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生學習英語持續性興趣的培養
臧環玉
[摘要] 高年級的英語課系統性、知識性越來越強,學生學習的難度不斷加大。慢慢地,部分學生就開始疲憊了,心不在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英語教學的生命,激發英語學習興趣,以及保持這種興趣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只要我們堅持老師——讓學生“愛屋及烏”,學生——培養成就感,課堂——研究教材,精心預設,生活——開展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等,學生的英語水平一定會穩步提高。 [關鍵詞] 學習英語 興趣 持續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英語教學的生命。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要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和培養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以為要抓住如下幾個要素。 一、老師——讓學生“愛屋及烏” 要想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上教這門學科的老師。大多數學生認為英語難學,普遍感到英語成績不好而不喜歡英語,致使學習興趣不高。學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于情感,他們喜歡哪個教師,就往往喜歡哪堂課,學生“親其師”自然會“信其道”。 如何讓學生喜歡老師呢?首先,教師要善于在學生面前“露一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需要老師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特長展示給學生看,在教學動物類單詞時,老師可以現場畫簡筆畫代替卡片,在教學運動類單詞時,教師用自己的舞姿代替課件,學生會被老師的才藝折服,對老師的親近感就進一步增強。其次,教師要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老師都要不失時機的給與表揚。再次,課后和學生多交流,多傾聽他們的聲音,讓孩子們說說怎樣開展教學他們更感興趣,或者某個環節怎樣設計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老師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學習英語的過程是艱苦的,但結果卻是甜密的,在英語教學中不妨滲透思想與意志教育,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的魅力,和英語交上朋友。 二、學生——培養成就感 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具有長期潛能的生命之體,其內部蘊藏著主體發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目的在于開發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來越深入人心。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在使用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每個學生對于英語都有一種好奇心理,在課堂上他們往往很羨慕老師,渴望自己也能講幾句;但另一方面又羞于開口。所以,教師要將教學內容在輕松的氣氛中自然地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情景理解語義,然后模仿、跟讀,這樣既可消除緊張心理,又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好樂、好玩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需要。學生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可以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考,不斷產生親近英語的興趣。他們的思想活躍而且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教學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