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閱讀技能培養體系的發展
蔡正棟
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是教材編者和語文教師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研究閱讀技能培養策略,則是教材編者和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閱讀技能的培養提出了具體要求:“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因此,各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都細化了語文閱讀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如洪宗禮主編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下文簡稱“洪編教材”),在構建語文閱讀技能培養體系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一、充滿哲理思辨:閱讀技能培養新設計
在閱讀認知過程中,要進行文字辨認、詞義理解、句子加工、篇章分析等各種技能活動。閱讀技能的培養途徑、方法和手段,需要用哲學的眼光來審視,才能改變閱讀教學中常常把繁瑣的分析和機械的訓練誤認為技能培養的狀況。洪編教材,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缺少整體閱讀思想的指導、閱讀教學效率低下的痼疾,采用“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編寫體系,在整合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構建了閱讀技能的培養體系。
1.在語文技能協調發展中優化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改變過去諸多教材以單一內容為主線的編選體系,洪宗禮把它概括為“一本書,一串珠,一條線”。“一本書”是說把聽、說、讀、寫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結構的教學體系。“一串珠”表示教材每個單元像珠子一樣,都是聽說讀寫思的“集成塊”。“一條線”是說單元相互連貫,教材是聽說讀寫思訓練的多股交織的“集合體”。在整套教材、單冊課本、教學單元乃至單篇課文中,都能將讀、寫、說、綜合實踐以及有關知識巧妙地融為一體,用閱讀來帶動寫作、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等活動,同時又以寫促讀、以說促讀,優化閱讀技能的培養。
2.在教材結構元素中突出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結構包含范文系統、知識系統、助讀系統和作業系統等四個系統。其范文系統多用主題合成單元,如“長征之歌”、“至愛親情”、“金色年華”、“民俗風情”等,有助于學生對同類題材作品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對朗讀、誦讀和速讀等閱讀技能的培養不無益處。知識系統融入單元前的導讀、課文后的探究練習、專題學習及附錄當中,知識的積累引導閱讀、促進閱讀,促進閱讀技能的訓練。助讀系統,課文的注腳、富有啟發性的讀中評注、九年級上下兩冊中十一個單元的“學會讀書”系列所介紹的讀書技法和策略,對閱讀技能培養有著直接的幫助。作業系統,整套教材每篇課文的作業,都有閱讀技能訓練的因素,很多閱讀技能訓練還明確了訓練方法和要求。
3.在教學關系的辯證處理中促進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試圖對語文教學作全方位、多側面的研究,對語文教學中的諸多矛盾關系作辯證分析。例如:教材閱讀技能的培養,在單元編排中都有分與合的問題。從分的角度看,單元內的講讀、扶讀、自讀,構成了一個從“教”到“不用教”的上升螺旋。從合的角度看,每個單元螺旋都是一個多種閱讀技能的“集成塊”。再如:從度與量的把握來看閱讀技能的培養,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必須適合青少年的認知規律、年齡特征和思維狀況,不能脫離學生實際需要和可能。教育學家凱洛夫提出量力性原則,贊可夫提出高難度的原則。單元內精讀、略讀、誦讀三類課文的選擇難度遞減,既注意量力,又注意難度,能夠讓學生達到“最近發展區”,使學生通過閱讀技能的提升逐步擺脫對教師的依賴,促進閱讀技能的培養。
二、觀照閱讀方略:閱讀技能培養新范例
閱讀技能是閱讀方法論的重要內容,可分為普通閱讀技能和專業閱讀技能。普通閱讀技能適用于各種閱讀材料,它包括基本的閱讀技能(精讀和評讀)、常用的閱讀技能(略讀和瀏覽)、高效的閱讀技能(默讀和速讀)、突破性的閱讀技能(問讀和查讀)等等。培養普通閱讀技能通常采取篩選信息、概括信息、猜測閱讀、比較閱讀、對話閱讀、整體閱讀等策略。洪編教材中普通閱讀技能培養有著清晰的思路,共設計了閱讀和寫作的基本技能訓練點35個,解決了閱讀訓練序列問題。
