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配置
吳偉
摘要: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就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合理化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以期在職業教育的動態發展中,較好地為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配置進行定位。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其中40余名學生被錄用企業送往挪威、德國和新加坡等國繼續接受機電一體化專業培訓,現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2006年,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畢業生也早早被企業搶聘一空。針對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優勢,我們從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結論是:得益于我校在辦學之初對開設該專業而進行的可行性企業調查;得益于學校的開放型辦學理念;得益于優秀的教學科研隊伍;也得益于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筆者就我校的實習、實
驗設備配置和利用現狀作淺顯的分析。
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合理化配置,首先考慮的是減少設備投入的盲目性,考慮學校的教學環境和企業生產環境的接軌,考慮實習、實驗的經費問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實習、實驗的教學功能要求促進了學校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化配置針對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特點,我們著重考慮了學校實習、實驗環境和企業生產環境的有效接軌,力求學校實習、實驗的環境氛圍接近現代企業的生產環境氛圍。例如,對實習、實驗場所的安排與配電方案的論證,我們充分聽取企業專業人員的意見,結合現代物流設計方案和教學實習的需要,分別設立了傳統機械區、裝拆區、數控區、技術準備區、技術講解區等。對實習車間的配電方案則從科學和安全角度出發,經過反復調查和論證,采用了配電線路的橋架化,使實習場所更接近于企業生產的環境。
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內涵促進了學校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化配置在企業問卷調查中,發現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其中與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施合理配置有著密切關系。無錫新區高新企業的優勢在于自動化程度較高,對機電一體化設備調試、維護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所以在培訓和教學中,不能簡單地舍棄傳統機械設備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術設備投入;對學生不僅要求掌握一定的維修、維護的技術能力,而且還需加強自動化控制理論的學習和應用。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校配置了鉗工實習區和裝拆實習區。同時,還配備了新區企業中自動線和自動機的常用控制系統,如西門子PLC控制系統、日本歐姆龍PLC控制系統,在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技術的能力。
企業設備、設施的現狀促進了學校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化配置我們從企業調查的反饋信息中了解到無錫地區數控系統一般有兩大系統(即西門子系統和法那克系統)。所以,在購置數控設備時,考慮添置西門子系統,適當添置法那克系統。并且,依托這兩大系統有效、完善的培訓體系,加強對師資的培訓,同時根據企業數控設備以加工中心為主的特點,適當擴大數控銑床的添置力度(數控銑床需要控制三軸,與加工中心技術要求相近),擴大數控學習涵蓋的范圍,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
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當初開設機電一體化專業時,因考慮資金的投入、教學目標和產學研結合的客觀要求,加強了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是實現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之一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是我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僅體現了職業教育現實特點,而且使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為可能。我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每學期由教學處編制詳細的《教學安排表》、《實習、實驗工位分布表》和《實習、實驗運轉計劃表》?!督虒W安排表》是總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計劃表,其中根據教學大綱詳細編制了該專業學生三年中實習、實驗周數和具體的時間,這樣可根據計劃表宏觀調控各實習、實驗場所的合理使用,使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優勢充分體觀。《實習、實驗工位分布表》是以學期為單位,各實習、實驗場所具體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該表的統籌安排下,把實習、實驗具體工位落實到該專業的每一位學生。這樣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實習(或實驗)設備設施,同時還能使實習、實驗設備按小時安排到具體的學生?!秾嵙?、實驗運轉計劃表》是某一專業某一班級以學期為單位的實習、實驗計劃執行表,它應該符合教學計劃中的教學安排總表。針對教學的具體要求和教學進度,安排各班教學和實習的時間和地點。這不僅能夠滿足教學大綱要求,而且還可以滿足考工、培訓等強化訓練對實習、實驗設備設施的使用要求。幾年來,通過對這些計劃表執行情況的反饋,顯示出我校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配置與教學過程的運作已成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機整體。
