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與職業化建設探討
未知
摘 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走專業化與職業化道路勢在必行。為此,必須構建專業化與職業化標準體系,并從轉變思想認識、完善管理機制、加強領導保障等三個方面做好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與職業化建設工作。 關鍵詞: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組織保證和長效機制,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走專業化與職業化道路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二十幾年來,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不論在學歷、職稱,還是在專業、素質等方面,都比過去有了明顯提高。但是,以總體上看,輔導員隊伍建設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1)數量不足。教育部規定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師生比1:200的比例配備,而現實中許多高校遠遠達不到要求。2)隊伍不穩定。在高校中,由于輔導員崗位缺乏吸引力、地位不高,造成輔導員隊伍人員流失嚴重,新老接替困難。3)定位不明確。輔導員接受學校與院系的雙重領導,隨時都要接受學校的各級黨政管理職能部門布置的任務和本院(系)布置的工作事務,他們儼然成了學生的“保姆”、校職能部門的“勤務兵”、院系的“服務員”,是“萬金油”式的干部。職責不清,定位不明,使輔導員整天忙于事務,而弱化了真正的本職工作——思想教育。4)專業素質不高。輔導員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的太少,他們大多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相關的專業知識。他們整天忙于事務,無法“充電”再提高,學歷層次上不去,嚴重影響學生思想教育的質量。出路窄、待遇差、地位低已成為阻礙輔導員隊伍發展的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走專業化、職業化發展道路,建設一支專家型、職業型的輔導員隊伍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提高輔導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地位;有利于維護改革、發展的大好環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進入專業領域,專業化已成為社會職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專業性也成為衡量職業成熟性的重要指標。社會上一些專業化、職業化相對成熟的職業如醫生、律師為其他職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借鑒。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專業化、職業化的現實條件也越來越充分。主要表現在:將心理學的知識、技術運用到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已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內容,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就業指導機構;“心理咨詢師”、“職業指導師”、“人力資源師”等一些職業資格證書已在高校開始實行;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化為輔導員工作專業化提供了技術前提,網上辦公、快捷服務將以往煩瑣的管理事務變為專業化、職業化的服務;高校學生工作及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漸成體系,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了理論與實踐基礎;一些高校如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在輔導員專業化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標準體系的構建 1.專業的標準。關于專業的標準問題,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如杜威(JohnDewey)、布朗德士(Brandeis)、李伯曼(M.Liberman)、科爾文(C.corwin)、曾榮光、馬信行、葉瀾等對此都有研究論述,觀點不完全一致。但細細研究我們又會發現,他們所提出的專業標準是大同小異的。綜合、提煉和深化學者們的意見,北師大劉捷博士得出所謂成熟的專業工作應具備六個特征與標準:1)運用專門的知識與技能;2)強調服務的理念和職業倫理;3)經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4)需要不斷地學習進修;5)享受有效的專業自治;6)形成堅強的專業團體。 2.職業的標準。職業不是從來就有的,永恒不變的,而是在歷史上產生并隨著社會分工和勞動分工的變化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為構成人們賴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的職業是各種各樣的,沒有一個公認的一致性的標準。但考察一下社會的各行各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成熟的現代職業應具備五個特征與標準:1)形成一個以此為謀生手段的階層;2)具有穩定的知識結構,且大學有其固定課程、核心課程;3)有學術研究交流的陣地,如年鑒、專著、學術期刊等;4)有相對穩定的學術團體;5)具有大眾認可的職業道德規范。 3.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標準體系。如何判斷一支輔導員隊伍建設程度已達到專業化、職業化了呢?這里我們需要構建一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的標準體系。根據高校輔導員應有的職責使命及輔導員角色的特殊性,結合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特點對輔導員的素質及隊伍建設的訴求,按照專業、職業的標準內涵,筆者認為,高校輔導員專業化、職業化的標準體系應由下面幾個方面內容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