1.教材的知識系統提示閱讀技能的養成方法
洪編教材在七、八年級作業練習中在分散介紹閱讀要求、強化閱讀技能訓練的基礎上,集中安排十一個單元,突出閱讀學知識介紹和閱讀技能訓練,成為“學會閱讀”系列單元,作為九年級學習的重要內容。九年級下冊五個單元“學會閱讀”系列較詳細地介紹了普通閱讀技能培養方法。從信息獲取方式角度看,有默讀、略讀、精讀、速讀等方法;從信息反饋策略角度看,有質疑閱讀、感悟閱讀等方法,既有顯示思維流向的“發問”,又有反映語言再現能力的“復述”;從信息處理形式角度看,有圈點、批注、提要、撰寫心得等多種方法;從信息儲存途徑角度看,有熟讀成誦和摘記卡片等形式。
2.教材的范文系統引導閱讀技能的培養路徑
范文系統循環編選教讀、扶讀、自讀課文,精選和編配一定數量的扶讀課文,作為閱讀學習過程中由教讀到自讀的中介,助以讀中提示,為教讀的“舉一”過渡到自讀的“反三”架設橋梁,這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洪編教材“單元合成”在扶讀課文編排上注意選文的特殊要求,其內容比教讀課文略淺,但又比自讀課文稍深;語言表達形式上與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有明顯的類似處。扶讀課文的讀中提示多采用評點式和鑒賞式,把課文的重點內容、語言知識、篇章結構等分析過程都展示給學生。教師引導學生自覺地借助扶讀課文的助讀系統,根據讀中提示“尋文覓路”,從接受教師的啟發逐步過渡到獨立的自主閱讀。
3.從閱讀的質和量上保證閱讀技能的目標達成
洪編教材除介紹“走進圖書館”、“網上閱讀交流”、語文實踐活動等課外閱讀學習方式外,還重點安排了“名著推薦與閱讀”。名著薦讀將整本書的閱讀引入課堂,打破歷來課堂上讀單篇文章的慣例,擴大了語文學習資源,逐步培養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能力。洪宗禮主編的《語文讀本》倡導“高級閱讀”,即閱讀文本所反映的水平要高于閱讀者的水平,因為學生閱讀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如果同他們現實的生存狀況基本接近,從某種意義上看,只是一種“同級閱讀”。從閱讀技能訓練角度看,則近乎機械的重復訓練。《語文讀本》內容,有的與課文內容相聯系,有的與課文某些寫作方法有共同點,有的選用課文作者的其他文章,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聯系起來,用課外閱讀加深和補充課內的閱讀。 三、呈現人文色彩:閱讀技能培養新藍本
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閱讀不僅要具備普通閱讀技能,還要有符合語文學科特點的、能夠體驗文本情感的專業閱讀技能,如朗讀與誦讀、悟讀與賞讀、用讀與寫讀等等。語文的特殊性決定了要有適用于專業閱讀技能的培養策略,如感知積累以培養語感的閱讀策略、喚情融情以體驗情感的閱讀策略、引發審美以欣賞意境的閱讀策略等等。洪編教材課文的助讀提示、作業的閱讀要求、單元后的誦讀欣賞、專題中的閱讀訓練、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以及“學會閱讀”系列,既注意技能訓練材料的人文性,又重視閱讀技能培養的可操作性,為學生語文閱讀技能培養指引了一條富有人文色彩的綠色通道。
1.用教材助讀系統指導語文閱讀技能的培養
洪編教材每個單元前都有助讀內容,多數課文還有讀中提示,為閱讀技能的培養提供了明確到位且有針對性的指導。如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會讀書”告訴我們這個單元的四篇課文要“吟哦諷誦而后得之”。吟哦諷誦,就是要放聲讀,讀得正確、流暢,讀出文章味道,培養良好的語感。再如七年級下冊課文《月跡》、八年級上冊課文《蘇州園林》、九年級下冊課文《出師表》等,都加注了讀中提示,便于學生閱讀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教材還專門設計一個單元——九年級上冊自由讀寫單元,讓學生仿照“讀中提示”范例,自己編寫“讀中提示”,訓練對讀物進行圈點批注的閱讀技能。
2.用教材作業系統明確語文閱讀技能的訓練要求
洪編教材的作業練習形成了有利于指導學生學習的綜合訓練序列。練習中對閱讀技能的要求很清楚,便于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初中六冊語文課本共有35個單元,每個單元后面都編配了誦讀欣賞內容,有33個單元的課文后面安排了練習;課文156篇,其中有146課安排了練習。在146課的練習中,共有練習題569道,其中除去閱讀思考、理解課文內容的題目外,有閱讀技能要求的題目共有122道,這當中要求朗讀的有29道,要求誦讀的有17道,要求背誦的有45道,要求速讀的有2道。這些題目中,幾乎涉及了各種閱讀技能的練習。其中積累性背誦的段篇已超過50,如果加上每個單元后的誦讀欣賞內容,背誦篇目不低于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朗讀、誦讀等訓練有助于學生感語、品味、鑒賞能力的培養,在積淀語感過程中體驗人文情懷。
