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丘處機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記》的最早作者

楊俊

【內容提要】 針對近年來學術界否定吳承恩力主丘處機麾下全真道徒為百回本《西游記》最早作者的觀點,作者從道教與《西游記》、茅山與《西游記》、虞集序真偽與《西游記》等關系正本清源、駁斥胡義成等立論暨論據的錯誤,指出百回本《西游記》最早作者決不是丘處機麾下的全真道徒。 【關鍵詞】 丘處機 全真道 茅山 華陽洞天

關于《西游記》作者一直是困繞學術界的一段懸案,作為學術論題,必須遵循一定的定律與論題規律,以求得科學性與學術性相統一,真正為推動這一論題的最后解決奠定有價值的基礎和條件。

學術界研討《西游記》作者一般以百回本《西游記》作者為參照物與研討對象。非百回本前有關《西游記》演化的各種宗教故事、戲曲話本、平話等,這是迄今為止,海內外研討《西游記》作者的各位專家學者所共同遵循的定律,只有在這一前提下,我們才能擁有爭辯、研討的話語權,以免隔山打牛、海底撈月。

我們旗幟鮮明地論定“丘處機麾下全真道士不是《西游記》的最早作者”,就是建立在上述“百回本《西游記》作者”這一大前提之下。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百回本《西游記》是章回體神魔小說,是文學藝術精品,非道書;這是對其性質的基本界定,任何試圖對這一論題提出挑戰的學人,必須拿出充足準確的證據來!回首《西游記》研究史,古往今來,諸多賢士名流均基本肯定其首先是一部文學藝術作品,這一點不可動搖。至于主旨是什么?則眾說紛紛,或云辯禪,或云說佛,這應當另作論題處理。如果說兩者有關聯,道徒借文學藝術來敷衍教義則應當拿出充分證據來,從胡義成先生所羅列的“證據”來看,實嫌不足,難成定論。(1)

胡先生無視“全真教及教徒”恰是百回本《西游記》所諷刺、嘲弄、抨擊的對象,這是其立論大廈的“死穴”。

關于百回本《西游記》與道教的關系,李安綱、曹秉建均已論之甚詳,(2)茲不贅述,僅僅補充的是,作品不僅與道教有關聯,而且將其作為十分重要的構思對象,近乎涵蓋全篇。

請看:玉皇大帝是個典型的崇道皇帝,號“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云宮靈宵寶殿”,聚集仙卿。孕育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地點,東勝神州海東傲來小國,花果山洞天,水簾洞福地。在“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須菩提祖師有《滿庭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鎮元仙“頭戴紫金冠,無憂鶴氅穿,履鞋登足下,絲帶束腰間。體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三須飄頜下,鴉翊疊鬢邊。相迎行者無兵器,止將玉塵手中拈。”鎮元仙與孫悟空賭斗,變一行腳全真“穿一領百衲袍,系一條呂公絳。手搖塵尾,漁鼓輕敲。三耳草鞋登腳下,九陽巾子把頭包。飄飄風滿袖,口唱月兒高。”平頂山二魔變年老道士。星冠晃亮,鶴發蓬松,羽衣圍繡帶,云履綴黃棕。神清目朗如仙客,體健身輕似壽翁,說甚么清牛道士,也強如素券先生。妝成假像如真像。捏作虛情似實情”。道教的重要人物葛洪(仙翁)、丘弘濟、許旌陽已成為天宮玉皇大帝靈霄殿前的四大天師。諸多“金公、木母、重樓、刀圭、元神、華池、嬰兒、黃婆、明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均系道教專業術語。

這是否就足以論證作者一定是全真道士呢?對于今天缺乏道教常識的人的確難以擔當此任。可是,在明中葉,士大夫階層中熟知道教教義、典籍的人司空見慣,那是一個“三教混融”的時代,帝王崇道,上行下效,仕子文人崇道、悟道十分普遍,從明人文集中均能找到數不勝數的佐證。

如果真的是一個高道借百回本《西游記》宣揚教義,那就應當從總體思路、基本宗旨上對作品來個“與時俱進”般改造。

事實上,百回本《西游記》無論從總體思路、基本宗旨來看,均與宣揚全真教教義背道而馳,不僅如此,甚至將其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腳,徹底地撕破全真教欺世盜名、為害社會的猙獰面目,可謂背其道而行之,這不僅是古往今來諸多《西游記》研究者必須面對的事實,也是近百年否定吳承恩為百回本《西游記》作者所繞不開的“死角”,諸多名家大師漠視者有之、回避者有之,科學的態度應當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這慘淡的人生;真的猛士,敢于正視這淋漓的鮮血”……

請看:百回本《西游記》中的(全真)道士均與妖劃上了百分百的等號。

第39回,烏雞國,“鍾南忽降全真怪,呼風喚雨顯神通,然后暗將他命害。……假變君王是道人,道人轉是真王代。”全真道士陰害烏雞國王,假變國王相貌,坐金鑾殿,為非作歹,卻原是文殊一個獅猁王”,兇惡丑陋,讓“全真道士”擔丑惡之名,這恐怕絕非道教全真教道士所為,胡先生意下如何?

