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和保持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王忠良
英語教學要注意結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要有利于保持其學習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何況我們的教育對象還是注意力較易分散的兒童。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始終以新穎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激活思維,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那么,怎樣教育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以本人之拙見,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采取新穎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可以聯系教學內容編排短小有趣的英語故事、教唱優美動聽的英文歌曲、編排順口溜、做多種形式的游戲;編演英語短劇、利用網絡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等等。這些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小學生的特點是樂意看生動形象的電視節目,所以,在教學每單元英語課時,先不急于給學生講什么,而是先組織學生看教學光盤。雖然他們不能聽懂所有的內容,但是生動活潑的畫面卻能深深地吸引住他們,使他們初步感知整個單元的內容。待本單元教學結束后,再讓他們重新看一遍,他們反而會更有興趣地欣賞和對照光盤上講的和老師講的有沒有什么差別。這樣經過一個回合的學習,學生對一個單元的知識掌握得就比較扎實了。
二、創設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
要尊重、關心、賞識、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去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可以使學生產生不怕錯誤、敢于求異的良好的學習心理,孩子的創造思維才能夠得以發展。
每個教學班都有差生,但是我們不能拋棄他們,要尊重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促使他們都能較好地發展。例如:我們班有一個叫王靜的學生,其它各門學科都學得不好,我對這些情況不了解,再說學生剛接觸英語,我也無需了解什么。所以,在一節英語課上,當我提問她時,不少同學齊聲說她“傻”。對她來說,這句話如五雷轟頂,本來很興奮的臉上頓時沒了笑容。但是我沒有看不起她,沒有放棄她,硬是教會了一句“Nice to meet you”。在操練時,我領著她和同學們練習:Hi,×××!This is my friend,Wang Jing.Nice to meet you!Nice to meet you too!這些操練的句子順利地完成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她對英語有了興趣,有了自信。一個學期下來,雖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卻有了很大的進步,同學們從此不鄙視她了。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不壓抑每一個學生,保持其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三、要讓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情緒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雙重的作用,既能促進、增強學習的效果,也能減弱、降低學習的效果。這是因為情緒這種心理活動本身具有兩面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課堂上愉快的情緒可驅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這是積極增力的情緒提高了人的活動能力,尤其是對進步甚微的學生。根據這一理論,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其核心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積極情緒,因為“積極的學習情緒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主要的心理因素”。
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表揚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據平日的教學經驗我們不難看出,一句“Very good”、Well done都會令一名學生興奮許久,這一堂課的學習情緒會始終高漲。因此,我們對學生的鼓勵表揚要毫不吝嗇,尤其對差生。
所以說,英語教學中,在重視情緒問題上,應特別注重對學生積極情緒的培養,使語言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情緒這一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不可忽視。學生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更容易接受言語指導,與老師、同學交往更主動,熱情更高,學習更積極。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應特別重視情緒問題,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健康、樂觀的情緒,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并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其它一切任務的基礎。如果學生喪失了興趣,那么,你的英語教學就只能宣告失敗。相反,如果能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你的英語教學就必然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