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工科院校英語教師教學觀念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未知
摘 要: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指出地方性工科院校英語教 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才能優化大學英語課堂,發揮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大效能。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觀念;調查與研究;更新
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作為高校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一方 面是大 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另一方面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 所以,了解目前地 方性工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環境下的教師教學觀念現狀,對于指導他們盡快適應新的教 學模式,更加有效地優化大學英語課堂,發揮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最大效能非常有益。鑒于 此,筆者從教學觀念這一角度入手,在調查分析廣西工學院大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 出了一些應對策略,旨在為優化地方性工科院校大學英語課堂及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提供可 參考的依據。 一、調查形式與內容 本次調查以問卷為主。調查對象是我院大學英語教師。被調查的教師中有助教、講師、 副教授,學歷包括學士及碩士,下發問卷32份,收回有效答卷30份。由于條件有限,調查對 象的覆蓋面不大,有些數據可能只反應局部地區的問題。 調查內容是教師教學觀念,問題涉及四個方面,即:1)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及其教學內 容的認識;2)對教學方法的認識;3)對教學手段的認識;4)對教學評估體 系的認識。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課程設置及其教學內容的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90%的教師認為,當前大學英語課程只開設精讀和聽力兩門課,比較單一, 不僅不能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需要,更不用說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與綜合文化素養,以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了。而且,由于受到大學英語教材和學??陀^條件等 的 影響,70%的教師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仍是完全照搬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任務是解 釋 課文內容以及表達該內容的語言難點,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傳授跨文化交際、英漢翻譯與 寫作等方面的知識。正是由于缺乏充實的教學內容,致使學生學習熱情減退,學習動力下降 ,在具體使用英語時更是一籌莫展。 2.教學方法的調查 結果表明,許多外語教師基本上沒有經過教學法的培訓,50%的教師上起課來是“以前教師 怎么教我也怎么教”,33%的教師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幾乎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 情 況和需求。即便有些教師自學過或接受培訓過教學法,但將教學法理論運用于實際教學中者 甚少 。令人吃驚的是,竟有75%以上的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語法 翻譯法”。由于種種原因,如學生的實際水平 、教師的語言功底、有限的時間、學生的數量、考試的壓力等等,教師和學生最終還是發現 “語法翻譯法”更“貼近實際”。 3.教學手段的調查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外語教師能接受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大學英語教學。這充分說明設計大學課程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僅能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 絡的英語軟件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與條件,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 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還可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 。 4.對教學評估體系的認識 70%的外語教師認為,在大學英語教學評估體系中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都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但是,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仍然為各種考試所困擾。在課堂上大搞應 試教學,而不是把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用在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上。后果就是不但沖擊 正常教學,也沖擊考試本身,影響考試的評估。 三、啟發與建議 1.更新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課程是教師和學生的中介,教師和學生都是圍繞課程進行一系列教學活動的。教育內容的改革,集中表現為課程的改革。因此,教師作為課改的實踐者,必須更新觀念,大膽 探索。優化課程結構,就是要構建一種既有知識傳遞、知識操作和知識創造,又有能力培養并“適 合于人的發展”的現代課程體系[1]。 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的,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完成這一教學內容并達到這一 教學目標的需要。具體地說,就是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 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以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 充分的訓練和提高。這方面,有的學者在分析現行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的弊端和大學英語課程 體系改革認識上的兩個誤區后提出一些構想并進行了嘗試。 (1)“3+1”新框架構想。將大學英語分為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個階段,教學重心放在基礎階段,一、二年級前三個學期安排英語必修課,第四學期開設英語技能訓練選修課,選修課設“英語會話與 聽力”、“翻譯和寫作”、“英語跨文化交際”等。這種“3+1”的構想是從教學內容 和課程體系的角度考慮的,比較能夠兼顧到學生的語言基礎和語用能力兩個方面。 (2)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專業化。“所謂公共英語教學的專業化就是指大學公共英語的教學方式可以借鑒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除了語言技能的訓練以外,還應該用英語開設知識性和研究型課程,就如同專 業英語開設的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西方文論、外語研究方法論等課程一樣”[2] 。這將 從教材的編寫到課程設置等很多方面,改變我們傳統的“以一本教材打天下”、“以語言技能訓 練和語言知識傳授為主體”的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和“培養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 說、寫、譯能力”的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方式等教學觀念,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培 養既具有專業水平又會外語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