第44回,車遲國國王崇道滅僧,接見三名老道士時的崇敬又諂媚的情態,恰似明世宗嘉靖皇帝寵愛道士邵元節、陶仲文的史實。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變成三清(道教至高無尚的神祗),將“臊溺”當作“圣水”胡弄道士,并將三尊泥像(圣像)送進五谷輪回(骯臟之處)之所,竟讓八戒禱道:“三清,三清。我說你聽;遠方到此,慣滅妖精。欲享供奉,無處安寧。借你坐位,略略少停。你等坐久,也且暫下毛坑。你平日家受用無窮,做個清凈道士;今日里不免享些穢物,也做個受臭氣的天尊!”這對道教、全真道士是何等絕妙空前的嘲弄、諷刺、挖苦、抨擊,不啻于一場滅門絕后的掃蕩啊!?

第53回,解陽山破兒洞如意真仙霸占“落胎泉”,“護住落胎泉水。不肯善賜與人,但欲求水者,須要花紅表禮,羊灑果盤,志誠奉獻,只拜求得他一碗水哩”,道士也——“頭戴星冠飛彩艷,身穿金鏤法衣紅。足下云鞋堆錦繡,腰間寶帶繞玲瓏。一雙納錦凌波襪,半露裙襕閃繡絨。手拿如意金鉤子,金尊利桿若蟒龍。鳳眼光明眉豎,鋼牙尖利口翻紅。額不鬢飄如烈火,鬢邊赤發短蓬耘。形容惡似溫元帥,爭奈衣冠不一同”。與取經人作對,被孫悟空打的狼狽不堪,差點丟掉性命。茍且偷生,十分丑陋。

第73回,黃花觀觀主多目怪,“黃芽白雪神仙府,瑤草琪花羽士家”“戴一頂紅艷艷戧金冠,穿一領黑淄淄烏皂服,踏一雙綠陣陣云頭履,系一條黃拂拂呂公絳。面如瓜鐵,目若朗星。準頭高大類回回,唇口翻張如達達,道心一片隱轟雷,伏虎降龍莫羽士。”與取經人為敵,先施毒,將八戒、沙僧、唐僧毒倒,后與悟空對敵,施出一千只眼的金光,將悟空頂緊皮撞軟,終釀此大劫。這道士是百眼魔君、多目怪,卻是一蜈蚣精。多么絕妙的諷刺與辛辣的嘲弄啊!?

胡義成先生千方百計將道教徒閻希言師徒與百回本《西游記》作者聯結在一起,用心良苦,但也不能無視百回本《西游記》中以上諸多諷刺、嘲弄道教的情節、言詞及微言大義!

胡義成先生坦言:“如果把嘉靖、萬歷年間的茅山全真龍門派視作定稿人,則今本《西》(《西游記》)書在思想傾向上的許多現象均可獲順利解釋”,“我走訪的陜西高道,大皆不同意《西》(《西游記》)為全真作,也緣于此情。”(3)

這的確是事實,如何繞開這“死結”?!僅僅以“‘刺妖道’,實際諷刺當時正一道士仗勢行惡,也反思元末全真道士的穢行,‘宣個性’(身處東南市場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龍門道士教徒,追求比較自由平等的個性,完全是正常精神現象,即使在西方,也有宗教團群身當啟蒙重任的事情)等思想傾向,相當一致”來解釋,恰似張冠李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寡見。

胡義成為證明此論點,將清代黃太鴻刻、汪像旭評《西游記道書》卷首虞集《西游記序》奉為至寶,拿來做為主要論據。這實是《西游記》研究史上至今疑團重重的懸案,不足以作為解決百回本《西游記》作者之迷的主要證據,因為,這篇序文實是后人(清人)偽造的“偽書。”

