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英語詞匯現(xiàn)狀及詞匯教學的建議
吳雪梅
【關(guān)鍵詞】 英語詞匯教學 單詞記憶法 教育技術(shù)
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詞匯的掌握,特別是積極詞匯的掌握,是提高英語綜合應(yīng)用能力的基礎(chǔ),各校在教學大綱中應(yīng)有詳細的教學安排。”同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一般要求”的“推薦詞匯量”是“掌握的詞匯量應(yīng)達到4500個單詞和700個詞組(含中學應(yīng)掌握的詞匯),其中2000個單詞為積極詞匯,即要求學生能夠在認知的基礎(chǔ)上學會熟練運用,包括口頭和書面表達兩個方面”。它的“較高要求”的“推薦詞匯量”是“掌握的詞匯量應(yīng)達到5500個單詞和1200個詞組(包括中學和一般要求應(yīng)該掌握的詞匯),其中2200個單詞(包括一般要求應(yīng)該掌握的積極詞匯)為積極詞匯”[1]。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詞匯的教與學的重視卻沒有提到應(yīng)有的高度。雖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在考試內(nèi)容和形式上進行了調(diào)整,刪掉了詞匯語法部分,但根據(jù)考后學生的反映和日常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以及課后作業(yè)如填空、翻譯、寫作等所反映的情況來看,他們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詞匯問題。因此,如何幫助、引導學生利用課內(nèi)課外時間增加詞匯量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
1 調(diào)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diào)查對象
本次調(diào)查對象為右江民族醫(yī)學院2006級本科2個A班、2個B班和2個C班。我院根據(jù)學生高考英語成績、新生入學英語水平測試及口語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個級別,其中A班學生基礎(chǔ)較好;B班學生基礎(chǔ)一般;C班學生基礎(chǔ)較差。選取A、B、C三個班人數(shù)基本相同層次不同的學生進行調(diào)查具有代表性,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更具有說服力。
1.2 調(diào)查時間
本次調(diào)查時間為2008年3月初,此時,2006級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第四個學期的大學英語學習階段。
1.3 調(diào)查方法
本次調(diào)查主要采用不記名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共發(fā)放236份問卷,收回22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220份,無效問卷為8份(其中漏選題的6份,選同一個答案的2份),有效回收率為93.22%。
2 調(diào)查內(nèi)容及結(jié)果分析
2.1 課外記單詞的時間分配
從本次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來看,我院學生用來記單詞的時間非常有限。每天花1~2h記單詞的人數(shù)僅為24人,占總?cè)藬?shù)的10.91%;每天半小時的為35人,占15.91%;而只是偶爾記一下的為162人,占73.64%。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沒有認認真真地花時間記過單詞,他們的詞匯又如何提高呢?因此,在2007年11月中旬進行的詞匯競賽只有約39%的學生及格、10%優(yōu)秀(≥80分)就不足為奇了。 在訪談時,學生普遍抱怨學習太忙、學業(yè)繁重,其他專業(yè)課程較重,沒有足夠的時間放在英語上,更不用說是背單詞了;有些學生甚至連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只是馬馬虎虎地完成,課前預習更沒有質(zhì)量保證。時間不足的問題是我院學生學習詞匯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
2.2 學生是否動筆背單詞
從問卷上來看,背單詞時常動筆的不到總?cè)藬?shù)的一半,只有99人(45.00%);較少動筆的有100人,占45.45%;而從來不動筆的有22人,約占10.00%。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史載,明代著名文學家張溥兒時背書挨罰,先生讓他抄十遍課文,沒想到抄過十遍后,他竟能把文章順利地背下來了。以后他就邊讀邊抄,抄過七遍后,就能熟練地背誦了,他高興地說:“真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呀!”由此可見,在背單詞時動筆寫是有助于加強記憶的。而我院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遠遠不足,再加上背單詞時間的不足,我院學生詞匯差就不難理解了。
2.3 記單詞的時間間隔
艾賓浩斯遺忘規(guī)律告訴我們: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2]。再看我院學生記單詞的時間間隔,半小時后記單詞的有15人(6.82%),1h后4人(1.82%),半天后23人(10.45%),1天后再來復習的學生人數(shù)高達179人(81%),而在1天內(nèi)復習的只有19%;再考慮到2.1中所說的有73.64%的學生只是偶爾記一下單詞而已,等到大部分人想起來再去復習一下時,所背過的單詞已經(jīng)所剩無幾了,長此以往,他們的詞匯量又怎么能提高呢?