學校產學研工作的開展是實現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之二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在于其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綜合性技術素質,這其中的關鍵是學生創新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除了可靠的師資和科學有效的教學計劃大綱外,還與學校的產學研能力密不可分。產學研活動的有效開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實習實驗設備,同時產學研工作促進了學校實習、實驗設備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學平臺上具有互動的聯系。 1.將實習、實驗設備合理化配置的優勢轉變為科研優勢。建校以來,在努力完成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學校組織專門的科研試制小組,從普通機床的數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師為主、學生參與為輔,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過程中,合理使用學校資源,充分挖掘實習、實驗設備的可利用潛力。數控化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促進了數控故障診斷實驗室設備的合理調整,為進一步優化數控資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據,我校先后完成的三臺改造數控車床也已經有計劃地編入數控實習車間。另一方面,科研立項則注重充實實習、實驗室已有設備,著重提高實習、實驗設備的利用能力和優化實驗室設備的配置。例如,自動化實驗室的機器人實驗,由于經費問題,添置的機械手有限,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最少也需6臺工業機械手,現存卻只有兩臺,所以機器人科研小組和實習車間有關部門合作,進行了有關機械手項目的可行性論證,將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實習車間和實驗室,在教學計劃許可的情況下,納入學生正常的實習中。由數控車間負責機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裝,由機電控制實驗室負責電氣控制,由PLC實驗室負責程序設計,由自動化實驗室負責調試和修正,從前期準備到第一臺機械手的試制成功,共動用了實習、實驗設備30臺套,參與學生48人次,調整實訓教學計劃兩次,該項目進一步優化了實習實驗設備設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產試制,發揮實習、實驗設備合理化配置的優勢。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論證中,就明確了教學和生產相結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對設備設施的配置,已先期考慮了教學生產結合方案的可能性。進入正常教學以后,我們積極開拓適合的生產型項目,與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組建了模具制造試驗車間,在合理配置設備設施的前提下,滿足教學和生產的要求,從原實習車間抽調加工中心、全功能數控車床、全功能數控銑床、電脈沖、線切割等。運作半年來,不僅提高了教師、學生實際技術水平,基本達到了教學計劃的要求,而且通過設備的合理配置,發揮了現有設備設施的潛在優勢,一年可為學校創利25萬元左右。去年,該模具試制車間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合作以來,不僅提高了實習設備有效的運作時間,解決了部分實習經費,而且讓學生真實感受了生產中的品質意識和效益觀念。合理化配置的實習設備帶來教學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3.完善考工站建設,是合理配置實習、實驗設備的新課題。我校是無錫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唯一的數控技術考核站。本著高標準、高起點的建校設想,根據數控考工的要求和特點,我們努力營建符合要求、具有超前配置的考核基地。同時力求使設備配置不僅能滿足考核的要求,而且能承擔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數控技術的培訓,保證師資和企業員工短期培訓的要求,具體配置是:(1)數控培訓所需設備重點為數控銑床,但根據無錫市數控考工的要求,數控設備的重點在數控車床。為了解決這一設備配置要求的矛盾,我們對主要的實習車間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整,保證考工和相應培訓的要求。在已有8臺數控車床的基礎上,又另外購置了4臺,另加12臺與之相配置的普通車床,另劃區域集中安置,既便于維護管理,又可隨時滿足本校和外來的培訓和考工需求。(2)我校機電一體化專業數控技術教學計劃所要求的三軸以上控制實習培訓內容,是企業特定崗位群技能要求的重點之一,所以我們仍堅持原有的辦學特色,調整和配置有關的設備,適當加大普通工具銑床和數控銑床實訓內容,適當減少熱加工、鈑金、工業鉗工以及磨削實訓內容。同樣對銑工區進行了集中配置,包括6臺加工中心、10臺數控銑床、10臺普通工具銑床,外加必要的技術講解島,共48個工位,滿足了數控專業具體要求。
機電一體專業課程改革是實現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徑之三根據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特點,在教學中必須突出技能培訓,針對特定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實現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配置。我們通過長時間的可行性調查和研究,貫徹專業理論教學必需、夠用為度,兼顧發展的原則,已基本實現了主干課程的綜合化改革,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同時機電一體化專業實習、實驗設備的合理化配置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具體工作如下:(1)將《數控原理》、《數控機床》和《數控編程與加工》通過合理的刪選綜合成《機床數控技術應用》,強調課程教學執行過程中的理論和實踐的有效銜接,強化驗證性實習和生產性實習的關系,建設微機編程實驗室和數控車間的信息通訊系統,使學生在編程中體會到真實的生產環境,在生產中驗證所編程序的可靠性。(2)《自動化原理與PLC技術》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為我校實習、實驗設備合理配置提供了少投入、高效益的典型。按企業的要求,實驗設備配置應具備超前性和真實性,設備投入相當巨大。所以我們從《自動化原理與PLC技術》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出發,將該課程教學完全納入實驗教學的范疇,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一體化教學,確立了自動化實驗室的三步配置方案。第一,對于基礎性的流體控制實驗,舍棄投入巨大的全套液壓控制裝置,采用以氣體控制裝置為主(12個工位),液壓控制裝置為輔(2個工位)的配置方案(氣體控制裝置與液壓控制裝置價格比為1∶3)。第二,逐步配置虛擬自動化流水線——MPS控制裝置(12個工位)。第三,配置具有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西門子PLC控制系統和三菱機械手單元。目前,我校已基本建成了在省內具有領先水平的自動化實驗室,基本滿足了自動化課程改革對實驗設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