音樂家王云階所說:“音樂一進入電影綜合藝術之后,有變化和不變化兩個方面。一方面,他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xiàn)的特殊性和基本規(guī)律,另一方面,在表現(xiàn)形式上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雹匐S著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電影音樂越來越為電影人所重視,影片的時代性、民族性也有所增強,民族音樂以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電影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 電影音樂對民族音樂的依存
(一) 民族音樂可以恰當?shù)卣故倦娪暗臅r代地域特色
在電影產生之前,音樂是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電影音樂與其他的聲音元素相結合,共同融入影片的整體視聽構思之中,一同產生作用。電影音樂的作用是各種各樣的,它可以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愛好和性格,也可以表露和抒發(fā)內心情感,還可以展示各種環(huán)境,烘托不同氣氛,描繪事物特征,表達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評價,闡釋畫面內容,概括基本情緒,甚至可以創(chuàng)造思念并推動劇情發(fā)展。用電影音樂展示時代特點和地方色彩,是影視作品中常用的一種手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音樂的形態(tài)、風格、內容也各不相同。我們經常說“一聽到這歌,就想到了那個時代”就是由于歌曲具有時代特征。比如《城南舊事》中由李叔同填詞的主題歌《送別》,就清楚地點明了影片發(fā)生的時間是在民國初年,因為這首歌正是那個時代的“學堂歌”。影片《駱駝祥子》中的音樂則以北京地方特色的曲藝為素材,采用了曲藝中的三弦和角鼓,音樂的形式極具北京地方特色,而音樂的旋律也富于那個時代的特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作曲家趙季平為《紅高粱》、《黃土地》創(chuàng)作的音樂大量吸收了陜北民歌的素材,是音樂具有濃郁的陜北地方色彩。
電影音樂在影視作品中還有展現(xiàn)特定環(huán)境氛圍、地方色彩的功能,一首特定的樂曲或者歌曲可以比布景、道具服裝甚至臺詞更生動的展示故事所處的空間環(huán)境、時代背景等。影片《黃土地》中那悠揚高遠的信天游,能夠使人感受到黃土高原的淳樸民風以及人民頑強樂觀的生命力;《紅河谷》中具有西藏民間音樂的特色的配樂,能使人領略到藏族文化的民族氛圍;《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文化大革命”音樂,也使人仿佛回到那個特殊的年代。這些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征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音樂,絕大多數(shù)都屬于民族音樂的范疇。
我國幅員遼闊,風土人情豐富多樣,要展示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風格特點,不與當?shù)孛褡鍢O具特色的民族音樂結合是很難做到的。用民族音樂展示電影的時代地域特色,一方面是基于民族音樂的民族地域特色,另一方面是因為其豐富多樣性。中國民族音樂的多樣性在世界民族音樂史上首屈一指,她可以恰當?shù)亍⒘芾毂M致地展示影片的民族特色。如1987年捧回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的張藝謀的《紅高梁》,其中充滿北方平原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顛轎歌》、《酒神曲》、《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等民歌,讓人們感受到“我爺爺”與他那一輩最終投入抗日斗爭的莊稼漢們樸實、率真與豪放的性格。2001年獲奧斯卡原創(chuàng)音樂獎的影片《臥虎藏龍》中有一段“去南方”的器樂片段,以清亮悠揚,穿透力十足的中國竹笛,配合活潑且饒富邊疆情調的鼓樂,營造出女主人公闖江湖的一股輕快俏皮的感受?!栋酝鮿e姬》很好地運用戲曲元素,并通過電影反過來表現(xiàn)京劇,是一部經典巨作。
(二) 民族音樂與中國電影音樂的特點相一致
音樂屬于文化的范疇,她作為文化的存在方式,卻以獨有的魅力存在于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與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音樂的特殊符號代表著它的特殊語言;音樂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能夠表達特殊的意識;音樂的體驗又是社會文化存在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了欣賞者代表文化內涵的歷史的情感情緒積淀,因此可以說,民族音樂記錄了一個民族的呻吟、歡樂、掙扎與紛爭,也寄托了夢幻、期待與理想,是一個民族的情感血脈,她凝聚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內涵。
在歷史的長河中,民族音樂隨著華夏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變化而變化。豐富深刻的文化底蘊必然導致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也充分顯示文化的內涵。中國電影音樂在發(fā)展過程中深深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審美心理傳統(tǒng)的深刻影響,數(shù)千年綿延不絕的中國文化,以其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蘊賦予了電影音樂極強的生命力。電影是一個民族文化內涵、社會生活的反映,電影音樂在其中起到展示時代地域特色的作用,而我國民族音樂就正好契合了這一特點,所以采用多種民族音樂來為電影音樂服務,實現(xiàn)三者的有機結合,無論是對于電影的成功還是民族音樂的弘揚都是事半功倍的?,F(xiàn)在很多為觀眾所接受而家喻戶曉的優(yōu)秀電影音樂(包括主題音樂和插曲),正是滿足了不同層次觀眾長久以來形成的欣賞習慣,因旋律簡潔明晰,歌詞寓意深遠,在思想性方面深刻挖掘人性美、歌頌英雄人物、贊美愛情而久盛不衰。
與西方文化的直白坦率相對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十分注重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追求“點到為止”、“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美學境界。我國民族音樂是幾千年民族文化的凝結,帶有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刻烙印,其特征之一就是追求含蓄美。中國電影音樂在表情達意的過程中也與繪畫、詩歌等藝術形式一樣,強調內在、深沉、寫意、自然,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凝練、抽象的特點營造意境美,同時還恰到好處地幫助畫面完成單憑視覺無法表達的復雜感受,使觀眾產生遐想與回味。特別是一些電影插曲的歌詞,借鑒中國古典文學的比喻、擬人、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將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地展示給觀眾。這是民族音樂與電影應約契合的另一個特點。 二、電影音樂是弘揚民族音樂的大舞臺
