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
來源:投稿網 時間: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健全的人格。由于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限制,小學生很難理解和欣賞音樂。如何通過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在幼小的心靈和音樂之間搭建橋梁,讓他們的心弦被音樂的手指撥動,得到音樂的陶冶,理解音樂的美,是所有音樂教學教師面臨的課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探討了如何通過欣賞小學生的音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首先,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課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和充分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保持持續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就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在實踐中的具體運用是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教學模式僵化,難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因此,在實際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努力打破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束縛,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他們的興趣[1]。教師應有目的地調整和選擇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引導和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引起情感共鳴,達到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的。
二、互動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想象力的有效途徑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小學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審美能力,是提高小學生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師應積極創新,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遵循小學生年齡發展階段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想象力。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地位,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這就要求音樂欣賞課教師注意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想象,積極思考,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創造性思維[2]。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和個性化思維過程,教師要注重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而不是過多的批評和批評,讓學生敢于想象和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欣賞一首歌的教學時,歌曲播放后,老師可以分段向學生講解歌曲的前奏、主歌、合唱,并通過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對歌曲的主題和旋律有個人感受,然后鼓勵他們大膽想象,讓學生在課堂上詳細描述他們根據旋律想象的畫面。最后,老師總結總結學生的演講,總結旋律與主題的聯系和分析,讓學生了解旋律與主題的關系,學習旋律對主題的表達等。通過這種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學生完全參與教學,在與老師互動的過程中體驗音樂的美,學會通過音樂體驗和欣賞音樂所表達的主題。
三是豐富教學方法,增強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更容易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將表演與音樂欣賞教學有機結合,通過表演實現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教學目的[3]。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音樂作品的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通過這種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一方面,學生通過表演音樂,更深入地了解音樂旋律的主題,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通過自己的表演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欣賞音樂的主動性,有效地提高了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表達欲望是孩子們的天性。讓小學生通過表演欣賞和理解音樂,是為了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更直接、更深入,也使小學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更容易被他們接受,更快地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小學音樂欣賞課的教學,通過音樂美的影響,發展和提高了學生感知能力、對音樂的感知和欣賞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建立健全的人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