胡義成為何又抬出“虞集序”呢?因為這是邱處機作<<西游記>>說的由來——始作誦者。汪象旭是“虞集序”的“發現”者,實際上的偽造者。汪象旭,字憺漪,原名淇,字右子,寫有<<呂祖全傳>>傳世,卷首題“奉道弟子汪象旭重訂”,可見,是一位道教中人,在其<<西游證道書>>上刊載“虞集序”,并非為元代文學大家虞集樹碑立傳,意在弘揚全真教龍門派祖師爺——邱處機的舉世功業。這種意圖用心良苦。汪氏還刊出一篇<<丘長春真君傳>>最后一句“有磻溪鳴道集西游記行于世”,<<磻溪集>><<鳴道集>>確為邱處機所作,而<<西游記>>則完全出于汪氏一廂情愿的有意誤載,其附會源頭可上溯到元末明初陶宗儀<<輟耕錄>>,文中云“已上見<<磻溪集>><<鳴道集>><<西游記>><<風云慶會錄>><<七真年譜>>等書”;后三部均非邱處機所作,可見又是誤載。以后樗櫟道人秦志安編<<金蓮正宗記>>,在<<長青丘真人>>一節云:“所有詩歌雜說,書簡論議,直言語錄,曰:<<磻溪集>><<鳴道集>><<西游記>>,近數千首,見行于世。”此處將<<西游記>>與<<磻溪集>>《鳴道集》并列,無疑的是承襲陶宗儀<<輟耕錄>>,只是將后兩部<<風云慶會錄>><<七真年譜>>刪去,可見是經過目驗鑒別的。此處<<西游記>>確是指<<長春真人西游記>>,因為其中的確記錄了邱處機諸多“歌詩雜說,書簡論議,直言語錄”也。汪象旭偽造“虞集序”的目的意在闡明他在<<西游證道書>>里所高倡的“證道”觀。為了證明這一“證道觀”,必須抬出權威的高道,非邱處機莫屬;為使“偽造”成真理,必經拉出名人——虞集來,拿大旗做虎皮,使人信服、崇仰而達到附會、曲解<<西游記>>主旨的目的。

能夠證明“虞集序”是偽作的尚有一鐵證,序末署“天歷已巳翰林學士臨州邵庵虞集撰”,虞集祖籍四川,先祖允文在南宋被封于雍,宋亡虞僑居臨川;虞集早年與弟槃同辟書舍二室,左室書陶淵明詩于壁題曰陶庵,右室書邵亮夫詩題曰邵庵,故有臨川邵庵之說。天歷已巳(公元1329年),虞集在“翰林直學士奉政大夫知誥同修國史兼國子祭酒”,非“翰林學士”,徐朔方先生認為,“據<<元史>>卷181<<本傳>>,虞集的官街是翰林直學士,<<新元史>>卷206<<本傳>>略同,據<<元史>>卷87,翰林學士從二品,翰林直學士從四品,高下不同,難以想像虞集連自己的官位都搞不清楚,可見這序是假冒之作,”(4)弄清“虞集序”的來龍去脈,可見,邱處機作<<西游記>>說便不攻自破了!這就是清人為何沿襲汪象旭謬誤之所在,意在曲解<<西游>>,為“證道”說情也。魯迅、胡適先生的貢獻就在于打破這一迷信,回歸<<西游記>>之本來面目,功不可沒。即使清人紀昀也發現了邱處機作<<西游>>之妄,有<<閱微草堂筆記>>卷九<<如是我聞三>>:“吳云巌家扶乩,其仙自云丘長春。一客問曰:<<西游記>>果仙師所作,以演金丹奧旨乎?批曰:‘然'.又問:‘仙師書作于元初,其中祭賽國之錦衣衛,朱紫國之司禮監,滅法國之東城兵馬司,唐太宗之大學士、翰林院、中書科,皆同明制,何也?'乩忽不動。再問之,不復答。知已詞窮而遁矣。然則《西游記》為明人依托無疑也。”清人錢大昕《跋長春真人西游記》云:“《長春真人西游記》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于西域道里風俗,頗足資考證。而世鮮傳本,予始于《道藏》抄得之。村俗小說有《唐三藏西游演義》,乃明人所作。蕭山毛大可據《輟耕錄》以為出邱處機之手,真郢書燕說矣。”(《潛研堂文集》卷二十九,《四部叢刊》本)清人阮葵生《茶余客話》云:“金漳山先生令山陽,修邑志,以吳射陽撰《西游記》事,欲入志;余謂此事真偽不值一辨也。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游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人樂道之,而前此亦未之聞。世乃稱為證道之書,批評穿鑿,謂吻合金丹大旨,前冠以虞道園一序,而尊為長壽真人秘本。亦作偽可嗤者矣。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時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衍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然射陽才士,此或其少年狡獪,游戲三昧,亦未可知。要不過為村翁塾童笑資,必求得修煉秘訣,則夢中說夢,以之入志,可無庸也。”(5)

今人吳圣昔先生,查遍虞集現存所有集子都沒有這篇《西游記序》(6)總而言之,這篇序文是偽造便能夠定案的了!以此作為邱處機師徒作百回本《西游記》的作者實是謬誤也能定案了!