民族音樂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著民族精神的寶貴文化財富,是創(chuàng)造、發(fā)展我國未來音樂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作源泉,更是世界音樂文化寶藏中的瑰寶。弘揚民族音樂是推動民族進步、國家騰飛的動力,有利于弘揚和發(fā)展中華民族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審美觀,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而近年來,隨著商品經濟的迅速發(fā)展,西方發(fā)達國家以及日本、港、臺大量的物質、精神產品充斤我國市場,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民族音樂面臨挑戰(zhàn),發(fā)展和弘揚的程度有限?,F(xiàn)在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電影能夠成為了宣傳民族音樂的一個窗口,很多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作為電影音樂被運用,并被傳播到世界?!恶橊勏樽印穾覀冾I略了極具北京地方特色的曲藝;《紅高粱》給我們呈現(xiàn)了濃郁的陜北民歌;《黃土地》讓我們欣賞了悠揚高遠的信天游。通過電影來傳播民族音樂,一方面接受的群體很廣,一般的民族音樂教育都是在高校進行,而對于社會民眾的熏陶則沒有正規(guī)的組織來安排,這樣能接受民族音樂教育的人員是很有限且集中的,而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畢竟有限,中國民族音樂的弘揚不可能脫離社會大眾,這樣對于我國民族音樂的弘揚和走向世界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以電影音樂的形式呈現(xiàn),形式活潑,不用約定準確的時間,準確的形式,她不會像正式的民族音樂教育一樣嚴肅,但正是這種活潑的形式能夠被所有欣賞電影的人所接受,而沒有正式音樂教育的枯燥乏味。我們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雖然電影中的民族音樂不如正式民族音樂教育那樣系統(tǒng)全面,但這種伴隨著情節(jié)的音樂形式有時候更加讓我們難以忘懷。
三、 在電影中弘揚民族音樂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向世界敞開大門,中國的影視藝術也不斷走向世界。伴隨著我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西方文化也進入我國,其中的某些不健康音樂文化因素對我國影視藝術和電影音樂乃至民族音樂都是一個挑戰(zhàn)。所以在當前影視藝術大眾化、商業(yè)化和藝術審美取向多元化的大趨勢下,影視藝術應該堅持主體性,弘揚主旋律。主旋律不是指題材,不是指式樣,不是指風格,也不是指敘事模式,主旋律指的是影視藝術所體現(xiàn)的思想和精神。所謂弘揚主旋律,就是通過影視藝術作品體現(xiàn)我們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普世人文精神,也即體現(xiàn)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影視藝術作為一種國際藝術語言,是民族文化品格的最有效的載體。在電影市場全球化的今天,中國電影很難以其制作規(guī)模、常規(guī)技巧、主流形態(tài)與好萊塢以及歐洲電影競爭從而被國際認可,只有用人物、造型、風格和音樂上的民族特色來突出一種民族個性,中國電影才可能以其獨特的文化個別性確立自己在世界電影中的位置。中國影視藝術應該倡導民族化,成為民族文化精神家園的守望者。被譽為“中國第五代音像的執(zhí)旗人”、“具有中國民族精神和西部特色的作曲家”趙季平的影視音樂在國際上屢獲大獎,正是因為那些民族特色濃郁、個性風格獨到的影視主題音樂、主題歌、片頭片尾曲,最大限度地豐富了影視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有效地提升了作品的質量品位,強化了影視作品的感染力、震撼力。同時,這些影視音樂作品因其濃郁的民族特色、鮮明的個性特征,把作品根植于民族心理基礎之上,在觀眾中產生了廣泛的共鳴,使影片產生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當然隨著我國電影不斷走向世界,電影音樂也絕不能因為固守民族特色就自我封閉。我國的電影音樂要做到兼容并蓄、揚長避短,在堅持民族特色的同時,輔之以“洋為中用”的做法,堅持走自己的路,成為世界電影樂壇的一枝奇葩。
趙季平說“:我是從民族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中走出來的,我認為中國音樂的創(chuàng)作應該致力于發(fā)揚民族的東西,這是一個指向,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雹谥袊娪耙魳返拿褡逄厣诓煌瑫r期、不同類型的影片中有著不同方面的體現(xiàn)。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電影音樂需要民族音樂的參與,民族音樂的弘揚需要電影音樂的舞臺。讓我們在發(fā)展影視藝術的同時,給予民族音樂更多的關注,讓民族音樂伴隨著影視藝術走向世界。
注釋:
① 王云階.論電影音樂[J].電影藝術,1983(12).
②趙季平.電影音樂的感受——隨筆之一、二、三[J].陜西:音樂天地,1995,6.
參考文獻:
[1]李南.影視聲音藝術[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5.
[2]宋杰.影像與聲音[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9.
[3]袁玉琴,謝柏梁.影視藝術概論[M].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1.
[4]邵清風,李駿,俞潔,彭驕雪.影視系列—視聽語言[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10.
[5]王云階.論電影音樂[J].電影藝術,1983.
[6]趙季平.電影音樂的感受——隨筆之一、二、三[J].陜西:音樂天地,1995,6.
[7]管曉軍.中國民族音樂特征論[J].探索天地:27-29.
[8]楊凌.談民族音樂在中國電影音樂中的運用[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68-40.2006,9.
[9]屠錦英.電影中的音樂[J].藝術教育:22-23.2006.
[10]萱萱. 中國電影音樂的民族特色[J].電影音樂: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