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統編教材群文教學中的運用
鐘元
思維導圖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于20 世紀60 年代發明的。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學習方法,思維導圖可以更好地模擬大腦思考過程,體現了人們加工思維的途徑,把復雜信息簡單化,把平面的內容立體化,化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因此,其在理解內容,記憶內容,甚至解決問題上有顯著優勢。
群文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2017 版)十八個學習任務群之一,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感情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閱讀力就是學習力。可是以我從事高中語文一線教學十五年的經驗發現,學生的閱讀特別有限,閱讀能力確實有待提高。而開展“群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就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僅可以擴充學生閱讀量、激發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的能力,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有效、高效、卓越。
當思維導圖遇到群文教學,勢必撞擊出更絢爛的火花……
用思維導圖輔助詩歌背誦
統編新教材中有很多長詩,這種詩歌內容多而廣,不易理解而且背誦困難,我致力于用簡短的幾個字詞,概括出長詩部分的含義和句子的內容,做成思維導圖,用形象感很強的圖輔助理解和記憶。一般詩歌做思維導圖遵循的原則就是層意、句意到具體句子的原則,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按照夢游的游蹤設計成第二層級得四個的分支“夢由”、“夢境”“夢醒”和“夢悟”,把“夢境”又分成四個的分支:“月下清麗之景”、“日升明快之景”、“山中奇幻之景”和“夜晚盛大之景”。下面分支除“夢悟”部分是含義之外,其他部分均用句子中的地名、人名等關鍵詞:做提示做法如下圖:
在《以入世的心態做事,以出世的心態做人——<短歌行><歸園田居(其一)>》的群文教學中,我們分別給兩首詩做了思維導圖。曹操的《短歌行》主旨鮮明,就是一曲“求賢歌”,而作者寫的非常委婉,用了很多比喻用典,言志的同時也委婉抒發了詩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憂嘆之情,有對賢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賢才的欣喜之情,有對猶豫徘徊的賢才的勸慰之情,有堅信自己禮賢下士,天下賢才定會歸附自己的自信之情。據此我們做了如下的思維導圖:
在《情中有別 同中含異——<雨霖鈴><聲聲慢>比較閱讀》 的群文閱讀課里,《雨霖鈴》這首詩歌思維導圖的設計就突破了上下闋的局限,按照對整首詩的意思的理解劃分的層級分支,分成了別前別中和別后三個部分,做思維導圖如下:
用思維導圖輔助古文理解
在《殊途同旨,萬古同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齊桓晉文之事>群文閱讀教學設計》里,《齊桓晉文之事》是統編新教材中比較長而難懂的一篇古文。本文鋪張揚厲,縱橫恣肆,論述問題先從側面、遠處、外圍入手,逐漸引向主旨,形成了迂回曲折、波瀾起伏的論辯風格。只要抓住他的中心論點“保民而王”,明晰他要論述的王道的好處,霸道的害處和實行仁道的具體措施這些主要內容,做一張思維導圖(如下),那么文章讀起來就變得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路非常清晰,邏輯特別嚴密。
用思維導圖梳理議論文寫作思路
議論文的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段落與段落之間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系,特別適合做思維導圖。
在《<反對黨八股>和<拿來主義>說理方法》的群文教學中,用思維導圖直接梳理文章說理思路,看起來非常形象直觀,不僅理解了文章內容,而且訓練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可以說在群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非常廣泛。可以是全篇一個思維導圖,也可以是一部分的思維導圖,還可以是兩個文章的對比之處采取思維導圖,主要在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個人認為,其實思維導圖的制作還是自己動筆制作比較好,學生在課堂上手畫出來的才更加靈動,更加有生命活力。
都說現在是一個“讀圖時代”,圖片能讓我們便利地傳遞更多信息,刺激人的眼球,激發我們的求知欲。學會做思維導圖,不僅能夠開發他們的想象力,還能促進提升思考力,概括能力和篩選能力。不僅能在群文閱讀中運用,還能舉一反三遷移到別的學科的上。我相信在未來,比如去旅游,處理家務事,購物,說服別人都可以用上思維導圖!國學大師翟鴻燊說過“知識不是力量,使用知識才是力量”,那么同樣“學習不是目的,學會學習才是最終要義”!
參考資料:
喬力 《唐詩名篇的人生哲理》 海潮出版社 2006 年版
徐永年等編著《唐詩鑒賞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年版
吳小如.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