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探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改革
朱憶明
【摘要】聽力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英語專業學生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聽力能力也是學生應用英語語言的重要體現。文章針對高職院校目前的聽力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從教學和學生的角度歸納影響學習聽力的因素,提出一些在今后聽力教學改革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聽力教學;語言音素;非語言音素;策略方法
前言 聽力教學是高職高專院校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目前聽力教學的質量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對英語應用的需求。在高職高專聽力教學實踐中,學生習慣于中學的強化,教師偏重于本科教學模式等因素,導致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在實踐中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 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已成為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亟待研究的課題。文章試從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聽力教學現狀出發, 分析并提出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若干建議。 一、當前英語聽力教學的局限性 我國外語教學多年來沒有擺脫以考試為指揮棒,搞應試教學的局面,忽視了語言的應用功能。學生從初學外語開始就音、形、義分家,教學圍繞學語法、練翻譯進行,重視筆頭,輕視聽說,知其形、義,不知其發音的情況極為普遍,相當一部分的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其中很多來自農村中學,他們在上大學前從未聽過錄音、上過聽力課,有相當多的學生在英語考試中聽力得分率非常低,完全依靠自己的詞匯量和語法結構知識通過考試,很顯然這并不是一種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無法將語言的聲音信息與其所代表的符號和其表達的意義聯系起來,結果只能通過視覺來辨認和接收學得的語言知識,而無法通過聽覺進行,因而造成“聾子英語”、“啞巴英語”。另一方面,許多老師也在課堂上奉行著老一套的教學模式:“講單詞、放錄音、對答案”,無形中也阻礙了學生聽力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語言音素限制了聽力能力的形成 (一)注意掌握發音要領 和任何一種語言一樣,英語是有發音要領的,一旦掌握了發音要領,就不會輕易忘記,相反,如果沒有掌握發音要領,或者某個音素發音不準,就影響其他語言的發音。例如,如果/n/、/r/、/l/不分,凡是碰上它們其中一個,就有麻煩。在學習語音過程中,要注重音的同化,連讀、失爆、弱讀的特征;只有正確掌握發音要素,才會對自己發音有信心,同時也能夠正確理解別人的發音是否正確。 (二)注意養成良好的聽音習慣 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先習得文字符號,從書面材料開始,通過視覺既閱讀來接收、理解信息,即便是在輸入音響信息時,腦子里也覺得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想著文字符號。這樣久而久之就產生了對文字形式的依賴性,形成了本末倒置的不良習慣。 1.切忌讀后聽音。先將聽力材料讀一遍,然后再聽。這樣一來,表面上似乎聽懂了,但實際上卻是讀懂的,是完全靠腦子的記憶所理解文章信息的。照這樣的方法下去,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束縛了聽力的發展和提高。 2.切勿邊聽邊讀。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有的學生習慣在做聽力練習時一邊看文字材料一邊接收語音信息。他們認為,這樣聽、讀同時進行一方面不會聽不懂;另一方面可以進行視覺、聽覺同步進行。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同樣不能提高聽力的水平,反而會導致精力分散,無法專心致志。 (三)注意眼、耳、腦、手協調同步,加強邊聽邊記的能力 在平時聽力訓練中,要做到邊聽邊記,拼寫準確無誤的能力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他們都感覺到在練習過程中有這樣的體會:第一,有時只斷斷續續聽出了錄音中部分詞句,無法前后串聯形成完整的語句,其原因是大腦思維無法跟上速度,思維仍停留在前面的語句,聽出來,但卻沒有明白意思,沒有達到耳腦同步。第二,有的學生能夠接受語音信息,但是當根據錄音內容選擇答案時,常來不及讀懂選項,下面的錄音又開始了,只好隨便選擇一個。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速度慢,理解能力差,視覺器官和大腦思維沒有協調一致。第三,還有些考生聽寫能力基本具備,可是在填寫答案時,總出現書寫不完整,拼寫錯誤等。這主要是因為手腦并用出現的問題,聽了記不下來,寫時又顧不上聽,顧此失彼,聽和寫兩個環節不能同步,影響聽力理解正確率的提高。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建議學生從練習初期開始培養聽、讀、想、寫同步進行,加強對聲音信息快速接收,逐漸形成自覺的條件反射,最終建立直接的英語思維;要學會從句子聽寫入手,逐步過渡到關鍵信息聽寫,平時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速記的能力,學會使用最簡單、最省時、自己最熟悉的符號來記錄信息,提高聽力的水平。 三、非語言音素阻礙了英語聽力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一)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對提高聽力能力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而且,語言直接交際方面的體現最能受到語言的文化背景的影響。要學好一門語言, 必須熟悉以該語為其本民族語的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 否則就會由于語言與文化方面的差異, 在交際過程中遇到尷尬, 達不到交際的目的。而高職高專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英美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知之甚少,由于英漢文化的差異造成聽力理解上的障礙較為常見。例如有的學生不知道IT、AMT、GDP,就很難想象他們能自如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