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詞匯習得與詞匯理據
黃惠平
摘要:本文論述了英語詞匯習得的重要性以及傳統的英語詞匯習得法的不足之處,提出用詞匯理據習得英語詞匯,讓學生輕松學英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
關鍵詞: 英語 詞匯習得詞匯理據
Abstract: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puts forward using motivation to acquire English vocabulary,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learn English vocabulary without burden and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Key words: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motivation
英語詞匯習得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語言學家威爾金斯(D.Wilkins)說過:“沒有語法,人們可以表達的事物寥寥無幾,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事物。”英語詞匯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而英語的詞匯如此浩瀚,一個人想用一生的時間來記住所有的詞匯也是不可能的。其實,一個人需要掌握的詞匯量是有限的。然而盡管如此,英語詞匯習得仍讓我們中國學生頭疼。在如今的大學校園里,英語好似一個永恒的話題,永不乏味,永不會淡出校園的歷史舞臺。在校園里時常流傳這樣一句話,“現在考試考的就是英語,而英語考的就是詞匯,因此,攻克英語,必須攻克詞匯。”
詞匯在一個人的語言能力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詞匯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聽說讀寫譯各項能力的發展。學生的詞匯量越大,對語言輸入內容的理解能力越強,輸出語言材料時質量就越高。對那些英語底子不太好的同學來說,學習英語的坎坷之路如漫漫長夜,遙遙無期,永無盡頭!不禁感嘆,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學生看過多少的英語書,做過的英語試題成千上萬,簡直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學習精神更是“硬著頭皮,磨破嘴皮,厚著臉皮”,可英語詞匯的習得卻為何這么在地難呢?依我之見,恐怕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有關。
在傳統的英語詞匯習得中,我們常用的方法是:1. 拼讀記憶法。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記憶方法。拼,就是拼出某一個單詞的字母組成。如pen應當拼為p-e-n。讀,就是根據國際音標的標注讀出某一單詞。如pen應當讀作[pen]。2. 讀寫記憶法。這是一種嘴、手、腦并用的記憶方法,即邊讀邊寫邊記,以強化記憶。3. 循環記憶法。即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地記,而是一組詞一組詞地記,不斷循環反復。4. 常用記憶法。即集中時間和精力,反復背誦和記憶3000-5000個常用詞。這么做不僅單調枯燥、不符合認知規律,而且片面、耗費時間。學生學得沒勁,教師教得費勁。
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在英語詞匯習得中應用詞匯理據。
詞匯理據(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現象獲得名稱的依據,說明詞義與事物或現象的命名之間的關系。它包括擬聲理據(onomatopoeic motivation), 語義理據(semantic motivation),語源學理據(etymological motivation),詞的形態學理據(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以及邏輯理據(logical motivation)等等。
一.擬聲理據(onomatopoeic motivation):通過模仿動物等的發聲而形成擬聲詞
英語中有10%到20%的詞可以通過語音的模仿構成的,這種構詞稱為擬聲構詞(onomatopoeia)。Stephen Ullmann 把擬聲詞分為基本擬聲(primary onomatopoeia)和次要擬聲(secondary onomatopoeia)兩種。
(一)基本擬聲(primary onomatopoeia)指音與義的相似,引起音與音之間聯想,鳥獸之類動物的叫聲就屬于這一范疇。這類詞的發音表示意義,例如: cat----mew frog---croak hen----cluck等。這類詞可分為以下四種:
1、通過模仿人類的聲音構成的詞。如ha ha(哈哈),hello(喂),hi, ouch, oh等等。
2、根據鳥、動物以及昆蟲的聲音構成的詞。如crow (啼), quack, buzz, hiss, howl等等。
3、根據草、植物、暴風雨以及閃電自然發出的聲音構成的詞。如rustle, whisper, roll等等。
4、根據工具以及機器發出的聲音構成的詞。如tick, twinkle等等。
