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問題探討
曹茂德
摘要: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已引起國家的重視,增加高職高專畢業學生就業率要從社會工作崗位群、國家政策支持、學校畢業推薦等各方面做好就業工作,同時改變就業觀念,明確高技能人才也是社會急需的人才,提高自身技能、素質尤為重要。
關鍵詞:就業;技能;高職高專教育
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人,高職院校人數占半壁江山。2009年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在經濟運行不穩定因素增多、部分地區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加上去年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沒有實現就業的情況下,形勢依然嚴峻。
做好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保持高職教育又快又好、穩定發展的需要。畢業生就業狀況是社會檢驗、評價高職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是學校核心競爭力之一,畢業生就業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對高職教育的認同和選擇。如果一所學校的畢業生大多數都難以就業,就不能說這所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好的,同時也要看到,畢業生就業狀況如何,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在校學生的學習狀態,甚至影響學校的穩定。因此,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是每一所高職學校發展的內在需求,是整個高職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職院校應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靈活增減專業;高職學校要全面實施“質量工程”,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識更新、實踐教學、創新教育等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加大創業教育力度,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在國家政策條件下積極鼓勵學生到基層就業;重點推進“雙證書”和“訂單式”培養;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高職畢業生的操作技能、實踐技能、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針對上述特點,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做好雙證書教育制度
雙證書是指“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技能證書)”。為了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拓展就業渠道必須推行雙證書制度。要想找一份合適的工作,僅靠一張畢業證是遠遠不夠的,過硬的技能才是就業的敲門磚。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是區別于本科教育的教育,高職教育的特點是突出技能和實踐方面的培養,所以,高職院校畢業學生能更快適應崗位操作的需求,用人單位也愿意招聘不需要崗前培訓就能上崗的學生。這樣可以節省培訓費用、節省時間成本。對用人單位來說,當前經濟形勢下招聘人才夠用就好,不應盲目追求高學歷,那樣只會帶來高成本、高負擔,而高職院校學生在技能、知識深度上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國家現在鼓勵有條件的高等職業院校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的鑒定工作。盡快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就業是非常有幫助的。知識和技能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動力,只有具備過硬的技能才會贏得企業的信賴,社會才能進步。所以要做好技能的培養,使大多數學生畢業時拿到雙證書,為他們盡快走上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二、轉變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自主創業
積極引導、大力推進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自主創業。很多畢業生不愿去基層工作,現實的考慮可能是基層工作的辛苦和薪酬不成比例。針對這個問題,要對學生思想做好工作。面對2009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必須盡快轉變就業觀念,能在基層就業的就先去就業,基層是最缺人才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國家對去基層就業有很多優惠政策,要鼓勵學生去基層就業、創業。
三、積極強化實踐環節,開展頂崗實習,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與訂單式培養
高職教育非常重視實習、實踐教學,在這方面很多高職院校采用了2+1教育模式,即前兩年在校學習技能,開設實驗課、實踐課,最后一年學生定崗實習。學校多開設實驗課、實踐課是高職教育的特色之一,這也是同培養高技能人才密不可分的。定崗實習則可以進一步鞏固技能,同時可以發現工作中的難題,與老師交流討論解決方案。 四、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實習實踐,切實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從長遠目標上講,教育部門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上來。針對當前形勢,今后幾個月,各高等學校要緊緊抓住畢業生離校前的教學環節,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必要的專業培訓;要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實習實踐,確保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踐活動,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高職院校要普遍實行“訂單式”培養,確保學生至少有半年時間的頂崗實習,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要抓緊落實近年來一直在強調、但一直落實不好的相關專業應屆畢業生都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作,這項工作對促進高職畢業生就業有很大幫助,只要各部門共同努力,積極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配合,這項工作是能夠完成好的。在校企合作上可以多參考企業意見,按照企業的需求培養人才,這樣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同時開展訂單培養,訂單培養是保障就業的一種很好的途徑。
五、廣泛動員,主動出擊,千方百計收集崗位信息
2009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2008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給高職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壓力,由于出口的放緩,出口導向型企業人才需求急劇減少。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很多企業也面臨生存危機,很多國內企業2009年人才引進計劃會大大減少,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很大壓力。所以,各地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部門和高職學校要把大力收集崗位信息作為當前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帶著對學生深厚的感情,以對學生極端負責的態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調動全校力量特別是職能部門、院系以及班主任、輔導員、專業導師的力量積極為學生尋找就業崗位。要不惜“動員千軍萬馬,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用盡千方百計”,深入各行各業挖信息、找崗位,特別要主動加強與行業協會及工商聯的聯系,針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崗位需求潛力較大的行業、地區、單位收集需求信息,積極搜索校外招聘會、網絡招聘會,把準確時間地點通知畢業生,這就是走出去。通過引進招聘會和參加招聘會擴大學生擇業范圍,為學生擇業創造好的條件。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重點為受經濟形勢影響較大專業的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引導他們擴大就業視野,調整就業預期。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廣泛聯系并吸引用人單位進校招聘,熱情周到地為用人單位提供服務,確保招聘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場次和規模多于往年。
六、開展深入細致的畢業教育和服務,確保畢業生離校前校園安全穩定
各高職院校黨政領導要把就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職能部門和院系目標責任制,加強人員配備和條件保障。高校的書記、校長要深入職能部門和院系,加強指導;院系負責同志要深入班級進行具體指導,輔導員、班主任要深入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服務真正明確、落實到每一個畢業生。要以“非常時期、非常責任、非常決心”來對待和做好今年的畢業生就業工作。2009年畢業生是歷屆最多的一屆,各高職院校應切實以畢業生為本,開展細致周到的就業服務、形式多樣的畢業教育和豐富多彩的離校活動,絕大部分畢業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基本滿意。確保了高校校園穩定。
各類高等學校都要堅持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辦學,立足校情,找準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要與社會相關行業、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建立廣泛密切的聯系,更加主動地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特別是高職院校要以就業為導向,設置和調整專業,重點推進“雙證書”和“訂單式”培養。高等學校要全面實施“質量工程”,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在知識更新、實踐教學、創新創業教育等關鍵環節下大力氣深化改革;加大創業教育力度,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迫切需要。我國要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等一系列戰略目標,都需要大批高素質人才。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大學生就業工作,努力使大批高素質人才能夠及時進入社會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領域發揮作用,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