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職畢業生就業
張始濤
摘要:多年的大學擴招和國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大學課程設置與就業市場的脫節使大學生就業形式嚴峻。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更給當前大學生就業造成的極其嚴重的影響。在危機影響下,眾多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一是看政府教育等職能部門能否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二是學校、指導教師能否制定適合形式的就業措施。只有有了充分的就業信息和服務,才能有效緩解學生們的焦慮;只有有了足夠多的崗位,才能維護就業實測穩定,才能保障和諧社會的構建,才能安定團結。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工作思路 措施 問題 對策
0 引言
就業是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關系到畢業生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學校錄取生源的質量和教學管理。就業率更是社會評價高校辦學水平、學生高考擇校的重要指標,和學校的發展密切相關。大學生就業問題是時下的一個熱點話題,也是一個困擾政府和高校的難題。大學生就業難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就大學生自身而言存在一些就業觀念上的偏差:大學生對個人現實的切身利益考慮過多,而對個人成長的長遠意義考慮不足;就業目標定位過高,仍有一步到位的思想;而對就業是一個逐步實現目標,不斷調試目標的過程認識不足,個人期望超越社會需求,形成較大反差。
1 工作思路
由于畢業生人數增加,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較高,加之全球經濟蕭條,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同時學生的就業期望始終居高不下,也為更好的開展就業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針對畢業生就業情況的特點和目前就業形勢,廣泛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活動,采取相應措施促進畢業生好就業、就好業。近幾年的學生就業工作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1 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咨詢工作,幫助學生克服各種擇業心理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他們既為自己即將走向社會,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奉獻給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常常表現出矛盾的心理,所以調整好擇業心態,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參與競爭,勇敢地迎接挑戰,在擇業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系開展的就業指導和就業咨詢工作,幫助學生克服自卑、膽怯的心理,樹立自信心,樹立勇于競爭的勇氣,勇于向挫折挑戰。避免從眾心理,一切從自身的特點、能力和社會需求出發,不與同學攀比,從各個方面精心策劃,面對就業。
1.2 鼓勵學生在畢業前學習本專業以外的其他技能,許多用人單位招聘時對專業背景的限制也逐漸的淡化。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知識更新的加快、再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增加,個人專業背景的限制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嚴格,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意識到員工的專業知識在經過短期培訓中就能掌握,有“輕專業重能力”的觀念。
1.3 鼓勵畢業生報考專升本和公務員
面對學生畢業生數多、用人單位少的專業的客觀情況,考取本科和公務員無疑又是畢業生的一條出路。對于那些有能力考上本科和公務員的畢業生,為他們提供信息,給予指導,充分重視這項工作。
2 具體措施
2.1 做好學生的就業準備工作
通過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就業指導專欄、網上就業指導、就業指導咨詢等多種形式,在畢業生中進行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和就業程序的指導,同時加強了在需求信息、就業技巧和就業觀念等方面的指導,幫助畢業生及時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降低就業期望值,積極做就業前思想和心理準備。
2.2 制定畢業生就業工作方針“先就業再擇業,穩定自己的工作”,并在督促畢業生簽約過程中,對指導教師做出四個針對的要求:
2.2.1 首先,針對學校周邊地區工作的畢業生展開工作。
2.2.2 其次,針對學生干部展開工作,讓學生干部起到帶動作用。
2.2.3 然后,針對優秀畢業生展開工作,讓優秀畢業生起到帶動作用。
2.2.4 最后,針對特困畢業生展開工作,確保100%的就業簽約。
采用層層扒皮、逐一擊破的辦法,最終達到人人就業、優質就業的目的。
2.3 發動全員參與
努力建立全員參與就業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各指導教師、各專業教師在就業工作中的優勢和潛力,強化服務意識,積極拓展就業市場,穩步提高就業率。廣泛發動教師積極聯系用人單位,獲取單位需求信息;要求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論文的同時關心所指導學生的就業狀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就業指導,幫助畢業生就業簽約。
2.4 制定獎懲措施
在近幾年的就業工作中,我系不斷的改進完善就業制度,加強就業考核,對于我系的簽約情況,每周例會都進行通報,對于簽約率比較低的團隊及時督促。
2.4.1 電話費用補貼:為了更好的讓指導教師與畢業生溝通交流,督促畢業生簽約,經系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開設與畢業生聯系的專線長途電話,并對每位指導教師補貼電話費。(補貼電話費數=指導畢業生數*10元)
2.4.2 指導教師費與畢業生簽約率掛鉤。
2.5 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小竅門
2.5.1 建立QQ群,便于與學生溝通交流,并可以及時摸清畢業生崗位變動情況。
2.5.2 建立公共郵箱,如果誰有招聘信息就可以發到公共郵箱,為沒有就業單位或將要更改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3 指導教師建立個人博客,經常收集招聘信息,為沒有就業單位或將要更改就業單位的畢業生提供最新的招聘信息。
2.5.4 經常與畢業生溝通最新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就業理念等,讓他們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理念,并取得畢業生的信任,為以后的就業簽約工作打好基礎。
2.5.5 與往屆畢業生取得聯系,是否能夠提供就業崗位。
3 存在問題和對策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社會穩定發展以及實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需要,直接關系著社會、家庭和個人的切身利益。2000年高等院校擴大招生后、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由于畢業人數增加,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較高及用人單位競相追求高學歷,同時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始終居高不下,這些都給就業工作帶來很大難度。
3.1 就業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3.1.1 指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信任度。
3.1.2 學生就業穩定性差。
3.2 針對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更進一步開拓思路,轉變觀念和思路,擬采取以下對策:
3.2.1 積極實施“就業基地”戰略,為更好地拓展就業渠道,努力使實習、實訓基地成為就業基地。
3.2.2 建立健全就業反饋網絡,探索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
[1]黃昌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2).
[2]李雪梅,鄭莉佳,管宏友,黃昌建,許茜.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全程化教育調查及對策思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