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摸女人的胸视频,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黄色视频性爱免费看,黄瓜视频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成人福利国产一区二区,国产高清精品自拍91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加急見刊

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

李娟 姚芳芳

摘 要:就業,是目前所有教育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運用SWOT分析法對目前高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進行初步探索,以期為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就業競爭力;SWOT分析

1 問題的提出

據統計,2007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810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49%;高等職業院校招生283萬人,約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總數的50%,基本實現了教育結構調整的戰略目標。在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和模式改革也取得顯著進展,質量逐步提高,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求。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教育結構的調整,促進了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 關于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首先,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雖然兩者皆為高中后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但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學科為本位的教育,遵循“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的教育模式,強調基礎知識的地位; 高職教育是以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按照社會實際需求設置專業,打破三段式,實行“公共課——專業課”的兩段式模式,其學科應用性強。高職開設的專業其職業指向明確,注重技能性,如計算機應用與維護、旅游酒店等專業。高職是以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強調操作技能的訓練。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重視專業技能課程的開設,在教學中強調實用性、技能性,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注重實踐課程的開設及實習基地的建立,同時踐行頂崗實習這一政策,保持與市場、企業的聯系,從而使得高職教育具有了職業性、技術性、前瞻性、行業性、地方性和靈活性等等特色。因此,學生畢業后,大多學有一技之長,這可以說是高職學生就業的最大優勢。

其次,高等職業教育實行雙證書制度,即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應取得學歷和技術等級或職業資格兩種證書的制度。這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會的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人才市場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對高級實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講究“適用”、“效率”和“效益”,要求求職人員職業能力強,上崗速度快。這就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在校期間要完成上崗前的職業訓練,具有獨立從事某種職業崗位工作的能力。雙證書制度正是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職業資格證書是高職畢業生職業能力的證明,誰持有的職業資格證書多,誰的從業選擇性就大,就業機會也就多。同時,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面向基層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的高級實用型人才。雙證書是實用型人才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素質的體現和證明,特別是技術等級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是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能夠直接從事某種職業崗位的憑證。這也是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所欠缺的。

2.2 劣勢分析

高職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不高,這是其就業時一個很大的劣勢。主要表現在基本素質不高。學習基礎較差、自制能力不強,是高職學生最明顯的群體特征之一。特別是有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習慣差、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當今世界正努力構建一個完善的終身學習體系以適應科技飛速發展的要求,現在是一個學習型社會,它要求每個成員都要以不間斷的學習和努力去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高職教育不管從學生自身還是從學校方面都表現得急功近利,雙方都只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技能培養上,完全沒有耐心來提高素質。為此,許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往往大砍一些不能立竿見影而有利于提高素質的課程,基本上是以后做什么,就教什么,實施快餐式教育、快餐式就業。這雖然順應了學生急功近利的心理,但卻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學生也許學到了一些專業技能,但由于基本素質不高,沒有發展后勁,從而影響到其職位的晉升甚至其職業生涯的前景。 2.3 機遇分析

首先,良好的政策環境。教育部出臺的《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九條操作性很強的改革措施,以進一步推進高職高專教育改革發展,即:堅持科學定位,明確學校辦學方向;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科學合理地調整和設置專業;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加強教學建設和教學改革;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暢銷機制;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大力推進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引導學生自主創業;積極進行兩年制學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緊缺人才培養;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制度;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社會樹立高職高專教育主動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形象。另外,建立了質量保障和評估監控機制及高職高專教師培訓基地、加強了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啟動了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構建了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直通車”,這些舉措大大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必然為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空間。

其次,旺盛的社會需求。旺盛的社會需求是高職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機遇。民辦高職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是社會需求,這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培養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這其中大約有一半要由高職教育來承擔培養任務。而世界制造業中心加速向我國轉移,進一步促進了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002年以來,我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連續幾年超過500億美元,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來,電子、機械、汽車、化工等先進制造業的國內外企業增長迅速,對勞動者的素質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此外,推進城鎮化建設以及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為發展高職教育提供了又一個重要機遇。

2.4 挑戰分析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從總體上看,我國目前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2004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后幾年全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1000 萬人,另外還有1400 萬下崗失業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人員達2400 萬人,而社會新增就業崗位約900 萬,每年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300~1400 萬人左右。從高校畢業生規模和初次就業率來看,2003 年是我國高校擴招后的本科生畢業的第一年,畢業生總數達到212 萬人,比上一年凈增67 萬人,增幅達46 %。2003 年6 月的初次就業率為50 % ,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 個百分點。2004 年有高校畢業生280 萬人,比2003 年又凈增68萬,增幅達32. 5 %。2005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338 萬人,比2004 年增加58 萬人,增幅達20. 7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72. 6 % ,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為91. 9 % ,本科生為81. 7 % ,高職高專學生為62. 1%。面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還需要應對的一點就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高職學生的偏見?!爸貙W歷,輕能力”的觀點久經批判,雖已有些微淡化,但仍然是眾多用人單位普遍存在的心理,這使得高職畢業生在求職乃至工作過程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3 總結

從以上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雖然現在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但當前高職高專學生的就業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他們的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是其在就業競爭中勝出的最大王牌。但客觀存在的劣勢也是不容忽視的,即他們的綜合素質整體偏低,而這一問題如何解決,則需要學生個人和高職院校共同努力,就如何提高其教學質量、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課題進行大膽的探討與摸索,以及廣大社會公眾的理解與支持。

[1]謝必武,徐小方,張鳳龍.高職的特色及其形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02).

[2]李敏.高職學生創業的優勢及軟肋[J].職業圈,2007,(2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