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多元質量觀視角下的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建設
劉化喜
論文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質量觀
論文摘要:成人高等教育必須重視質量建設,提高質量首先需要觀念創新,正確認識和理解質量的內涵,正確認識和評價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多元質量觀的提出,是近年來高教研究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應在多元質量觀指導下,逐步樹立全面、發展、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觀。
一、什么是質量
一般管理學意義上的質量,指的是產品或者工作的優劣程度,也可以看作是產品或服務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高等教育是一種特殊的勞動過程,體現在其“產品”除了具備滿足社會需求的適應性,更表現為強調學生個體自由發展與在學校和老師幫助下,完成一定階段和層次的自我實現。所以高等教育的質量可以理解為:高等教育機構在遵循教育客觀規律與科學發展的自身邏輯基礎上,在既定的社會條件下,培養的學生、創造的知識以及提供的服務滿足社會現實和長遠需要的充分程度和學生個性發展的充分程度。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具有高等教育質量的外部屬性,又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概括起來,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界定可以依據三個緯度進行。第一是知識傳遞和發展過程中的內在邏輯。這是高等教育的共有屬性,強調的是教育學術價值。第二是培養學生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需要的程度。服務社會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地域、行業特征顯著,這一屬性更為重要。第三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情感、興趣、特長、意志、品質等個性發展的全面和協調程度。
二、成人高等教育重視質量建設的必要性
(一)適應成人高等教育發展機遇的需要
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逐漸形成了與普通高等教育“兩條腿”走路的基本格局。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也越來越富于變化。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是普通高等教育難以獨立承擔起的任務,而必須通過成人高等教育,通過繼續教育來實現。社會經濟的大發展,為成人高等教育的繼續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遇,同時,也對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出了新挑戰。
(二)保證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普通高等教育質量建設被提到了從沒有過的高度。2003—2008年,教育部歷時5年半,對全國500多所本科院校完成了一輪全面教學水平評估,推動了普通本科教學改革的深化,實現了全國范圍內普通高等教育質量的一次大提升。2007年,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質量工程建設全面展開。可是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7項一級指標,19項二級指標,卻沒有一項針對成人教育的具體指標;質量工程六大任務,也基本無關成教。為了保證高等教育的協調發展,必須重視和切實加強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建設。
(三)維護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需要
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國家和政府對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較少。而從高等學校內部來看,在許多高校管理者和教師的頭腦中,也存在厚此薄彼的思維。一些學校對成人教育的態度不
端正,一些教師存在成教學生混文憑的想法,在教學態度上出現偏差,忽視對成人教育規律和方法的研究,教學效果不佳。然而成人高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努力,獲得了接受成人教育的機會,也就擁有了被同等重視、接受同等教育的權利。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從學生角度來說,正是維護和保障教育公平的需要。
(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科研和服務地方是高等學校的三大基本職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成人高等教育是最能體現服務地方職能的形式之一。與普通高等教學的學生來源地十分廣泛的特點不同,不管是地方高校,還是研究型大學,其成人教育的學生基本上都來自學校所在地區,畢業后也還會繼續服務于本地區。2l世紀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之一,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從曾經規模的擴張轉而重視質量的提高。以不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是一個必須思考的現實課題。
三、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成人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使得質量建設的矛盾日益顯現。這主要表現在:對成人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以成人教育作為普教的補充或者創收途徑的想法在不少高校還很有市場;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僅僅是把普教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簡單復制,學生的社會滿意度不高;教學方法單一,缺少針對成人特點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教學效果不佳,等等。 出現這些問題,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層面的困難;既有高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間接推動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高校做出一些提高教學質量的舉措,也常常治標不治本,難以在整體層面真正提高成人教育的質量。正確認識和評價成人高等教育質量,樹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科學的成人高教質量觀,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質量的前提和基礎。
四、用多元質量觀指導成人高等教育質量建設
多樣化的高等教育應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和規格,從而也應當有多樣化的教育質量標準。1998年巴黎世界首屆高等教育大會通過的(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對學校、國家和地區的具情況應予以應有的重視,以考慮多樣性和避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來衡量”。這可以看作是多元質量觀產生的最初背景和話語源頭。多元質量觀的最初提出是面向高等教育宏觀層面的,但是作為一種教育思想,無論對于普通高等教育還是成人高等教育,它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樹立全面的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觀
教育質量是內適性、個適性、外適性三者的整合統一,也即是教育目標達成度、個體發展促進度和社會需要適應度的辯證統一。忽視其中任何一方面質量,都不是完整的教育質量觀。所以我們不能簡單以同一標準衡量成教與普教的質量高低,不能因為成教學生的人學成績相對較低而輕言質量不高。事實上,隨著規模擴張,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學生也不再完全是成績優異的“精英”,而更多成績優秀、思維活躍、個性充分彰顯的各類特色人才。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各種不同規格不同層次的勞動者,成人教育不應該抱著精英教育的想法在專業理論方面與普教一拼高下,而更應該注重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注重學生個性全面協調發展,培養適應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樹立發展的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觀
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內涵,其一,發展是第一要務,只有發展了,才能有數量上的擴大,才能有質量的提升。其二,高等教育的形勢和狀態在發展在變化,教育質量觀也應該是發展變化的,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隨著普通高等教育的擴招,成人高等教育面臨的形勢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比如:從成人教育的目的來講,早期學歷補償的歷史使命已經基本完成,而轉變為社會建設與發展對人才的長期需求;從教學類型來講,普教的規模擴張事實上減少了成教生源的儲備,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及時實現學歷教育向非學歷教育轉變的戰略調整;而從社會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來看,對人才的適應性、工作經驗等要求越來越高。成人教育的形勢正在而且還將繼續發展和變化,對成教質量的追求也應該是一個不斷變化和超越的過程,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觀必然是發展的、動態的、與時俱進的。
(三)樹立特色的成人高等教育質量觀
特色是指在長期教育實踐中積淀形成的特有的、優于其他辦學類型的,在某些專業或者管理領域表現出的一系列相對穩定持久的特性。特色和質量都是高等學校的生命線,特色是質量的靈魂,質量是特色的基礎。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客體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很大,成人教育的內容豐富、層次多變、形式靈活,這本身就很有特色,成人教育的學生多數來源于地方,也服務于地方,與地方社會生產建設問的聯系十分緊密,也很有利于挖掘和培育特色。所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尤其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把成人高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轉化為人才培養質量上的亮點和特色,充分發揮在高等教育大發展時期成人高等教育的獨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