胡義成對于上述歷史不能說一點都沒有涉足,但為了證明《西游記》與全真教的關系,必須拿出清人的“通說”作為依據,為解決自相矛盾的地方,便又抬出“龍門派道士史志經弟子是《西游記(平話)》的作者,《西游記》直接祖本是《西游記(平話)》,系丘祖高徒史志經弟子作,應將其與吳承恩并列為《西游記》之作者”的謬論。

謬誤在何處?

其一,《西游記(平話)》是《西游記》直接祖本嗎?

關于百回本《西游記》祖本問題一直是《西游記》研究的一大懸案。主要有五說:

一,“永樂大典”(平話)說,代表人物有鄭振鐸、趙景深、邢治平,曹炳建、黃永年、程毅中、程有慶等。

陳新,吳圣昔持反對意見。

二,楊本說,代表人物魯迅、陳新等。

李時人、朱德慈、邢治平、曹炳建、方勝等持相反意見。

三,朱本說,代表人物有柳存仁、朱德慈,反對者有杜德橋、方勝、李時人、邢治平、曹炳建等。

四,吳本說和新本說,代表人物有李時人、方勝、程毅中、程有慶等。

五,《西游原旨》白文說,代表人物金有景,反對者吳圣昔。

其二,既然邱處機難能成為<<西游記>>作者(元人),再往后推一推,邱祖弟子,時間與<<西游記(平話)>>誕生年代相近(也難見“平話”全貌),故越庖代俎,便安上“丘祖高徒史志經弟子作”這一眩人耳目的新詞。至于史氏弟子生平、事跡與<<西游記>>關聯有幾何也不考究,直接發論,可謂大膽“發現”呀!這種以推論作論據,又以論據作結論的求證法實在“高明”絕綸,難怪能惑人眼睛,二十多家雜志(大多是師專學報)刊發(換了標題,內容有的重新組合,有的順序也一樣)(7)便是證明!

其三,試圖將史志經弟子(龍門派道士,邱祖高徒)與吳承恩并列,本無可比,一為元人,一為明人;一為道徒,一為失魄文人;一為<<平話>>,一為小說。至于<<西游記>>如何由<<平話>>演變為小說,元人直接稱為<<西游記>>,<<樸通事諺解>>、<<永樂大典?夢斬涇河龍>>可證。胡先生似乎覺得不值一辯,但若要抬高史志經弟子地位,必須求證元人為何不稱<<西游記>>為<<西游記平話>>,史氏弟子作<<西游記<平話>>>的直接證據。通覽胡文均沒有一字一詞,難怪呢?因為實在無證可求呀!這樣胡文的高論便就成了“懸論”—“空論”——“謬論”了!

在前兩個錯誤前提推測下,胡義成先生又要向關鍵點——今本《西游記》(實為百回本《西游記》)作者沖擊了,抬出“江蘇茅山龍門派閻希言師徒是今本《西游記》定稿人”,這是其最“閃亮”“耀眼”之處,因為關于百回本《西游記》作者研究是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史上的一大疑案、懸案,至今仍無定案,海內外學人為此澆盡腦汁。爭辯了近一個多世紀。胡先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奇言著實讓人驚絕而系之。初看,著實新穎、獨到,但細心求實,便又“發現”其立論求證實在讓人難以認同。

其主要論點“華陽洞天”只屬于茅山道教,“華陽洞天主人”應是茅山龍門派道士閻希言師徒。前者有道理,后者則當存疑。閻希言為何要號“華陽洞天主人”,其生平事跡與百回本《西游記》有何關聯?!“華陽洞天主人”本是一號,為何只屬閻希言,胡先生沒作回答,也難以回答清楚!書商、文人假借之以示風雅也未嘗不可呀?!書商可能出于牟利,文人可能出于風雅,道士閻希言出于何目的呢?不得而知。“華陽洞天主人”作為一號,明代小說家、書坊主借來抬高書籍身價,以博取市場效應,只能證明書版與茅山“華陽洞天”有一定影射性聯系,當時茅山屬于名山,文人雅士多登臨之,李春芳、吳承恩均游歷過,還留有詩文呢?“華陽洞天”聲名遠播,神奇性與讀者獵奇心理相連,書商(世德堂、榮壽堂、熊云濱等)逐利心理可見一斑也!

