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技能
樊秋香
近幾年來,加強學生聽力訓練,提高學生聽力理解水平,已逐步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聽力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聽的策略,培養語感,特別強調培養在聽的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使語言教學加強實際應用越來越成為全體英語教師的共識。如何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成為擺在廣大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實際上,聽力教學仍與新課標所設定的目標有一定差距。聽力理解障礙何在?如何克服?如何培養學生聽英語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本人愿談幾點拙見,以期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一、 在教學中影響學生聽力的因素有:
1. 語音基礎薄弱導致對所聽錄音理解不準確。有的學生,特別是農村學校來的(如本人所任教的學生),發音不準確,比如,把difficulties讀成difficults,他們在聽力中遇到這些詞語時就容易判斷失誤。還有動詞的幾種時態,詞的連讀、爆破、濁化等,學生沒真正掌握,也會影響聽力的效果。
2. 語言基礎知識欠缺導致理解速度跟不上錄音速度。做聽力時,學生聽到的是全英文的對話或獨白,里面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常用語,如be on a diet,in favor of,in the pen air,take it easy,I’d love to but等,這要靠平時積極積累,才能在聽的過程中快速反應答題。再比如語法知識匱乏,在聽到如 If I had enough money, I would buy a car. 這樣的句子時,有些學生無法準確判斷說話的人究竟買不買車。
3. 良好聽力習慣的缺乏導致聽力效率底下。做聽力練習,實際上是眼(看題目)、耳(聽錄音)、手(記關鍵詞)與腦(快速理解)的相互合作。很多學生沒有記的習慣,很容易把聽過的信息忘掉,題目自然做不好了。還有的學生習慣性地把所聽到的材料先翻譯成漢語再去理解,這樣時間上是絕對不允許的,一份材料只能聽到一小部分。有的學生習慣在聽到某個意義不清楚的詞時停下來思考,沒等他思考完畢,錄音就完了。這些不好的習慣都會導致聽力效果不理想,聽力技能難以提高。
4. 很多學生在做聽力時都存在心理障礙,開始聽之前心里沒底、易緊張,總是被動地去做聽力。稍有一個詞沒聽懂,馬上就慌了神,以至于能聽懂的也會聽不懂。有時錄音聲音偏大或偏小也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有的學生時不時去想“聽不懂怎么辦”,使自己的注意力無法集中。有些基礎差的學生一開始就有“反正我聽不懂,隨便猜猜好了”的心理,做的時候聽聽玩玩。這些心理活動都會導致心理恐懼感的產生,進而影響聽力的效果。
二、解決聽力問題,提高聽力教學技能的方法
1. 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及使用。
教新單詞時,教師尤其要注意那些長的難讀的詞,在上課時要遇到就教,相信多次之后學生會掌握。還有加強學生的詞匯量,聽寫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包括新學的單詞及短語等。我認為,聽寫時把有的單詞給學生讀出來有利于他們對單詞讀音的正確掌握。課堂提問時注意學生的發音,有錯誤及時糾正,可以是全班性的,必要時補充一些基礎的語音知識。平常布置一些背誦任務,難免會發現學生的錯誤,也要及時予以糾正。教師還可以挑選好的材料給學生聽,讓他們學會、記住好的表達,并體會詞語的正確發音。
2. 集中訓練為主,分散訓練為輔
為充分體現新課改的理念,新教材在編排上做出了精心的部署。每個單元都是聽說讀寫的統一體,尤其是有專門的聽力。教師每單元有一至二節課可用來上聽力課,可面向全體同學,分層設置教學目標,努力讓所有同學都能參與其中。這種以集中訓練為主的方式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主要途徑。最好是有規律的訓練,如每周一次或兩次。時間不要太久,一刻鐘左右即可。材料不要太泛,如美式發育與英式發音的不能混起來。不選難的、偏的材料,教師要進行有目的的篩選,以絕大多數同學的理解力為出發點,對于一些較難的材料,甚至某些詞語,教師可以集中講解更正,向學生講述一些理解技巧,這樣才能在有限的集中訓練中取得較好的整體效果。
由于課時有限,有的學生基礎也比較差,所以只依靠課堂是不夠的。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分散訓練。鑒于高中學生時間有限,早晚不方便用收音機收聽一些如BBC之類的英語節目,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在閑暇時聽聽英文歌曲,假日里看一些英文節目或影片等。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放一些較好的影音材料,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倡學生注重課外隨時隨地的訓練,長期堅持練習來逐步提高聽力能力。
3. 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正如閱讀有精讀和泛讀一樣,聽力也分精聽和泛聽。閱讀中的泛聽主要是訓練學生對整篇文章的大意及段落要點的概括能力,時間不能用得太多,有點速戰速決的意味。泛聽亦有類似之處,要求學生在預先瀏覽手中材料后,聽錄音完成任務就行了。有些句子或詞語沒聽懂,但不影響完成聽力任務,也沒關系。
精聽如精讀,要對材料中的某些重要的細節信息進行完全的消化理解。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師可讓學生先聽,以找出關鍵詞為目標,然后再聽圍繞關鍵詞展開的部分,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提示。有時可能要逐句地聽。不管怎樣,在幫助學生聽懂并解決了問題后,教師有必要再把整個材料回放一遍,讓學生明白地去聽,體會到難的地方怎樣聽才會聽得更準確。教師應和學生一起總結如何抓住關鍵詞,再根據上下文語境來理解材料。
4. 訓練預測的技能。
一般說來,一篇聽力材料都會有中心思想。其中的一些重要或基本信息可以在聽力開始前進行預測,做到“有備而來”,在一定程度上可節約時間,提高聽力效果。具體說來,訓練預測技能可從如下幾方面做起:
(1)抓關鍵詞(或中心詞)。每篇聽力材料里都有一個中心話題,涉及有具體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通常由 who,what,when,where,how,why 等詞引出問題。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聽懂每個詞,要抓關鍵詞,排除干擾項,準確找出答案。
[ 例1 ]:
W: There are so many passengers around!