2.4 記單詞的材料 通過問卷調(diào)查可知,學生主要的記單詞材料為課本的生詞表、四六級詞匯書,前者100人,占45.45%,后者104人,占47.27%,另外,以課文記單詞的有12人,占5.45%,課外閱讀材料的有5人,占2.27%。在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本的生詞表主要為四級詞匯,有利于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總的來說,學生學習詞匯的主要目的是應(yīng)付四級考試,功利性較強,只希望過四級。如此功利地為背單詞而背單詞,只會割裂了單詞這一構(gòu)成語言的最基本要素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把詞匯放在句子中、文章里進行背誦理解會強化記憶的效果,而孤立地背單詞只會事倍功半。
2.5 對生詞的求知欲
在對多次出現(xiàn)仍不懂的同一個生詞是否查找方面,我院學生表現(xiàn)出非常不積極的態(tài)度。從調(diào)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對于此類的生詞,積極查找的學生僅有60人(27.15%),而較少甚至不查找的為161人(72.85%)。由此可知學生對生詞的求知欲不強,不利于擴大詞匯量,也不利于邊理解邊記憶。因此,學生的查字典習慣還有待培養(yǎng)。
3 建議
3.1 指導學生用新單詞自編自演小故事
根據(jù)目前我院所使用的教材和班級人數(shù),筆者把班上的學生分為8組,每組5~6人。在上新課前或上第一次課時,把課文后詞表中的生詞或課文中的單詞、詞組分成8組,每組學生就會拿到5~8個規(guī)定的單詞、詞組。讓學生用這些單詞在課后編一個2~3min的小故事,并在課堂上表演。這樣,在準備節(jié)目的過程中,每組的學生就可以很好地熟悉并記住他們所用的單詞。而在表演的過程中,要求非表演組的學生盡可能多地找出表演組所用的生詞,這樣既可以練聽力,也可以通過尋找而熟悉這些單詞。通過這個活動,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把枯燥無味的單詞記憶變成有趣的表演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課堂表演猜詞
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所要上的課文中的一些可以用于表演的單詞,但這些單詞不能讓學生知道。上課時,請幾個學生上臺抽詞,然后就他們所抽到的詞進行表演(不能說話),讓其他學生猜他們所表演的是那些詞。通過這個活動,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易于記住這些單詞,并且通過表演,使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
3.3 布置課內(nèi)外作業(yè)
充分利用課堂的最后5min。給每組學生指定3~5個單詞,讓每個組用所指定的詞編一個3~5句話的短文。該短文不要求一定符合邏輯;學生的思維活躍,通常會編出一些令人捧腹的短文,讓學生開懷大笑。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放松心情,在玩中學習。在課后,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學生課后隨意選至少5個單詞、詞組寫一篇短文,這樣不僅可以檢測學生是否學會并運用所用詞匯,還可以鞏固所學單詞,而且可以檢測他們的寫作情況,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3.4 利用多媒體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教學模式”中提出“各高等學校應(yīng)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yīng)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shù),特別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1]。因此,我們應(yīng)該對多媒體的快速、量大、直觀等特點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利用網(wǎng)絡(luò)搜索諺語、名人名言并配上相應(yīng)的圖片、音樂、動畫做成課件,這樣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利于記住所見過的詞、句。另外,我們還可以把所要學的生詞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課件,如同義詞、反義詞等的填空,聽歌填詞,聽或看電影片斷填詞等。比如我們在學習 “angel”這個單詞時,就可以用英文歌曲 “I’m your angel”制作成課件,歌詞中 “angel”一詞留空,然后把它做成動畫并配上一個正在飛行的天使同時進入,增強視覺效果。如果我們能夠把所制作的課件掛在校園網(wǎng)上,還有利于學生課后復習。
3.5 幽默詞匯教學
在講解詞匯時,離不開舉例,舉例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幽默。 在舉例時插入相關(guān)的笑話、幽默、習慣用語等,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加強學生的記憶力。例如,在學習“guidepost”、“fabric counter”、“smirk”時,我們可以用下面兩個例子:
The Reason of Being Late Teacher: 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 Every time I come to the corner, a guidepost says, 'School -- Go Slow'. A Kiss a Meter A very beautiful girl walked up to a department store's fabric counter (布料柜臺) and said, “How much is this” “Only a kiss a meter,” replied the smirking (嬉皮笑臉的) man assistant. “That's fine.” replied the girl. “I'll take four meters.” The assistant quickly measured the material, wrapped it and then gave it to the girl. Taking it, the girl turned and pointed to an old man standing beside?her. “My grandpa will pay the bill.” she said. 通過上面兩個例子,學生就會在笑聲中記住上面提到的三個單詞,這就是寓教于樂,幽默的魅力。