筆者親自登臨茅山,尋覓“華陽洞天”,承蒙茅山道院有關負責同志厚愛,并惠贈《茅山文化叢書》一套及《茅山志》,又親自尋訪有關碑文典藏,并獲知胡義成先生并末親臨茅山實地勘查,國內外《西游記》研究者大多末至。此行意義非凡,從已搜索到的關于茅山及道教的多種典籍資料來看,均未發現閻希言師徒著<<西游記>>的蛛絲馬跡。

胡先生提出“訚希言師徒是今本《西游記》的定稿 人”,實屬推測。

閻希言師徒系指閻希言、舒本住和江本實三人,三人生平不詳,著述僅有《華陽真誨》。閻希言(?——158),別號亦希言,人稱閻蓬頭。山西人,年二十七八時,積癆幾死,遇師誨以坐功得無恙。明嘉靖十四、十五年(1535——1536)間,離家學道,后從湖北太和山至江蘇茅山乾元觀。他常頂一髻 ,不巾櫛,身著粗布夾衫,有履而不襪,人目之為閻蓬頭。行步健速,雖少壯不啻。盛暑輒裸曝日無汗,嚴冬 鑿冰而浴.他勸人行善,勿淫勿殺,勿憂勿 恚。他初到乾無觀時僅有門及陋舍,游金陵,募資以成殿閣,并引山泉溉稻田數十畝,住觀50余年.傳有弟子舒本住、江本實、王合心等。著有《華陽真誨》。(8)明清以來《茅山志》均未有閻希言師徒于金陵募捐化緣著《西游記》以“重振華陽洞天”在艱難困苦中也對全真盛衰進行反思,對朱明王朝和正一道士的欺壓有所抗爭”的任何記載,想來,肯定出于胡先生的創造性加藝術性地“發現”。

至于《華陽真誨》“即使只從《華陽真海》的書名看(“華陽真海”者,“華陽洞天”是全真教徒海洋之謂也),當時的‘華陽洞天主人’也應是茅山龍門派道士”云云(9),實屬異想天開的“發現”,查《茅山志》及各種相關典籍,閻希言在著作,《華陽真誨》也。一“海”一“誨”真可謂風馬牛不相及也。

要想真正解決百回本《西游記》作者這一樁困擾學術界近百年來的懸案,必須從文本、時代、風俗、民情、語言等基礎著眼,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虛構與浮夸。

此次南京、句容、茅山、華陽洞之行,讓我感慨頗深,原是想從胡義成先生所指點的路徑走下去,期望有所"發現",結果事與愿違,倒是讓我獲得了另一番收獲。

百回本《西游記》與“華陽洞天”有聯系,除了最先署名為“華陽洞天主人校”以外,我還發現作品中有多次直接間接提到或描繪出茅山的風物景象。

第46回“羊力大仙”與孫悟空賭下滾油鍋洗澡,行者下去洗時滾熱,羊力大仙下去卻冷,孫行者大怒,念聲“唵”字咒語,把北海龍王喚來,龍王喏喏連聲道“敖順不敢相助,大圣原來不知,這個……這個是他在小茅山學來的大開剝。”

比較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釋厄傳》,沒有車遲國斗圣誕節故事。而陽志和《西游記傳》在第四卷“唐三藏收妖過通天河”有“車遲國”虎力、鹿力、羊力三仙,國王因寵愛道士,廢滅僧人.孫行者與三仙賭賽,除去了三個獸精(變作道士)。羊力大仙與悟空賭下油鍋,“行者縱身跳進鍋內,反復淋浴已畢,羊力也下鍋浴洗,念龍廣敖咒,油冷如水。行者知他有咒,即火德神咒起郊火,把羊力洗死”。也沒有“小茅山”字眼。

由此可見,百回本《西游記》與茅山之緣非同尋常。 作品的第40回 風景描述:

