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怎樣培養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
張玲
創新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創新思維的主陣地。那么,我們又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教育呢?
第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就必須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環境,經常在課內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勵性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對于學生回答的問題,注意發現其閃光點,并及時反饋給學生。如你的發音很準確;你回答問題的聲音真響亮;你說得非常好等。美國心理學家阿瑞提對個人創造力提出了十分獨特的見解,他認為與集體活動相補充的“單獨性”,與緊張學習工作狀態相對比的“閑散狀態”,與理性思維相反的“幻想”,以及擺脫禁錮的“自由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關愛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師生間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使學生身心愉悅,有安全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斷創設這種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的思維才會不受束縛,他們才會自主學習,才可能去探索、去創造。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是優化創新教育的重要原則。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是說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需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指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所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途徑有開辦英語角,舉行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晚會等形式。通過這些形式盡可能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使他們從中受到激勵、啟發,產生聯想、靈感,增添創造意向,訓練和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實踐可知,英語的自學能力由以下幾方面組成:A.能根據讀音規則拼讀、拼寫英語單詞和朗讀課文;B.能獨立運用視聽手段聽懂英語課文并操練英語;C.能獨立回答教師根據課文提出的問題;D.能獨立完成教師提供預習和復習的作業;E.能獨立使用學習工具書和使用電化教學設備;F.能閱讀與所學課文相當的課外讀物;G.具備在預習課文時找出疑難點,并向教師質疑問難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喚起潛在的創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動下,支配自學探索活動,不斷更新、深化和充實已獲取的知識,為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三,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應滲透于各科教學的全過程中,英語教學當然也不例外。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上閱讀課我嘗試采用了如下方法:
1.要求學生模仿課文或運用已學知識編寫新的對話或短文。要做好這種練習,學生必須激發自己的創新靈感,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寫出富有新意的對話或短文。
開始做這種練習時,學生會感到比較困難,但堅持下去,就會大有收益
2.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轉達課文。轉述課文既不能照搬課文上的原話,又要保證較準確地轉述原文的意思,這的確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它對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及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能力有顯著的效果。 3.要求學生寫Reading的概要。每篇閱讀課文學完后,我都要求學生寫出文章的general idea。實踐證明,這種練習對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十分有益,特別有助于高考的新題型——任務型閱讀。
第四,重視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質疑。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質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理解與思維能力的發展。 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呈現異彩紛呈的語言現象,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獨立思維的天地。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評價、觀點、意見或證據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斷或決定,這樣勢必大大有助于學生獲取真知。 如講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時,馬上給出一道選擇題:
He often practisesEnglish.
A. speak B. spoke C. spoken D. speaking
試題一給出,大部分學生會立刻作出反應,認為D是正確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維定勢,教師進一步暗示學生此題答案可能不唯一,引導他們對那三個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質疑,許多學生很快會發現答案C也完全正確。此時如果再讓學生朗讀:“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學生定將興趣濃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這兩個表達式,我們也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品質,而這種創造性思維品質一旦形成,學生在實際運用英語時就會盡力避免固有的思維定勢,審慎思考,全面考慮
總之,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時長期有意識的培養形成的。在課堂英語教學中要營造一個和諧、平等、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質疑問題,積極為學生創設展示思維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展示思維,不斷探索,開拓出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