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高漫畫教學的嘗試
高小丹
摘 要 現今,隨著科技發展,漫畫以其獨特的魅力被全世界的觀眾所接受,影視動畫,漫畫書籍、動漫游戲等產品已影響社會,成為不可忽視的文化現象。職高學生更是一批漫畫的愛好者,平時不僅看漫畫,也畫漫畫,可漫畫卻沒能進入美術鑒賞教育的范圍,受到不該的冷落。
本文從職高美術教育教學出發,立足漫畫欣賞教學,談談自己的實踐和認識。
關鍵詞 漫畫 職高美術 欣賞教學
一、職高漫畫教學的背景 職高學生大多數是中考的淘汰者,文化科成績差,專業從零開始。結合本校的綜合美術班、制版班的美術教學經驗,我發現開展漫畫欣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美術班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同時讓他們從閱讀中受到一定的教育意義。由于職高學生文化基礎差,不太喜歡美術理論方面的學習,而對于漫畫卻有著濃厚的興趣,看動漫節目、漫畫書籍幾乎是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針對學生的興趣,開展漫畫欣賞教學也是對美術教學的一個補充。漫畫已經在慢慢的深入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各類商品,如服裝上的圖案、發飾、小掛件等日用品都留下漫畫造型,其可愛而令人難忘的蹤影,已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文化內容,更是學生的一種文化現象。
二、漫畫欣賞教學的嘗試
(一)辯論漫畫美提高認識能力美對我們是一種現象,是一種情感。[1]而辯論能強化這種情感,提高欣賞藝術的水平和能力。何謂辯論?辯論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
1. 問卷調查
上課之前先做前期準備,對美術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喜歡日本、香港的漫畫,而出自“臺灣”、歐美和中國大陸的漫畫被閱讀的不多。至于喜歡的理由,匯總起來有許多項,但男女生在選擇上有興趣差異點,男生明顯地偏愛看打斗、運動性的漫畫,比如香港的《古惑仔》系列、日本的《足球小將》、《灌籃高手》等。
女生則喜歡看校園、浪漫、可愛的美少女漫畫,比如日本的《水果籃》、《圣少女》、《百變小櫻》、《名偵探柯南》等等。
2. 分組辯論漫畫美
首先分小組讓學生討論喜歡的漫畫并講述情節及喜歡的原因,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通過激烈的討論,課堂氣氛空前活躍,不僅談到漫畫的情節美,同時升華到漫畫的教育意義。
比如學生談到《勝斗士星矢》,講述的是五個正義戰士與邪惡勢力的戰斗,讓學生體會到了正義永勝邪惡,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名偵探柯南》則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對職高學生非常重要;《水果籃》講述的是十二生肖的坎坷命運,學生從中感受頗多,有的同學談到了母愛的重要性,有的則談到大家應該珍惜朋友,有的談到了生活當中與同學應該團結合作。學生在辯論的過程討論了很多自己喜歡的漫畫,并且都談到了各自喜歡的理由,升華了對漫畫的一般理解,通過這個過程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責任感和優良的意志品質。
(二)解析漫畫美提高欣賞能力
1. 解讀漫畫表現上的形式美漫畫在畫面上具有它獨特的形式美,同其他繪畫方法相同的是,漫畫的美感同樣是通過畫面的形式美來表現的,無論它的內容、情節多美,形式美不夠就表現不出來。而形式美包括點線面、色彩、空間、構圖、質材等形式因素,在時間、空間上的搭配、排列、組合構成的形式之美。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發現漫畫作者是怎樣融合了其它的繪畫形式表達漫畫的形式美,通過交流從中達成共識,在講解的過程大多采用中國的漫畫,讓學生學會欣賞獨具中國特色的漫畫。例如:《山水情》、《牧笛》、《小蝌蚪找媽媽》是如何結合了國畫的形式來表現畫面的形式美?《葫蘆兄弟》、《海螺姑娘》是如何與民間剪紙藝術的獨特形式美結合?《發明家喬正飛》如何利用素描的明暗來表達畫面的形式美?《洪流》如何結合版畫的表現手法,使漫畫具有獨特的美感?這一階段由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探討。
3. 漫畫的紙張規格有限,紙上的畫并不能真正動起來,而采用攝影多重暴光營造動感動感的營造有多種形式:畫是靜止的圖象,要讓圖象動起來,結合了攝影的技巧,增添了獨特的氣流線,增加行進感、多重暴光,如:矢口高雄《神釣手三平》、手冢治蟲《鐵臂阿童木》等都采用漫畫攝影藝術方法,讓讀者感到漫畫在動,而這正是現代漫畫獨有的特點。
4. 漫畫感情的心理描寫,使用文字語言進行心理描寫同樣的,使用繪畫語言進行心理描寫也是漫畫的一大進步。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動是無形的,而漫畫則是把無形的心態做成有形的可視圖象。現代漫畫是怎樣表現的? 讓學生課前準備漫畫書,翻一翻、看一看、談一談。
漫畫在滑稽、逗笑愉悅的同時也能使學生受教育,且具有輔助教科書的功能。
好的漫畫作品在達到趣味叢生,賞心悅目又有寓教其中,正如一位學生所說:大家一起討論,可以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自己討論出來的結論、規則記得特別清晰也對漫畫有一個完整科學的認識,更是提高學生科學對待傳媒信息的能力。
[1] 席勒. 美育書簡[M]. 第103 頁. 中國文聯出版社.1984. [2] 韋勒力克. 近代文學批評史[M]. 第一卷51 頁.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8. [3] 王庸聲. 現代漫畫概論[M]. 海洋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