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分析用什么方法思考?
來源:投稿網 時間:
新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解決問題”教學,要求我們改變課程過于強調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生活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要作用,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愿意探索,勤于實踐,使學生參與和體驗知識和技能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探索,筆者初步形成了一些與老師討論的方法:
首先,理清問題,激發學習熱情
1.合理簡化
數學課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更復雜的問題,在簡化策略的分析中,一方面可以去除一些不相關的因素或多余的信息,簡化復雜性,減少干擾因素;另一方面,大問題可以分為幾個小問題的總和,使問題內部成分之間的關系更加清晰。“解決問題的策略”鏈接可以簡化為流程圖,去除無用的信息和非本質的語言描述,簡化主題的本質,使解決方案一目了然,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2.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精心設計問題。要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一般分為三組:一是學習新教材鋪平道路的問題組;二是數學知識的邏輯問題組;三是數學知識的應用問題組。三組問題相互關聯,形成結構性問題組。為學生創造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知識、解決方案和探索性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思維的火花,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是引導主動探究,增強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的自主探索平臺,突出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主觀主動性,鼓勵嘗試使用有效的策略。由于小學生思維發展不完善,戰略知識的形成和培養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以及各種分析策略和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知識積極大膽現有知識,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問題,從生活的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想法,引導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維方法,提高主體意識。主動探索可分為:1。理解你的問題;2.選擇一個計劃;3.嘗試你的計劃;4.檢查你的答案;5.反思你做了什么。
當然,這五個積極探索的步驟并不是一個接一個地直線進行的,同時也有重復和曲折。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
事實證明,由于各種原因,一些情境創造往往是“變味”“走調”,缺乏針對性,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適當地突出或削弱某一步驟,從而更有效地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當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問:你喜歡解決哪個問題?請選擇你喜歡的問題來回答。想想有沒有不同的解決辦法?讓學生自主選擇問題解決方案,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解決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自主意識。
三、暴露思維過程,錘煉思維質量
數學教學不僅要能做到,還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培養敏捷、獨特、靈活、細致等良好的思維品質。我們總是在曲折中尋求簡單的思考,在應用中變得靈活,在疏漏中學會細致,在思考中學會思考。展示思維過程是形成良好認知結構的需要,也是防止兩極分化的有效措施。
四、引導反思評價,優化解決方案
在課堂教學中,“解決問題”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本身,還要注意解決問題后的復習、反思、總結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應該反思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以及解決問題后應用的策略和方法,以便不斷加強和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評價在鼓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質量和實踐能力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展示和評價學生小組合作成果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理解和相互交流的過程。要鼓勵和表揚好的,及時糾正發現的問題。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最簡單,推理是否嚴謹。有效評價解決問題的成績,有助于學生的發展性成長,促進學生的真正提高。教師不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策略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糾正,提出批評和明確糾正措施,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成功學生的自信心,激勵未成功學生,宣傳創新學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演繹拓展變化,強化應用意識
要解決問題:首先,它存在于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依靠現有的知識和經驗完成新的任務;其次,它存在于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為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原理和技能轉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到更高的水平。演繹和擴展變化是一個鞏固、改進、遷移和發散、進一步升華理性的過程。這是在上一個過程中反思和總結形成的一般數學思維方法的具體應用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模仿練習鞏固;二是變化練習鞏固;三是綜合練習鞏固。問題情況發生了變化,具體思路也發生了變化。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分析用什么方法思考,用什么策略幫助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策略,提高自身能力。演繹和擴展的過程不僅是低層次解決問題的結束,也是更高層次解決問題的開始。
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很多種,它們相輔相成,既有聯系,也有差異。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生活實際選擇典型的例子,教學生如何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時代賦予教育的新使命。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快樂地學習數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