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題的大學英語任務設計與自主學習能力研究
未知
摘 要:主題教學自主學習模式以人本主義,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為基礎,旨在通過科學有效的語言學習任務設計,將課堂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融為一體,通過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責任和正確的學習策略訓練,使學生在自我學習評價和反饋中提高學習動機,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我效能。 關鍵詞:大學英語;任務設計;自主學習;動機 一、引言 隨著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學生外語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學習素質更是不容忽視。然而,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一些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課堂教學還是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以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為宗旨、以教壓學、強調結果的教學模式中,忽視學生的認知特征和主體作用,造成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我管理學習能力缺乏,學習效率和學能低下。改善當前大學生的外語學習狀況,提高他們的動機水平和培養他們的學習素質,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 為此,筆者在哈爾濱學院外語學院專業2004級本科生中進行了外語教學主題任務教學試驗研究,旨在通過基于主題的科學的任務設計和目的明確的交際活動,創造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把握有效的學習策略,發揮自我認知優勢,主動承擔學習責任,從被動填充到主動求知。經過兩年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自主學習與外語主題任務設計的涵義 自主學習的概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的涵義從廣義上講,是指管理和組織個人學習的能力(Holec,1981),是學習者對自我學習做出獨立決策和實施決策的過程(Dickinson,1987)。因此,自主學習的前提是學習者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并能夠為自己的學習主動接受并承擔責任。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習者能夠對學習進行正確反思和評價以及對學習過程進行有效控制(Lihle,1995)。 基于主題的任務設計,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主題教學把學生組織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安排綜合語言知識訓練,讓學生體驗主題性經驗的同時,完成圍繞該主題的語言學習任務。 那么,教師又是如何通過語言任務設計幫助學生改變動機,增強學習責任感和有效反思學習過程的呢? 劉潤清(2003)認為,基于主題的任務型教學的優勢在于內容主題的趣味性和交際目的的明確性,通過設計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活動程序,能夠激發學生運用語言的熱情并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他認為,良好的語言任務設計應具有以下特征:1)能夠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2)能夠教授學生相應的語言學習策略;3)能夠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4)能夠引導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 三、實驗方法 1.實驗對象 2004級專業英語學生,人數為3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8人,年齡范圍是19~21歲。 2.實驗步驟 (1)學習材料的選擇 在主題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生和教材圍繞“主題教學、自主學習”而相互作用。教師對學習材料的選擇要本著主題集中,語言信息輸入和輸出相互強化,語言材料豐富,突出學習策略指導的原則。因此,我們選擇了由虞蘇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綜合英語教程》為學習材料。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既利用教材,又不依賴于教材。 (2)任務設計程序 圍繞每一個主題單位,教師將任務劃分為七大板塊模型,即聽力(輸入)—頭腦風暴(加工)—口語表達(預備輸出)—主題寫作(輸出)—自評互評(評價反饋)—修正提高—填寫學習日志(自我監控)。 以《綜合英語教程》第四冊第二單元“太陽總是從哪里升起”為例,該單元的主題是“自然現象及自然景觀的描述”。首先,教師通過聽力材料,輸入相關語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輸入語料以“頭腦風暴”的形式進行加工,將自然現象和可用來描述在某種自然現象中的個人感受的語匯進行分類、整理和快速記憶。之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針對具體題目,如“日出美景”進行討論表述,結果可以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分別以代表發言的形式進行陳述。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該主題進行自由寫作。內容可以參考該單元的閱讀材料或由教師補充,教師輔以寫作技巧指導和過程控制。 在接下來的評價反饋環節,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提供相關的評價標準,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 評價標準可以包括:1)文章是否包括全部要求了解的內容?2)文章的主要觀點是否陳述清楚?3)給出的例證是否支持文章的觀點?4)有無拼寫錯誤?5)有無語法錯誤? 最后的環節是文章的修改。修改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生可以就寫作中的問題和觀點提出不同意見。教師提出建設性修改方案,并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日志的填寫,學習日志應記錄學生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完成時間和經過評價反饋存在的問題。 (3)主題任務設計評價 圍繞主題的任務設計是以完成交際性活動任務為目標的,寫作任務是該系列任務的最終目標,即語言輸出活動的終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以完成語言交際任務為目標,以解決語言交際問題為活動前提,通過小組活動和競爭手段,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機水平和學習責任感。從任務學習語料的內容來源看,學生更多地取自個人經歷和利用個人想象,因此成為交際活動的啟動者而非被動應對者。通過主動建立有意義的自我感興趣的課堂交際互動模式,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得到有效轉變。自由寫作的評價和反饋可以在強化學生寫作技巧的同時,引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批判性反思。學習日志的填寫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學習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主題任務教學的優勢在于突出了以主題內容為主線,以技能培養為手段,以能力獲取為宗旨的教學理念,遵循了語言輸入—吸收加工—語言輸出這樣一條科學的語言學習規律,同時本著語言學習從整體到部分的基本原理,圍繞主題教學從不同側面,用不同語言材料不斷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使學習更富有意義和趣味性;最后將反思、反饋引入課堂,有利于師生雙方教學和學習策略的相互調整。自評、互評和教師終評相結合,增強了學生對學習過程和自身認知活動的了解,提高了自我效能。 四、試驗結果 1.數據采集 為了有效地評價實驗前后學生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考查實驗是否取得了預期的效果,我們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分別在實驗前和實驗后進行數據采集。該問卷的評分為5分制,分值高低代表學生對該行為的認可度。 5——非常同意;4——同意;3——說不準;2——不同意;1——極不贊同 人數:30人
(3)管理學習的能力增強 在主題任務教學模式中,學生被賦予極大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決策空間。目標的選擇、認知模式的選擇和學習策略的選擇都由學習者自主決策,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學習過程管理的水平。學習日志的建立使學生有機會對學習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指導和自我強化,自主學習充分融入主題任務教學之中,相輔相成。 (4)自我效能的提高 從14和15兩道題目來看,學生在實驗后的均值都在4分以上,說明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有大幅度的提高。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對于學習過程的自我感知和把握有所加強,這有助于學生選擇正確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論 主題任務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的任務設計賦予了學生更多的學習責任;通過正確的學習策略訓練和積極的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在自我學習評價和反饋中獲得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主題任務的科學設計程序,任務指令語言的清晰和策略性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的主動參與以及作為語料來源的交際活動發起者的身份等,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動性和活力,充分展現了教育過程的參與性、自發性、滲透性和自省性。因此,我們認為,該模式的實施不失為當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改善學能狀況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