“高不高,頂上接青霄。深不深,澗中如地府。山前常見骨都都白云,氣騰騰黑霧,綠柏輕松。山后有千萬丈挾魂靈臺,臺后有古古怪怪藏魔洞。洞中有叮叮噹噹滴水泉,泉下更有彎彎曲曲流水澗。又見那跳天搠地獻果猿,丫丫叉叉帶角鹿,呢呢癡癡看人獐。至晚巴山尋穴虎,待曉翻波出水龍。登得洞門唿喇的響,驚得飛禽撲魯的起,看那林中走獸鞠律律的行。見此一伙禽和獸,嚇得人心扢磴磴驚。堂倒洞堂堂倒洞,洞堂當倒洞當仙。青石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這頗似“地肺——句曲”茅山的景致,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有如此似曾相識的感受,印象尤其難忘。

聯系到作品中多處妖怪的洞府,為何寫得如此的形象逼真,仿佛讓人身臨其境,留戀往返呢?生活,生活經歷,閱歷是創作成功的第一要素。作者肯定去過句容茅山,親臨過“華陽洞天”,目睹過三茅真君的”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宮觀奇景,如此才能傳神文筆動千秋。

綜上所述,胡義成先生認定“丘處機麾下全真道士是《西游記》的最早作者”是錯誤的,無論從“虞集序文”元代華山道士史志經師徒是《西游記》祖本《西游記(平治)》的作者”,“今本《西》書定稿者是明代江蘇茅山道士閻希言師徒”等多方面難以論定百回本《西游記》與全真派及師徒之間的關聯性,只從回目、片言只語出發,僅能說明今天研究者沒有了解到明代三教混融的歷史狀況,以今日學人的學識去看《西游記》便容易走眼,20多年前澳大利亞柳存仁就犯過此忌,徐朔方先生早已辯駁過!國內學人有是李安綱等人均犯過類似的錯誤。胡先生以“虞集序”偽造為前提重提學術史上這段邱處機作《西游記》舊案,試圖通過龍門派弟子,將其串連起來,形成“花落道士家”“撲朔迷離道士影”“從作者看《西游記》為首教文學奇葩”,從而推斷出《西游記》著作權案,“邱處機師徒勝出”,邱處機與《西游記》的關聯難以乂斷”,“今本〈西游記〉姓閻說”“今本〈西游記〉作者:否定吳承恩,主張閻希言師徒”的結論(10),實則是以偽造的錯誤材料為前提,推導出的錯誤的論點,因而也就不攻自破,留下一段曇花一現的“道袍魔影話《西游》”的回光返照。

胡義成所刊發的一系列文章警示我們:從事學術研究要甘于坐冷板凳,不因一時一地的偶見而天女散花般地玩起千手觀音的游戲。學界同仁也不能聽之任之,或作壁上觀,以免破壞學術氛圍危害學術后輩;草作此文,期望就教胡義成暨學界同仁。不當之處,敬請批評。

注:

(1)(3)(7)(9)(10)胡義成《從作者看西游記為道教文學奇葩》《云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西游〉作者:撲朔迷離道士影》〈〈陰山學刊〉〉2001年第3期;《論今本西游記定稿者即明代道士閻希言師徒》《南京郵電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論明代江蘇茅山龍門派道士閻希言師徒是今本西游定稿人》《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西游記定稿人與全真教關系考》《杭州師院學報》2002年第5期;《全真道士閻希言師徒是今本西游定稿人》《昌吉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全真道士閻希言師徒與定稿今本西游記》《寧德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西游記著作權案:丘處機師徒勝出》《邯鄲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陜西全真道佳話:丘祖孕成西游記》《安康師專學報》2002年14卷;《閻希言師徒是今本西游記定稿者》《唐山師院學報》2004年第3期;《花落道士家——論今本西游記的最后定稿者》《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今本西游記是明代全真道士閻蓬頭師徒撰定》《康定民族師范高專學報》2002年第4期;《今本西游記姓閻說》《撫州師專學報》2003年第2期;《今本西游記作者:否定吳承恩,主張閻希言師徒》《達縣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丘處機與西游記的關聯難以刈斷》《河池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2)李安綱著《苦海與極樂——西游記奧義》東方出版社1995,又《西游記奧義書》(1——5)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曹秉建《仙界道門的榮幸與尷尬──西游記道教思想論略》《運城高專學報》2002年第4期。

(4)徐朔方<<評全真教和小說西游記>>,<<小說考信編>>P342,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 朱一玄、劉毓忱編《西游記資料匯編》P172—173中州書畫社1983年;

(6)吳圣昔著《西游新證》P164——165、新疆大學出版社1993年;

(8)詳見《茅山志》方志出版社2000版P133、又《句容茅山志》黃山書社,1998年版P123——124)。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