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敘事的審美價值和啟示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1-23 10:00:08
贊美生活苦難。
在《青銅向日葵》的結尾,曹文軒引用了羅曼·羅蘭的一句名言:我們應該敢于面對痛苦,尊重痛苦,并指出《青銅向日葵》應該告訴孩子們的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因此,小說《青銅向日葵》的痛苦意識也體現在作者對生活痛苦的贊揚上。
與以傷疤文學為代表的苦難寫作不同,曹文軒小說中的苦難敘事側重于描繪苦難生活中的溫暖背景,從哲學的角度重新審視苦難對人性塑造的價值和意義。
例如,對于青銅家庭來說,生活中的貧困是他們最大的痛苦。在吃不飽的日子里,人們的尊嚴危機越來越明顯。然而,青銅家族不僅沒有失去生存的尊嚴,而且過著自尊、充實和詩意的生活。夏夜,青銅抓不到許多螢火蟲,為葵花做作業;如果你買不起銀項鏈,青銅會用冰做成晶瑩剔透的冰項鏈送給葵花。。雖然生活是極其尷尬的,但青銅家族總能以無私的愛克服痛苦,總能以溫暖的脈搏找到苦難生活中的詩意。
曹文軒在《青銅向日葵》中對痛苦的理解和態度肯定了痛苦對人類存在的價值。正如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所說:如果生活有它的意義,那么痛苦也必須有它的意義。面對逆境,我們對痛苦的態度,我們保持勇敢、尊嚴、無私和無畏的態度是真正的內心世界的升華。
苦難敘事的審美價值和啟示。
苦難作為貫穿人類歷史的永恒母題,賦予了文學作品悲劇性的審美力量。在談到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時,方衛平指出:兒童文學是一種快樂的文學,其基本的審美特征體現在純潔、幼稚、快樂、變化和簡單上。[7]然而,兒童文學注重快樂原則并不意味著它只能寫喜劇,一些寫苦難的兒童文學也可以成為經典。
成長小說和青銅成長小說和青銅葵花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不僅質疑兒童文學幸福第一的審美價值,而且大膽地寫苦難,贊美苦難,并將崇高的悲劇精神滲透到兒童小說的創作中。因此,在閱讀《青銅葵花》時,讀者不僅可以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還可以加深對生活和存在等嚴肅母題的思考。
此外,從兒童教育的角度來看,青銅葵花不僅有助于兒童審美能力的生成,而且加深了兒童對生活、成長和生活的理解。正如曹文軒所說:一些痛苦實際上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元素。如果我們想成長,我們就必須伴隨著這些痛苦,就像美麗的寶石必須通過熔巖冶煉和物質爆炸一樣。
總的來說,曹文軒的《青銅向日葵》生動地描述了人物的痛苦,也詩意地處理了人物與命運斗爭的悲劇精神,反映了悲傷而不傷害的審美氛圍,成為當代兒童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同時,曹文軒兒童小說對痛苦的寫作也進一步加深了學術界對兒童小說中痛苦意識的判斷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