(二) 次要擬聲(secondary onomatopoeia)指音與某種象征性的意義發生聯想。如表示呼吸聲(breath-noise)的 sniff, snuff, snore, snort等;表示動作的迅速分離或移動(quick separation or movement)的 snip, snap, snatch等;表示爬行(creeping)的snake, snail, sneak, snoop等。 二.語義理據(semantic motivation)
通過事物之間的聯想, 進行詞義的引申和比喻。其主要方法有: 隱喻、明喻、借喻、提喻、類比等。 隱喻(metaphor)
隱喻是一種比喻,用一種事物暗喻另一種事物,它包括以下幾種:
形態相似。 如crane的本意為“鶴”,它的引申意為“起重機”。
功能相同。 如hand 的本意為“手”,它的引申意為“a helper (幫手)”,tongue的本意為“舌頭”,引申意為“language(語言)”。
性質相同。 如name 的本意為“名字”,它的比喻意為“reputation (名聲,聲望)”;cold的本意為“冷的、寒冷的”,它的比喻意為“unkind、unfriendly(冷淡的、不親熱的)”,如give sb. a cold look(冷冷地看某人一眼)中的“冷冰冰”的感受與cold(冷的)的含意是一樣的。snake in the grass (暗藏的敵人)
顏色相同。如rose的本意為“玫瑰”,它的比喻意為“玫瑰色”。
聲音相同。如roar的本意為“隆隆聲”,它的引申意為“怒吼”。 換喻(metonymy)
當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類似,但有密切關系時,可以利用這種關系,以乙事物的名稱來取代甲事物同乙事物,這種方式叫換喻或借代,如以bottle喻指wine(He likes wine), kettle喻指water(The kettle boils), 以the crown喻指royal affairs(He succeeded to the crown),以pen喻指auther(He was the best pen of the day),以Shakespeare喻指Shakespeare’s works(I am reading Shakespeare)等等。 提喻(synecdoche)
以一個事物的局部來代表事物的整體,或以一個事物的整體代表事物的部分,這叫提喻。如以bread代表food, 以 army代表soldier, 以sail代表 ship, 以 the smiling year代表 spring,以hand喻指person(A hand is needed here)等等。
屬概念與種概念互相喻指,也是一種提喻,如以a creature 代表a man, 如He is a poor creature (他是一個可憐的人); 以cut-throat 代表assassin。
英語中不少詞原表示物質材料的概念后用來喻指該物質材料制成的東西,如willow原指柳木,可用來指棒球或板球的球棒(bat), copper原指銅,可用來指銅幣 (coin)。
在現代英語中提喻法也用得比較普遍,如以Wall Street(美國紐約市的一條街)代表美國壟資本,以the Kremlin(克里姆林宮)代表蘇聯政府,以Bonn(原西德首都)代表西德政府,以the Pentagon(美國國防部的辦公大樓)代表美國國防部等。
類比(analogy)
類比構詞的特點是仿照原有的同類詞創造出其對應詞或近似詞,如由marathon一詞類比而成出telethon(馬拉松式電視廣播節目),talkthon(馬拉松式談話或座談節目);再如由chairman一詞類比而成出chairwoman(主席), chairperson, chairone(主持人)。類比構詞大致可分成以下幾種:
色彩類比
色彩類比主要通過表示不同顏色的詞類比出新詞新語。由 blue-collar 或white-collar workers(藍領或白領工人)類比出 gray-collar workers(灰領工人,指服務性行業的職工),steel-collar workers(鋼領工人,指機器人);由black list(黑名單)類比出white list(白名單,指準予上演的短劇等的名單)和grey list(灰名單,指非明文查禁但仍屬不合法的人或物);由the Black Panther(黑豹黨)類比出 the Gray Panther(灰豹黨,指反對年齡歧視的老年退休職工組織)和the Green Panther(綠豹黨,指要求保護環境的激進分子);由 Green Berets(綠色貝雷帽,指美國的特種部隊)類比出Brown Berets(棕色貝雷帽,指一批美國墨西哥人中的激進派)等。
數字類比
由數字類比構成的詞,有的數字不變,只變動被修飾語;有的被修飾語不變,只變動數字。屬于第一種情況的詞,如First Mother(第一母親, 指國家元首的母親),First Family(第一家庭,指國家元首的一家)均系與First Lady這個原形類比而成,First Lady已為詞典所收錄,作“第一夫人”解,指國家元首的夫人;the three P’s(peace, petroleum, Palestine三詞的縮略,指由中東局勢所引起的三大問題),the three I’s(inflation,interest rate,impeachment三詞的縮略,指通貨膨脹、利率和彈劾)均仿照the three R’s(reading, writing, arithmetic指讀、寫、算三種基本能力)構成。
近似類比
這種類比指的是類比詞之間有一個近似點,根據這個近似點推此及彼。如學cultural tour(文化旅游)這個詞時,可以類比出seeing tour(光觀旅游), convention tour(會議旅游), business tour(商務旅游), special interest tour(專題旅游); 學generation gap(代溝)這個詞時,可以類比出development gap(經濟發展的差距),production gap(生產上差距),credibility gap(信用差距),missile gap(導彈發展上的差距);學environmental pollution(環境污染)時,可以類比出eye or visual pollution(視覺污染),noise or sound pollution(噪音污染),cultural pollution(文化污染),graffiti pollution(涂寫污染)等。
