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李菁 馬曉紅
摘 要: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主要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情感危機和神經衰弱等。面對日益沉重的心理壓力,我們高校教育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隨著形勢的發展,以往個體咨詢與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課、媒體宣傳等以知識普及式的傳統心理健康教育途徑由于受人數及效能的限制,已不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近年來在心理健康咨詢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it’s indicated in recent research that 20%-30%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suffering from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inly behaving as terror, anxiety, obsession, melancholia, sense of emotional crisis and neurasthenic etc. Facing the student problems caused by increasingly heavy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ducators in high-leve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ethods such as inpidual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and help, psychological health lecture, media propaganda are focused on populariz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knowled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 in college students, these traditional methods, limited by their coverage and effectiveness, coul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eam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which provides mental assistance and instructions in a team circumstance, are play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group counseling;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education 一、團體心理輔導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浪潮的沖擊,社會結構的分化,利益分配的調整,社會節奏的加快,各種思潮有沖擊,我們的大學生在心理行為等方面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有20%~30%左右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主要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情感危機和神經衰弱等。面對日益沉重的心理壓力,我們高校教育者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團體心理輔導(group counseling/guidance)又稱團體心理咨詢或團體心理咨商,是相對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而言的,是一種在團體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與指導的一種咨詢形式,由領導者根據成員問題的相似性或成員自發組成課題小組,通過共同商討、訓練、引導,解決成員共同的發展或共有的心理問題。 團體心理輔導的優越性在于將團體作為一個微型環境,為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受到挫折、壓抑的成員提供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在這個寬松的環境中,參與者探索自己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學習有效的社會技巧;團體成員之間能討論彼此的心得體會,并不斷審視改進自己,培養成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團體心理輔導可用來滿足各種特殊群體的需要,是當代發展最快的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形式之一。團體心理輔導自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中國后,高校經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全面客觀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和責任感、提高抗挫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二、如何在大學生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這種形式在我國雖然開展了一段時間,但水平參差不齊。在研究中,輔導人員的活動設計水平也有較大差距。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教師在設計、性質、目標和對象上要全面考慮,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此外,輔導人員的知識水平,是否受過系統訓練,都影響活動的設計,最后也會影響到輔導效果。院系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要特別注重互動性、實踐性,力求做到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目前高校中常用易操作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主要有: 1.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團體心理輔導的一種很重要和常用的技術。20世紀20年代,為了培訓有效的生產領班,心理學家莫雷諾根據他自創的團體心理治療技術——心理劇改變提出了角色扮演培訓方法,其方法是讓團體成員依據一定的故事情節,簡單模仿故事中的人物,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達到理解他人、增進相互了解的目的。角色扮演法具有展示人際關系與人際溝通不同技藝和觀念、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和合作精神、用來研究困難情境中不同行為的可能結果的優點。此法對于大學生增強人際關系尤為有效。 在實施角色扮演法時,受訓者扮演分配給他們的角色,并獲取有關背景信息(如工作或人際關系的問題)。當然,在進行角色扮演時,學員對他所進行角色的把握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對學員在培訓中的要求可能更高。隨著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角色扮演這一沿用至今的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展現出來更多的活力和其培訓的實用性。 2.行為訓練法:安排一定的訓練任務,要求組員按時完成,以達到養成良好行為、克服不良行為的目的。其中行為訓練法應遵循從易到難、示范性、及時強化原則。其程序為情景的選擇與描述——確定訓練目標——團體討論——提供示范——正式訓練——總結與評價。 3.心理劇: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組員扮演。心理劇是一種以現實生活為模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它以特殊的戲劇化形式,讓參加者通過演出這個角色,體驗到一些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情感和態度,并達到宣泄情緒、減輕壓力的目的。在大學校園當中,可根據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問題編排一些反映實際情況的校園心理劇,通過夸張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達到思想上的碰撞、心靈上的共鳴,以取得較好的心理輔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