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
未知
[摘要]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價值,從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兩種相對獨立的工作,二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差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使之成為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和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是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區別
1.理論基礎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政治學為基礎,與政治——倫理學模式相聯系,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當前的形勢與政策等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思想意識、價值取向以及辨別是非等方面的教育。而心理工作的理論基礎是各種心理健康理論及咨詢治療理論,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衛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職業選擇、心理障礙、行為異常等多方面的指導和教育。
2.工作側重點不同。在具體教育目標上,二者各有側重。思想政治教育側重在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和道德作為規范,在于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塑造、轉變上,主要是按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培養人才的規格要求而進行的,幫助大學生解決社會傾向問題,以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目的。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心理的發展、調適、矯正,防治心理疾病,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上,著重于增進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
3.教育內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側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側重于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解析異常心理現象。
4.教育任務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在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能力,道德評價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完善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促進其人格向健康、協調的方向發展。
5.教育方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教育和宣傳為主,主要采取正面說服、榜樣示范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普及心理學知識,與大學生交談、討論,讓大學生進行角色分析扮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測量等方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
1.教育內容的關聯性。心理健康教育著重于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的體現,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前提的。一個人心理發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價值觀念的支配,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為重要內容。就內容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交叉、相互聯系和相互滲透的。
2.教育功能的互動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表現為良好的意志品質、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樂觀豁達的處世方式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從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必須先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欣賞自己,成功地與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達到更佳的效果。就功能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為條件和前提。
3.教育方法的交融性。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在思想教育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方能使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并能坦然接受現實中的自我,從而保持心理健康。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
1.教育內容和目標上的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具有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獲取新的知識及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應該自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交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及方法。
2.教育方法與手段的有機結合
(1)必須要主動公開地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問題的重視,讓更多同學參與心理健康問題的討論,充分發表意見,使他們建立起心理健康觀念的標準,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
( 2)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應多采用和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特別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已廣泛使用的心理測驗引進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長與不足,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學生實際,從而取得更良好的效果。
3.教育隊伍的有機結合。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兩支隊伍在教育過程中的相互配合與協調一致。經本人初步了解,各高校目前這兩支隊伍在人員結構上都程度不同地有比例的重合或交叉。要使兩支隊伍有機結合,就必須讓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這樣才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有利于他們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針對性的幫助。
4.網絡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機結合
網絡技術不僅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些客觀現實要求我們思想教育與指導的工作人員不僅要進行心理指導與輔導,還要成為一名“網絡心理與思想政治工程師”。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積極探索大學生網民心理和思想狀況,分析其思想根源,采取網上心理咨詢、思想政治工作交談等形式。這樣,教育引導者與受教育引導者在網上不只是“你說我聽”,而是“既聽也說”,形成信息雙向流通渠道。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4-10-15.
[2]大力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4.
[3]陳俊梁.王琳.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1(增).
[4]林叢.以人為本努力實現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2,(1).
[5]王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