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的幾點思索
未知
[摘要]高職英語課程改革可從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測評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這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高職英語 課程改革 自主學習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職教學有其特殊性,即強調基礎性、實用性、針對性。《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大綱》規定:“培養學生掌握必須的、實用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具有閱讀和翻譯與本專業相關的英文資料的一定能力,并為進一步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礎”。因此,高職英語課程改革要充分體現以應用為中心,重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目前,眾多高職院校都意識到了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可在實施過程中都多多少少出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我院實行課改中,領導高度重視,提出了“六位一體”的教學改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有些方面改革力度不夠,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普遍教師對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導致課改停留在表面形式,教學模式相對陳舊。二是在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還有所欠缺。三是教學條件不夠完善,教師對現代化技術掌握不夠,導致教學手段落后,從而影響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高職英語課程改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改革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測評方法
1.教學內容改革
高職英語教材應該體現高職的特色,語言材料輸入要適應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編寫要緊跟形勢的要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思路,體現實用性和針對性,教材內容應突出實際性、實用性、知識性,重視語言在閱讀、翻譯、聽說能力和應用文體寫作語言運用能力。筆者認為,第一,每個單元材料內容的安排應以交際價值為標準,適合開展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聽說應該先行。內容應該反映當代英語語言特點,圍繞實際生活中豐富有趣的話題。這樣,學生才有興趣來開口練習英語。第二,材料應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涉及到的詞匯、語法、文化背景、話題、內容應該與日常生活或生產實踐有著密切的聯系,如:電子商務、國際貿易、信息產業、金融業等。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調動。第三,所學材料要體現比較強的知識性。與高中相比,高職學生學習的目的帶有更大的功利性了,他們有獲取有實際應用價值知識的強烈欲望,所以材料應當能提供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社會風俗特色、專業思維傾向和當代社會的熱門話題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他們對世界的認知能力。除此之外,教材的內容也要不斷地更新,使之既能促進基礎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又能適應新時期英語教學的時代社會特性要求。
2.課程體系的改革
高職英語教學應與職業和專業需求緊密結合,課程體系要形成職業特色,圍繞職業教育開設英語課程,例如:旅游英語,酒店英語,商務英語,文秘英語,計算機英語,裝備英語等。把英語教學融入職業教育中,與所學專業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興趣必將提高,英語學習也將更有信心。現大部分高職學生感覺聽力很差,會做英語筆試題目,但是聽力材料聽不懂,口語平時也練習少,到了要用的時候大都開不了口或者一開口就不知道說什么,和外籍教師交流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對于高職英語的公共課程,可以采用“2 + 1 + 1”模式,高職英語一般每周設置4課時,那么,可以設置2課時綜合英語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知識點與聽說交際能力,每周開設1課時聽力,快速提升學生聽力;1課時口語,練習培養語言的使用能力,也可以在每學期開設口語選修課,讓喜歡說或想說英語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提高英語口語,具備一定的語言交際能力,提高英語應用能力。
3.測評方法的改革
英語是一門語言工具,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讓人們用來交流思想,表達意念。因此,在測評中應突出能力測評,要以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建立多元化體系,適應發展的需要。
二、改革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教學方法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法:老師講解課文、語法,進行詞匯和語法練習,作業多是預習課文和完成課本上的練習,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強。然而英語教學應該與其他學科的教育有所不同,它不應該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應該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因此課堂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實現從學習依賴到學習自主的過渡。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應該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意識。這主要表現在需求和動機上,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機,才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習者自主性的過程中應首先改變學生的依賴心理,強調自主意識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意識。其次,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英語課文時,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就文章中心思想和細節進行討論和交流,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加強英語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素質是英語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教師了解或掌握相關學科如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外,還要熟練掌握本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和發展動態,更要學習與專業相關的、交叉的及新興領域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教育要求。作為英語教師,應具有強烈的事業心,敬業精神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有寬廣和厚實的業務知識,有終身學習的自覺性。英語教師的繼續教育應該為英語教師的自主發展注入活力。同時,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健全教師進修機制,在不影響正常的教學情況下,加大培訓力度,拓寬培訓渠道,豐富培訓方式,擴大對教師的培訓面,以盡快培養出大批合格的英語教學工作者。
參考文獻:
[1]白震坤.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余渭深,鄒曉玲,鄧世倫等.新編實用英語(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鮑冬嬌.淺談高職英語教學[J]. 引進與咨詢,2004,(7).
[4]馬麗萍.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01,(5):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