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基于新課程中小學英語合作研究教學的反思
于學軍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合作探究弊端教學反思
論文摘要:合作探究教學是新課程初中英語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體現了關注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新理念。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終極目標則是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全日制義務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正是基于這樣的教學要求,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頗受廣大師生的推崇。
不過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參加觀摩教學活動過程中發現,在使用該種教學模式時,更應該揣摩其中的教學思維,將課程教學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有機地融入合作探究過程之中,讓合作探究呈現形式豐富多彩、學生主動參與、教師主導推進等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在嘗試運用該種教學模式時,應該在尊重學生語言學習認知規律和個體發展差異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任務探究為合作內容,多元合作為探究形式來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增強學習體驗,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這應該是我們值得反思的教學話題。
1.打破合作探究形式“大一統”,倡導多樣化合作
小組合作探究是我們在教學中運用最多的一種模式。該種模式無疑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有人文性和積極性。但在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這種大一統的形式也有其弊端,其最主要的是使得課堂合作探究的形式單一,容易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這種形式再被長期使用后,學生也會感覺枯燥,難免使他們產生一種厭煩的學習心理。這應該是我們值得反思的問題。
某位教師在教學《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時,就“Reading”環節的教學,采用了合作探究形式:首先,是學生集體朗讀,讓后小組討論文章的主要內容。其次是,按照“What”(是什么)、“Why”(為什么)、“How”(怎么樣)的思路再次進行合作探究。最后,要求學生借助小組學習力量完成教師布置的思考探究題目。在整個教學中,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始終是不變的探究形式。這樣的合作探究會產生如下主要問題:①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難以真正獨立思考;②不利于真正發現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存在問題;③單一的形式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呆板,缺少生機。
教無定法。對此,筆者以為,我們可突破小組合作探究形式,不拘一格地運用同桌討論、師生互動、角色扮演、情境再現、游戲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始終帶著新鮮好奇的心理去樂于合作和積極探究。這種多樣化形式應該注意:①優化文本內容,圍繞文本內容設計合作探究形式;②鼓勵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帶著問題進行合作探究;③教師應深入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注意發現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存在問題,以便及時矯正。
2.摒棄合作探究主體“被合作”,激發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合作探究的主體,也是課程教學的核心力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鼓勵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增強體驗,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尤其可見,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應該是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內驅動力”。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學生“被合作”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成了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大“頑疾”。 學生被合作,不僅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的激情和興趣,還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認識誤區: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這也就容易使得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缺失,并未能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筆者曾經觀摩過某位特級教師的《牛津初中英語》8A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一堂公開課。在該堂課的教學中,教師完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甚至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創新精神。該教師主要采用了:①鼓勵學生在自主閱讀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挑選自己認為歸納最好的語篇大意,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②建議學生運用文章中的詞匯來概括好朋友的性格特征,像generous、helpful、humour等;③根據文章的示例,要求學生思考:What’s the character of you best friend?④鼓勵學生就班級中某位同學做簡單描述,讓學生猜測該同學是誰。
我們在對教學中存在的合作探究主體"被合作"現象進行反思時,首先應該注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和任務目標要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最近發展區域內進行合作探究。其次是優化合作過程和方法,還學生學習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最后,運用激勵性評價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3.抑制合作探究過程“自由化”,發揮教師主導性
課堂教學需要一定的自由。這也是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前提條件。但這種自由應該是有一定的限度,即在教學任務范圍之內進行探究,完成學習任務。盡管學生是合作探究學習的主體,但在課堂教學中仍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離開了教師的教學組織,必然會陷入毫無目標的自由討論,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也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現象。
這種合作探究過度自由化,一方面,容易使得課堂教學缺少明確的目標性,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難以勝任問題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失控,教師難以把握。這種現象也已經引起了廣大教學專家的注意。該現象不僅會使得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出現泛泛而談的怪現象,還會使課堂教學目標難以實現,影響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前提下,對他們的合作探究予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使他們在任務教學范圍之內能進行有效地合作探究,提高學習的效果。
筆者以為,抑制合作探究過程的“自由化”,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下幾方面不可忽視:①優化合作探究任務,選好合作探究話題,讓學生能夠有話可說,有事可做;②限定合作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多采用交差探究的方式來完成多項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某個問題上能夠探究地深刻細致;③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引導學生正確地探究問題,以培養他們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④注重對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的指導,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能夠自然地予以運用,以提高合作探究的目標性和實效性,也為克服過渡自由化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教師是合作探究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應該發揮好主導作用,鼓勵學生在語言學習認知過程中適時適度合作,讓探究成為他們合作學習的升華。教師反思合作探究教學,具有如下意義:①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②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③培養學生團隊學習精神,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可以這么說,對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反思就是教學策略不斷調整和發展的深化。
[1] 伊正幫.如何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N].英語周報(教師版),2009年2月18日
[2]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 施華能.關于新課程初中英語教學的反思[J].考試周刊,2008年第53期
[4] 韓燕娥.新課程改革英語另類教學反思[J].當代教育之窗,2009年第12期
[5] 裘紅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