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研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朱國涉
時代在呼喚創造型人才,作為輸送人才的主陣地——學校,就需要與時俱進。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發展學生主體能力、回歸學生主體地位,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其需要達到的語言技能是要靠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作為英語教師,就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一、在課堂教學中,貫穿 “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體現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了教育理念的人文性。新教材的內容貼近現代生活,涵蓋了名人、音樂、體育、友誼、文學藝術、文明禮貌、飲食文化等富有時代氣息的話題。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且要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想、文化意識的發展,要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要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學過程要為整體提高人文素養及人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例如,NSE Book 5 Module 6 Unit 1 Warming up部分談到了日常生活看到的錯誤行為:亂扔垃圾、公共場所抽煙及污染環境。根據此話題,設計問題: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behavior? 簡單而貼近生活的問題加上圖片提示,學生的反應熱烈,很快切題。
——I think they are doing something wrong.
——I don’t think he can throw rubbish on the ground.
在學生思維活躍的時候, 馬上給出問題: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are traveling?學生在討論他人不良行為時,把視線拉回到自己身邊,思維豁然開朗,語言也因話題的貼近生活而流暢:…As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especially as a key middle school student, we should keep the social rules, should keep public places clean, and should protect the surroundings and make our school more and more beautiful…雖然只是幾句口頭表達,雖然Warming up只是一個單元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學生有了“Green School”的概念,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在有形的語言鍛煉中無形地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以人為本” 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的小環節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二、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任務型”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突出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體現語言學習的目的性、實踐性。作為教師,我避免傳統而單純地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而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成師生互動的模式,把時間讓給學生,給學生提供思維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 因此,在課堂活動設計時,我依據教學要求,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任務”,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目的。并讓學生通過逐級設計的“任務”,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例如,NSE Book 1 Module 8 Unit 2 writing and speaking主要是使學生通過對本課閱讀文章中描述人物不同習慣的內容的學習,達到能夠由描述自己過渡到描述同桌,并形成一篇小文章。為實現在用中學,因用而學,學用結合,學而能用的目的,我是這樣設計Task 1:
T: Here is a very simple chart.
Talk about things you like and do.
Things you like Things you do
You (name) books, read,
Your partner (name)
Your friend (name)
On the left——things you like. On the right——things you do. For example, me, “I like books. I usually read novels or magazines after dinner.”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nd do.
Task 2:學生填完表格后,練習用完整的句子表述,我請不同組的學生談論自己喜歡做的事和正在做的事。
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I often play it after class.
T: Exchange your chart with your partner, read his or her answers in full sentence.
S: My partner Wang Meng likes playing football. He often plays it after class.
學生在談論過程中領會了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運用,使學生可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描述朋友。
Task 3: 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your friend? Go and ask him/her “what do you like or do, what don’t you like or to do?”
學生興趣高漲,紛紛拿著表格去詢問自己的朋友的不同愛好、習慣,并認真做好了記錄,為形成文章做了鋪墊。
Task 4: Now, write down what you said just now, like … My friend’s name is…, He/ She likes…, He /she usually…, He / She doesn’t like…, He/she never …
經過前面多項訓練之后,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路,此時的寫作是水到渠成。
T: Now, I’d like to hear some of your descriptions.
S: My friend ’s name is Long Ya. She likes singing and she usually buys CDs. She doesn’t like playing football. She never eats unhealthy food. …
學生紛紛描述自己的朋友,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也使枯燥的寫作變得簡單化,條理化,科學化,同時實現了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另外,我們在設計各項“任務”時應注意:“任務”要有明確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要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發展語言技能;要能夠促進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發展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課標》多處滲透了創新教育的思想,它提出“外語的教學必須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高中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積累,加強教學實踐,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敢于突破陳規、有所創新,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于質疑,大膽想象,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要會想、會學,要有敢于開拓、創新的精神。筆者在新教材教學實踐中,較多地設計了開發學生心智的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NSE Book 4 Unit 2 Module 8,討論完課文后要求學生:Create a new festival. 任務布置下去,學生的思維如放飛的風箏,思維的線拉得很遠:
——I want to create a Boy’s Day in summer, because I like swimming, and there should be a swimming competition every year. I’m sure to win the game…
——I want to create a Tree-protecting Day. Though there is a Tree-planting Day, but people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protecting trees, they cut them without knowing their importance to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需要指出,在此類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作為學生創造意識的啟迪者,我們不必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過多的評價,也不必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要求太高。我們要鼓勵并盡力促成學生的思維流暢、語言流暢。只要學生的觀點合理,有創意,沒有不良的思想傾向,我們都應給予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才有可能。
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并適時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
新《課標》下的教材,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但在課堂上,如何較好地演繹教材貼近生活而相對時尚的話題,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何提高課堂效率等等,實際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呼喚著我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要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課堂教學中,尤其是聽說課和閱讀課的教學中,電腦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NSE Book 3Unit 1 Module 5聽說課中,Warming up提到了七種音樂類型。如果說每個學生都熟悉7種音樂類型還好,學生還能有話可說。怎么辦?教學的要求使大家想到了多媒體課件。于是,動手制作課件,把每種音樂類型的不同特點放進課件。課堂上,有形有聲的材料為學生創設了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好處:“它能使教師的教學顯得有形有色、有聲有趣,能有效地營造學生研究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變單一接受為綜合接受,變抽象為具體,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問題,加快了學生認知、理解、內化的速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教學的需要,精心設計、制作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的各種課型的多媒體課件。
新《課標》的實施,是中學英語教育的一次重大變革,也對英語教師提出了重大課題。為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我們要勇于面對新的挑戰,勇于轉變觀念,勇于轉變角色,不斷學習,不斷實踐,認真思考,認真總結,不斷探究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努力構建協調、和諧、互補的新型師生關系,不斷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使高中英語的課堂能真正成為學生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提高終身學習能力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