3.用語文專題和實踐活動培養語文閱讀技能
洪編教材中編排語文專題共10個、語文實踐活動12次、綜合學習與探究11次。專題學習除最后一個是初中語文學習情況調查,其他都是用閱讀來拓寬學生知識面,養成獲取信息的閱讀技能內容。專題學習分閱讀參考、思索質疑、討論研究三個欄目,如七年級上冊的專題《狼》。這一專題設計好就好在把讀、寫、聽、說、思糅合在一起,把“讀”放在第一位。了解認識“狼”靠文章選讀,比較分析“狼”要拓展閱讀,評點欣賞“狼”的形象則離不開搜索閱讀。有關“狼”信息的獲取過程實際上就是閱讀技能訓練和閱讀策略運用的過程。這里不但要閱讀教材,還要查閱相關的工具書和參考資料,瀏覽網絡信息;不但有精讀、默讀、略讀、速讀、疑讀、查讀的練習,還有悟讀、賞讀、用讀、寫讀等等的練習。這是語文閱讀技能的綜合應用。
七、八年級的語文實踐安排,近一半活動與閱讀技能是直接相關的。如“走進圖書館”、“網上讀寫與交流”離不開閱讀技能的應用,而“賽詩會”等活動則是語文閱讀技能展示和提升的大好機會。九年級的綜合學習與探究強調語文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如主動搜集信息去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積極為解決問題去整理資料,占有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說,綜合學習與探究是閱讀技能形成、應用和提升的重要演練場。
四、關注文體特征:閱讀技能培養新嘗試
文體是文字作品反映客觀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具體樣式。正確解讀文本的方法需要注意文體特征的規定性,需要隨文體的不同來選擇閱讀方法、調整閱讀策略。洪編教材有關文體常識分散于讀中提示、課后作文練習以及綜合學習與探究中,應用文示例等內容安排在附錄里,這與語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不同。“語文版”國標本按文體組織單元,進行各類文體的閱讀技巧訓練。從整套洪編教材看,文體意識主要是通過以寫促讀、讀中評注來培養的,教材對文體閱讀技能培養作了有益嘗試。
1.洪編教材不同文體課文的編配及分布
從單元編排體例上看,七、八年級大多用主題來統帥課文合成單元,九年級則以閱讀技法為主合成單元,單元內的文體意識不很明顯。但從整套教材的閱讀技能培養看,文體意識還是有所體現的,同類文體的閱讀技能相對集中地訓練:寫實作品在前三個學期側重記敘文、說明文,后三個學期側重議論文;文學作品選文占66%,七、八年級側重散文、詩歌,九年級加強了小說、增加了戲劇。
2.用誦讀欣賞和課文評注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
“誦讀欣賞”是洪編教材單元合成中的固定部分。全套教材35個單元,有35次誦讀欣賞,有利于誦讀習慣的養成,也有利于這種閱讀技能持之以恒地訓練。誦讀欣賞的內容有97段(首),包括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獨白、對聯、警語等等,其中古詩詞有38首。這些不同文學體裁作品的誦讀,有助于學生在誦讀中感知不同文體的差異。
課文評注,可以引領學生進行注讀。整套教材的示范注讀,每冊兩課,共有12課,對經典散文、短篇小說和詩歌標注讀中提示。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還示范說明不同文體閱讀技巧,從而幫助培養閱讀技能。如對朱自清《春》、《綠》、《背影》的評注,對寫景散文和寫人散文的敘寫順序、層次和表達意圖、表達方法、表達技巧和表達效果都作了提示。再如對魯迅作品《孔乙己》和《故鄉》的評注,扣住小說的特點,抓住細節對人物的肖像刻畫、心理描寫、動作和語言的敘述進行了分析,對小說中情節的深刻含義以及環境描寫所預示的變化也作了提示。教材對賀敬之和徐志摩的現代詩歌的評注,也緊扣文體特征,對詩歌《回延安》和《再別康橋》中詞語的錘煉、詩句的節奏、情感的表達、想象的再現、意象的概括、修辭的手法等等都作了賞析。
3.用以寫促讀的方法增強語文閱讀中的文體意識
洪編教材中沒有把文體知識單獨排列出來,而是融入單元合成的“寫作”或綜合學習與探究,七、八年級教材中的“寫作”把記敘文、說明文等文體的寫作注意點分在多個單元中以系列的形式介紹出來。九年級下冊課本第一個綜合學習與探究談及戲劇劇本的寫作,比較全面地探究劇本寫作的注意點。寫作技能的訓練,也是文體閱讀技能的訓練。
閱讀技能培養目標應該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和創造潛能的開發。洪編教材對閱讀技能的評價思想體現在九年級下冊中的專題“我心中的語文”里。編者提示學生按照七至九年級語文學習的目標要求,對語文基本技能進行分項評價,作自我檢測評估,共列出22條,分三個等級來衡量,其中涉及閱讀評價的有10條。這10條大致是從課外閱讀總量、閱讀情感態度、閱讀興趣習慣、閱讀技能養成四個方面評價閱讀,這個評價標準有利于構建一個比較完整的閱讀技能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