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藝術教育專業與中小學藝術課的比較研究
屠蘭蘭
內容摘要 :文章通過對人的發展與藝術和教育關系的分析,旨在闡明藝術教育是中小學生成長、人格的完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學校的藝術課是實施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對藝術課的師資要求與高師藝術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比較,闡明中小學藝術課程的全面實施有賴于高師藝術教育專業教師的培養,同時,高師藝術教育專業的發展離不開中小學藝術教育的基礎。
關 鍵 詞 :藝術教育 藝術課程 中小學藝術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層次展開,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藝術課程的實施牽動著整個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如何處理好藝術課程的教學,如何培養出具有高素質藝術教師,是推動學校藝術教育全面發展的關鍵問題。高師藝術教育專業必須理順與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關系,盡快培養出順應、合乎藝術課程教學的高素質畢業生,以促進藝術課程的全面實施。 一、人的發展與藝術教育的關系 人的本質力量,包括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這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馬克思主義早就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論證了:作為人類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個主要方面——藝術和審美需要,是在物質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滿足的基礎上必然發展起來的,這是人類的一種高級屬性。也就是說,對于人類,精神的力量顯得更為重要,因為“精神”更具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它不僅包含智慧,而且還有道德和熱情。而藝術又是人的“精神”中的重要內容。它是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因此,藝術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審美價值。 人們的生活中需要藝術,因為藝術能把人們生活中本質和規律的東西,以及人的心靈深處最隱秘的東西展示出來,使人們通過審美認識領悟到自身生活的價值,從中體驗到審美的愉悅。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藝術已經廣泛地進入電視、電腦、網絡等大眾媒體,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人的本性出發,除了物質的需要,還需要精神的食糧。每個人都離不開藝術,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有藝術的陪伴。 藝術教育在本質上是審美教育,它是通過審美這一中介環節對人產生影響的。藝術作品往往能夠深刻地揭示社會、歷史、人生的真諦和內涵,能夠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和廣度。它常常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人們帶來難以忘卻的社會生活的豐富知識。對于一名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精神陶冶和學習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他們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初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的藝術教育就是通過藝術的審美認知功能、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來實現藝術教育的功能的。藝術教育有著不同于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與藝術技能培養,而是一種提高學生智力和智慧,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合作意識和個性的教育。 通過藝術教育,學生可以不斷地從藝術中獲得藝術的感受、想象,汲取靈感以及藝術的思維方式。通過藝術教育,學生可以豐富和陶冶自己的情感世界,他們從中能夠學會和諧的人際交往,從而建立起積極、寬容、健康的社會心態和完善的人格,促進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因此,藝術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無法替代的。學校藝術教育的開展,有助于學生人性的全面發展、人格的完善以及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學校需要藝術教育,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樣,一個民族的藝術素質程度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建設、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藝術不僅是人的生命中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一個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多元智力理論”與美國的藝術教育給我們的啟示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他認為,人的智力是彼此獨立,以多元方式存在著的一組智力。這種或這組能力可以使個體順利地解決有關問題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創造時尚產品。加德納把創造力作為智力的核心,認為智力的發展離不開創造力的發展。然而,創造力又是藝術創作的兩個要素之一,即創造力和將創造力表現出來的技能。人類的進步、發展也需要具有創造力的人來完成。加德納認為,他提出的8種智力中有4種智力(語言—言語智力、音樂一節奏智力、視覺一空間智力和身體一動覺智力)與藝術有直接聯系,是音樂、視覺藝術、文藝創作等藝術形式的基本要素;7種智力中的每一種在運用過程中都能導向藝術思維的結果──創造力和表現力,因為表現智能的每一種形式的符號,都能(但不一定必須)按照美學的方式排列。①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為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也為美國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994年,《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通過立法程序,藝術教育被寫進聯邦法律。這一法令承認,藝術是一門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是一門“學術性”的學科,在教育中具有與英語、數學、歷史、公民與政治、地理、科學和外語同樣的地位。該法令是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而制定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首次將藝術(包括音樂、視覺藝術、戲劇和舞蹈)增列為美國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②長期以來,美國中小學十分重視藝術教育和藝術課程的實施。2O02年美國“藝術教育伙伴”組織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藝術方面的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該組織在研究后發現,藝術教育對于學生在讀寫語言能力發展、抽象概念理解、基本的獨立思考、主動學習、社會舉止方面都有極大的益處。 三、中小學藝術課與藝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 1.我國的藝術課程 我國基礎教育的藝術課程是在基礎教育改革中誕生的新型課程,在教育部頒發的藝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藝術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為總目標的。體現課程目標的方面是: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科學。為實現目標而設置的四個學習領域是: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可以說,藝術課程是一門以人文為主線的綜合性課程,學生學習的是多藝術門類、多學科綜合的藝術課。在藝術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藝術文化。教師必須挖掘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這些藝術學科與其他人文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跨越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的藝術學習變得自然、容易接受,同時要改變以往的偏重單一性的分科教學。通過這樣的教育活動,可以增強學生體驗審美的情趣,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造能力,提高對藝術鑒賞的能力。由此看來,藝術課程是站在更高的層面來關注學生的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