通感(synesthesia)
通感即五官貫通起來。從視覺(vision)到聽覺(audible),如clear(清晰的)→a clear sound(清脆的聲音);從聽覺(audible)到視覺(vision), 如loud(大聲的)→loud color(過分花俏的顏色);從味覺(taste)到聽覺(audible), 如sweet(甜的)→sweet music(優美的音樂);從觸覺(touch)到味覺(taste), 如sharp(銳利的)→sharp smell(刺鼻的味覺)等。
三.語源學理據(etymological motivation)
像人一樣,單詞也有歷史,也有過去;也正如人一樣,有些單詞的歷史比其他單詞的歷史更有趣。了解單詞的歷史有助于記憶單詞,有助于把記住的單詞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會話、寫作中去。如boycott(聯合抵制)源自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查爾斯?坎寧安?博伊考特)。1880年,查爾斯?斯圖爾特?帕內爾(Charles Stewart Parnell)企圖打破愛爾蘭外居地主的束縛,他倡議:凡是占領佃戶戶交不起地租而被收回的土地的人應該受到懲罰,“好像是他患有麻風病一樣把他與自己的同類隔離起來”。不久,帕內爾的話在俄內伯爵(Earl of Erne)的土地上被應驗了。佃戶由于交不起地租,因此請求伯爵降低地租,但是遭到了管家查爾斯?坎寧安?博伊考特的拒絕。為了報復,佃戶們就應用了帕內爾提出的政策,他們不僅拒絕收割莊稼和耕種土地,而且還扣留博伊考特(Boycott)的食物和信件,當街羞辱他,并且威脅他的生命。他們對Boycott的處置變得非常有名,結果,報紙就用Boycott這個名字來代替任何非暴力的抵抗做法。今天,boycott指“聯合起來拒絕使用、購買或經銷以示抗議、不滿或作為強制的手段”。又如narcissism(自我陶醉、自戀癥)源自于希臘神話,那西塞斯(Narcissus)是一個美少年,他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倒影。當他試圖擁抱自己的影子時,他溺水死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說,那西塞斯是愛上了自己的雙胞胎妹妹,她的雙胞胎妹妹死后,他就坐在池塘邊上看著自己水中的影子,直至憔悴而死化為水仙(narcissism)。再如kowtow(叩頭、討好)。葡萄牙商人在廣州外建立商埠以前,古代中國人對西方幾乎是一無所知,他們把皇上看作是上天派到地球上的代表。接近皇帝的人必須跪到地上磕頭,以示謙卑。這被稱為“kowtow”,來自漢語“磕頭”。作為動詞,英語中沿用了它的原意,但是英語中還有一個比喻義,即“討好”。
四.詞的形態學理據(morphological motivation)
從詞的形態學上講,大多數簡單的詞是無理據的,但核心詞一旦與其他語素構成派生詞或與其他詞構成復合詞就變得有形態理據,如sleep→ asleep, read→ readable, cloud→ cloudy, fun→ funny, translate→ translation, declare→ declaration等。這是因為這樣一來這些詞就可被分析。
五.邏輯理據(logical motivation)
邏輯理據是指通過研究詞本身的內部關系,詞與詞之間的外在聯系,從中找出記憶的規律和途徑,進而啟迪人們邏輯思維有能力,運用已有的詞匯、知識和經驗,去熟記和增加英語詞匯,防止遺忘。因此, 我們在英語詞匯習得時可以用詞本身所具有的內在關系、意念關系、邏輯推理來擴展詞匯量。如學過英語的人大都會說“spring(春), summer(夏), autumn(秋) and winter(冬)”, 但很多人不一定會說“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但是一旦人們知道“立春”是“春天開始”,那么他們就會推知Spring begins(立春), Summer begins(立夏), Autumn begins(立秋)和 Winter begins(立冬)。又如學scan, twin, crest, dangle, slog等詞時,我們就會發現scan是由s+can, twin是由 t+win, crest是由 c+rest, dangle 是由d+angle, slog是由 s+log組成,我們可以利用字形上的聯系,強化我們的記憶,減小遺忘。再如學horsefeathers這個詞,我們可以分成horse(馬)+feathers(羽毛)兩個部分來記; poppycock可以分成 poppy(罌粟花)+cock(公雞);我們知道馬的身上是不可能長出羽毛,而罌粟花也不可能長在公雞的身上,所以這兩詞的含義是“胡說”和“胡扯、廢話。
學習詞匯的技巧有許多,講授詞匯也有策略存在,哪個最好,哪個最適合,還要靠教師和學生自己去發現。有的人發現從別人那里學來的生詞記得最牢; 有的人喜歡在生詞下劃線以突出這個詞,從而記住它; 有的人感覺用母語解釋記憶最持久; 有的人擅長一遍一遍朗讀,認為這樣才記得住。所以,我們提倡使用多種方法,充分利用學習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
參考書目: 《英語詞匯學》編者: 陸 國 強 《英語詞匯學教程》 編者: 汪 榕 培 《英語詞匯強化》 編者: 丁 大 剛 《英語詞匯邏輯記憶法》 編者: 黎 學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