3.6 詞匯文化教學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比如表示顏色的詞,在西方文化中顏色的象征意義往往比較直接,一般是用客觀事物的具體顏色來象征某些抽象的文化含義。讓我們用“red”一詞來舉個例子,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祝活動或喜慶日子有關(guān),英語里有“red-letter days”(節(jié)假日)。但西方文化中的紅色(red)主要指鮮血(blood)顏色,而blood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奔騰在人體內(nèi)的“生命之液”。一旦鮮血流淌下來,生命之花也就凋謝。所以red使西方人聯(lián)想到“暴力”和“危險”產(chǎn)生了一種顏色禁忌,如red revenge血腥復仇,a red battle血戰(zhàn),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激烈的政治運動。而紅色是我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體現(xiàn)了中國人在精神和物質(zhì)上的追求。它象征著吉祥、喜慶,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紅娘”,喜慶日子要掛大紅燈籠、貼紅對聯(lián)、紅福字;男娶女嫁時貼大紅“喜”字,把熱鬧、興旺叫做“紅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單純進行詞匯教學,而且也要加強文化差異間的比較,重視語言文化差異及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正確地理解詞匯并有助于詞匯記憶。
3.7 加強學法指導
記單詞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但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事情,同時就算是你有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如果記單詞的方法不對,也是徒勞無益的。以下是筆者在詞匯教學中建議學生用的幾種方法:
3.7.1 分解單詞記憶法
利用單詞構(gòu)成知識對單詞的組成部分進行分解,找出其組成規(guī)律,按其組成規(guī)律記憶單詞。在平時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記憶詞匯時很少有學生使用這種方法,因此建議在教學時向?qū)W生介紹,某些詞的分解可以增加學生對詞匯的興趣。如對于單詞 legislate(立法)可以分解為leg+is+late;sanguine(面色紅潤的,血紅色的,滿懷希望的)可以分解為san(拼音三)+gui(桂)+ne(呢),我們可以想像為面色紅潤的陳圓圓問下人:“三桂呢?” 3.7.2 反義詞聯(lián)想法
同時記憶意思相反的詞,拓展詞匯量,如optimistic (樂觀的),pessimistic(悲觀的);go forward(進步),lag behind(落后);positive(積極),negative(消極)。
3.7.3 分類記憶法
把意義相近的詞放在一起記,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如關(guān)于格言的:adage,proverb,allegory,fable,dictum,maxim,motto,aphorism。關(guān)于欺騙的:deceive,beguile,betray,inveigle,dupe,hoax,bamboozle,delude,hoodwink,defraud,swindle, and cheat. 在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把碰到的詞給學生分類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在自學詞匯時也會習慣性地把詞匯進行分類,這樣有利于記憶。
3.7.4 構(gòu)詞記憶
利用構(gòu)詞法,通過分析詞根、前綴、后綴、派生和合成等記憶單詞,如respect——respectable——respectably——respectful——respectfully——unrespectable。利用構(gòu)詞法,我們可以由已知的詞猜出未知的詞的大概意思,有利于閱讀理解,有利于擴大詞匯量。
3.7.5 卡片記憶
自制單詞卡片隨時進行記單詞,卡片寫上難背的沒有記憶方法的單詞的詞形、詞性、詞義、音標、搭配、例句等。把這些卡片隨身攜帶或貼在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如上鋪的床板上,書桌上,廁所里等,有時間在上述地方出現(xiàn)時順便看一眼這些詞,就像認人一樣,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就記住了。
3.7.6 做題記憶法
通過做題來學習詞匯,可加深印象。在2007~2008學年下學期,筆者在所任教的2006級的C2、C4和C6班進行了試驗。從最后的結(jié)果來看,在詞匯再現(xiàn)方面,與未做過題的詞匯相比,學生對已做過的詞匯反應(yīng)更快,記憶更牢。因此,筆者建議學生多做詞匯練習。
3.7.7 閱讀記憶法
通過閱讀擴大詞匯量。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先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文章進行閱讀,然后再進行多題材的、難度逐步加大的閱讀。這種循序漸進的閱讀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成就感。另外,在閱讀中遇到生詞時,應(yīng)該多查查傳統(tǒng)的字典,而不是這些年來流行的文曲星。文曲星雖然方便、快捷,但是它缺乏傳統(tǒng)字典所擁有的特點:詞義解析全面,有習語、用法、例句等。我們知道不管是在中文還是英文里面,很多詞都是一詞多義的,要正確理解閱讀中遇到的生詞的意思,翻字典是有必要的,但還要理解上下文,通過語境理解所遇生詞的意思。就像朱光潛先生指出的“每個生詞都不能孤立地得到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上下文的關(guān)聯(lián)才得到它的確切意義”[3]。
4 結(jié)語 以上簡單地介紹了幾種學習詞匯的方法,但是不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zhì)量。指望一兩次就能把單詞記牢,那是不現(xiàn)實的。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對付生詞就像對付陌生人的面貌,你碰到一個陌生人,下定決心要把他記住:盯著他看一天兩天不放,就能把他記住嗎?他是一個活人,你要記住他,就得熟悉他的生活,看他怎樣工作,怎樣聊天,怎樣笑,怎樣穿衣吃飯,如此等等,久而久之,你就自然而然地熟悉他,知道怎樣去應(yīng)付他了”[3]。所以,背單詞一定要強調(diào)“反復性”,以做到事半功倍。以上所談是一些技術(shù)上的問題,但背單詞最重要的是有恒心。“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夠成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 [2]曹日昌譯.(德)H.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記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81-88. [3]朱光潛.活的方法和死的方法[J].英語學習,1978(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