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遵循的策略
潘平
: 詩詞,以其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動形象、含蓄凝練、富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語言,成為人類豐富的精神營養。我認為在進行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時候應該遵循以下幾個策略。
一、資源整合,積累文化
1、整合同主題的作品。小學生初步學習和積累一些古代漢語詞匯,仍是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之一。而這個目的通過古詩詞的教學是能夠達到的。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詞中,有不少的古詩詞雖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達的情感主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把握同題材的作品。以題材為橋梁,可以帶動同題材不同主題的詩歌的學習。比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比較閱讀,在比較閱讀中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而且讓學生學會了比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內涵,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詩人的作品。這樣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學生對不同語言風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該作者寫作風格的把握。
二、層次分明、內外結合
1、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新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只要學會生字詞,扼要理解詩句的意思,能背誦和默寫就可以了。第二學段學生在達到低年級要求的基礎上,還要能夠理解詩句的含義,根據詩情想象出畫意,還應扼要懂得一些古詩詞的常識。高年級階段,學生已有較厚的學習古詩詞的基礎,其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創造能力、記憶能力等都有較大提高。為此,教師可以適當提高要求,表現在具體教學中應體現出一定的難度和綜合性。教師可在中年級的要求基礎上,再增加一定難度,提出“初步領悟詩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做到教學方式上課內外兩個不同層次的結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有70首,還有90首是要求教師在平時或上課時補充進教學中的。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充實課內,相得益彰。
三、激發欲望,積淀底蘊
“讀”是第一大法,而小學古詩詞的教學更要注意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誦讀。激發學生誦讀興趣,為了讓學生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我經常采用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讓學生手腳并用,打著拍子來讀,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