M: It’s said that 1.5 million people travel by subway in Beijing every day.
W: Look, here comes one.
M: Let’s take it.
問題: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at the subway station B. in a taxi C. on a subway train
[ 解析 ] 學生要先抓住subway這個關鍵詞,然后再根據 Let’s take it. 這句話就可以推斷出正確答案為A。
(2)聽大意和主題。判斷對話或獨白的中心思想,要求學生學會去體會說話者的口氣,抓住關鍵詞,如聽清主題句,從問題和選項中找出與中心思想有關的信息,從而在總體上把握整段對話或獨白的大意和主題。 [ 例2 ]:
M:Of the two houses we saw yesterday, which do you prefer?
W: I think the white one is prettier. But the black one has a big yard, so I like it better.
問題:Which house does the woman like better?
A. The red one. B. The white one. C. The black one.
[ 解析 ] 根據轉折詞But 以及the black one has a big yard, so I like it better 可以推出答案為C。
(3)確定事物的發展順序或邏輯關系。對話中對話者之間的邏輯關系主要涉及的是地點、職業及身份,往往由一些名詞體現出來,如school,office,street等。表示對話者的邏輯關系有一些常用問題,如: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ly take place? Where’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等。也有一些相適應的交際用語,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Sir / Madam? What’s the matter?等,多半是顧客與店員或醫生與病人或者老板與雇員的關系。
[ 例3 ] :
M: Late again! If this happens a third time, I’ll fire you!
W: Never again.
問題: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Teacher and student. B. Fireman and owner. C. Boss and employee.
[ 解吸 ] 根據I’ll fire you! 可以容易地判斷出二人為老板與雇員的關系。
(4)理解說話人的意圖和態度。在聽力對話中,有不少關于判斷說話人的意圖、觀點或態度的常用表達,如表說話者意圖的有 I think,in my opinion,as far as I’m concerned,I guess等,及表說話者態度的有of course,certainly,I’m afraid,I’d love to but,I can’t agree more,I can hardly wait to等,還有表達強調意味的 it is / was … that…句型的使用。若能準確判斷的話,可以快速而準確地理解材料并解答問題。
例[ 4 ]
M: I’ve just ordered a new computer.
W: Really? I can’t wait to see it now.
問題: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She can’t see it now.
B. She is eager to see it.
C. She wants the man to see it first.
解析:I can’t wait to see it now 是“我等不及想要看看”的意思, 對應了B項中的 be eager to “渴望做……”,所以正確答案為B。
(5)判斷語段的深層含義。 某些對話和獨白材料會設置一些題目,讓聽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去猜測材料的深層含義。這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學會做筆記,把握細節,把一些關鍵的詞語甚至句型記下來,才能從容解答這類題目。
例[ 5 ]
Tom lost his job last week, and he is looking for another one. This morning, his wife showed him a newspaper, on which there’s an advertisement of a company wanting a guard. “I’ll go and I think I can get it.” Tom said to his wife. Then he went to the interview. All the applicants are required to answers questions from an officer.
…
Officer: N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prison?
Tom: No.
Officer: Why?
Tom: Because the police never caught me.
問題:What kind do you think Tom is?
A. He is clever. B. He is stupid. C. He is honest.
[ 解析 ] 這段獨白不難理解,大部分同學聽完后都會忍不住地笑出來。通過他對問題的回答,我們很容易判斷出Tom是個沒有頭腦的人,一個問題就把自己的劣行暴露無遺。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就是B項中的stupid,所以答案為B。
5、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
不少學生都有聽前恐懼心理,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讓學生養成提前預覽題目和選項的習慣,以做到心中有底。教學生學會利用某些關鍵詞來猜測答案,或利用排除法選最有可能的答案等,學會記錄關鍵詞,做到不緊張、不焦慮,集中注意力,讓學生相信“用心就會有收獲”, 樂觀、自信的心態有利于聽力的順利進行。
總之,學生的聽力能力不是單項的,需要有較好的基礎語言知識、良好的聽力習慣、一些必備的聽力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這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從基本做起,點滴積累,長期堅持,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